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作不仅要与人肝胆相照,还要与时代肝胆相照——就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答蒲荔子问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有顺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4-7,共4页
地震国殇之时,全民心痛,情感难以自抑,此时,表达心声的最佳形式,非诗歌莫属。灾难时期的诗歌,最大的意义是为人类积累情感经验、留存创伤记忆。它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是诗人用心体会悲伤之后所发出的心声,没有伪饰,拒绝夸张。诗歌的灵... 地震国殇之时,全民心痛,情感难以自抑,此时,表达心声的最佳形式,非诗歌莫属。灾难时期的诗歌,最大的意义是为人类积累情感经验、留存创伤记忆。它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是诗人用心体会悲伤之后所发出的心声,没有伪饰,拒绝夸张。诗歌的灵魂是有感而发,一旦偏离了这一精神,写诗就会变成一种精神造假,为此,也要警惕用诗歌喊口号,用诗歌抒发虚假的感情,用诗歌说谎、唱高调的倾向。真正的诗歌,不仅要与人肝胆相照,还要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只有这样的诗,才是存在之诗,灵魂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文学 创伤记忆 存在之诗
下载PDF
还原郭沫若诗创作的本真起点 被引量:1
2
作者 方长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重审了郭沫若的早期诗歌,认为死亡之思是其诗创作的原初驱力与本真起点。超越死亡的形上体验,使诗人的生命能量得以完全释放,获得了穿越时空的力量,其诗思与表现形式因此呈现出"绝端"自由的品格。这种超越... 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重审了郭沫若的早期诗歌,认为死亡之思是其诗创作的原初驱力与本真起点。超越死亡的形上体验,使诗人的生命能量得以完全释放,获得了穿越时空的力量,其诗思与表现形式因此呈现出"绝端"自由的品格。这种超越死亡的自由感,因暗合于五四时代诉求而被解读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个性解放。这种解读对诗人无疑起了极大的心理暗示与引导作用,使其不断地由个体存在之思转向对外在时代主题的思索与表现,由此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早期 死亡书写 存在之诗 真实起点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论略
3
作者 何芳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20-24,共5页
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论略何芳“歌声即生存”是海德格尔后期提出的一个诗学命题,但同时他认为歌声是艰难的,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歌吟生命歌吟存在。那些冒牌的诗人往往生活在轻浮浪漫的生活状态里。只要一个诗人不能把人带入存在,带入与... 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论略何芳“歌声即生存”是海德格尔后期提出的一个诗学命题,但同时他认为歌声是艰难的,并不是所有的诗都歌吟生命歌吟存在。那些冒牌的诗人往往生活在轻浮浪漫的生活状态里。只要一个诗人不能把人带入存在,带入与万物为一的敞开状态,他就不可能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庄子·逍遥游》 性象征 存在 存在 庄子哲学 凡·高 今道友信 存在之诗
下载PDF
追怀往古的思与诗——存文学文本的玛格拉峡谷情结 被引量:2
4
作者 章立明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哈尼族作家存文学的文本大多表现特定的玛格拉峡谷。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美学的视野 ,对存文学文本中的玛格拉峡谷情结作一审视 ,我们认为玛格拉峡谷情结 ,就是存文学对往古的追忆与怀想 ,是存在之思 ;峡谷文本则是存在之思的感... 哈尼族作家存文学的文本大多表现特定的玛格拉峡谷。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美学的视野 ,对存文学文本中的玛格拉峡谷情结作一审视 ,我们认为玛格拉峡谷情结 ,就是存文学对往古的追忆与怀想 ,是存在之思 ;峡谷文本则是存在之思的感性显现 ,是思之投射 ,即存在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文学 玛格拉峡谷情结 存在之 存在之诗 峡谷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