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可欲之谓善”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景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可欲之谓善”是孟子性命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流行旧注未规定这“可欲”的思想内涵;今人则往往把“可欲”理解为人的各种情欲和功利性的“欲求”,与孟子意旨不相切合。宋儒张以“四端”及“仁义礼智”四德规定“可欲之谓善”的内容... “可欲之谓善”是孟子性命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流行旧注未规定这“可欲”的思想内涵;今人则往往把“可欲”理解为人的各种情欲和功利性的“欲求”,与孟子意旨不相切合。宋儒张以“四端”及“仁义礼智”四德规定“可欲之谓善”的内容是正确的。孔子从人的道德抉择的角度发现,行仁义是人心唯一可以不凭外力而“可欲”、“可求”者,是人之最本己的可能性。孟子循此思理,以“求在我”和“求在外”为据区分性、命,将这“可欲之谓善”建立为人性的内容;并进而揭示了人性之善所具有的先天内容及其实在性的意义。“可欲之谓善”这一命题揭示出,人的意志自由是一个存在性的事实,而非像康德那样的一种理论悬设。这为孔子所开辟的思想和文化方向确立了内在的价值本原和形上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欲 可求 存在性事实
下载PDF
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景林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6,共8页
“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儒家教化的形上学基础是理性人文义的“哲理”,而不是单纯信仰义的“教理”。儒学并未独创一套为其自身所专有的仪轨系统,它所据以施其教于社会生活的仪轨系统,就是作为古代中国社会普泛生活样式的“... “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儒家教化的形上学基础是理性人文义的“哲理”,而不是单纯信仰义的“教理”。儒学并未独创一套为其自身所专有的仪轨系统,它所据以施其教于社会生活的仪轨系统,就是作为古代中国社会普泛生活样式的“礼乐”。这种不断经由儒学形上学诠释、点化、提升的礼仪和礼乐系统,具有一种因革连续的历史变动性和对其他宗教生活样式的开放和包容性。它与一般宗教仪式、仪轨系统所特有的固定性和排他的性质,有根本性的区别。儒学的教化,可以称作是“哲学义的教化”。儒学作为“哲学”,其思想的视域是实现论的而非认知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教化的哲学 礼乐 自由 存在性事实 儒学精神 “哲学” 社会生活 核心观念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