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蔽与敞亮:“思想”道路上的小说——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中的存在意识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凤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5,共6页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昆德拉与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既在存在观念上有内在联系,又在入思方式上形成深刻差异。以塞万提斯为例,昆德拉指出了哲学家对"存在"领域的遮蔽以及小说家...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昆德拉与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既在存在观念上有内在联系,又在入思方式上形成深刻差异。以塞万提斯为例,昆德拉指出了哲学家对"存在"领域的遮蔽以及小说家对敞亮"存在"的独特贡献。小说的相对性立场与怀疑论态度,使其中的"存在"成为一种对话式、开放自由的思想,不同于哲学式的思辨概念。穆齐尔所代表的小说"第三时"美学──沉思的美学,在把握存在主题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而这一沉思的传统在20世纪遭到漠视。重新发扬小说"诗性地沉思存在"的传统,正是当代小说家的重要使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米兰·昆德拉 诗学 存在意识 捷裔法籍作家 理性精神 美学思想
下载PDF
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荒诞——论扎西达娃《骚动的香巴拉》中的存在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庆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扎西达娃在《骚动的香巴拉》中运用魔幻、荒诞、隐喻和反讽等叙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生活在"香巴拉"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骚动的灵魂。他将独特的个体存在体验与感受诉诸于笔端,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存在的荒诞,表达了对人性... 扎西达娃在《骚动的香巴拉》中运用魔幻、荒诞、隐喻和反讽等叙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生活在"香巴拉"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骚动的灵魂。他将独特的个体存在体验与感受诉诸于笔端,揭示了人生的虚无与存在的荒诞,表达了对人性、生存、命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多重思考。扎西达娃的创作不仅是对民族命运的叙写,更是对整个人类困境的哲性思考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达娃 困境 荒诞 存在意识
下载PDF
《挪威的森林》:此在与彼在迷乱交错的存在意识
3
作者 王慧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9-41,45,共4页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此在"与"彼在"迷乱交错的存在意识,即村上春树所谓"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挪威的森林》在传达现代人孤独空虚而又绝望挣扎的...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此在"与"彼在"迷乱交错的存在意识,即村上春树所谓"不存在的存在感和存在的不存在感"。《挪威的森林》在传达现代人孤独空虚而又绝望挣扎的同时,也体现一种强烈的救赎意识,尝试为陷入生存困境中的人们探索某种可行的生活态度和存在方式,并为我们提供一种哲学思考:怎样突破生命的有限和不确定性而达到一种无限和确定性的永恒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彼在 迷乱交错 存在意识 救赎
下载PDF
从《四松》诗看杜甫的存在意识
4
作者 张仲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7-21,共5页
杜甫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松树建立了一个小传统。他初植四松时所存的"千年意",在《四松》一诗里得到了明确的表达。杜甫在一个近乎被世界遗忘的时段里,仍苦苦追求和寻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四松》诗旨,非关家国黎庶之思,实存老... 杜甫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松树建立了一个小传统。他初植四松时所存的"千年意",在《四松》一诗里得到了明确的表达。杜甫在一个近乎被世界遗忘的时段里,仍苦苦追求和寻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四松》诗旨,非关家国黎庶之思,实存老盖千年之意。杜甫具有伟大的自觉意识,他相信,年寿有时而尽,漂泊之苦亦止乎其身,而他的诗歌伟业必将传承千载而不灭。"勿矜千载后,惨淡蟠穹苍"二句,实际上在面向未来的时代说话,面向未来呼唤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四松》 存在意识
下载PDF
近世日本人的国际存在意识
5
作者 李小白 《日本研究》 2003年第2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日本人 国际存在意识 外交体制 近代
下载PDF
光影游戏,浪漫人生——评析《两小无猜》中的艺术效果与存在意识
6
作者 王淑珺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电影《两小无猜》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法国电影的魅力,导演在视觉设计、镜头形式、剪辑设计、场面调度等方面匠心独运,用镜头与观众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游戏”,营造出充满浪漫气息的童话氛围。同时,导演通过对主人翁的刻画,将... 电影《两小无猜》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法国电影的魅力,导演在视觉设计、镜头形式、剪辑设计、场面调度等方面匠心独运,用镜头与观众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光影游戏”,营造出充满浪漫气息的童话氛围。同时,导演通过对主人翁的刻画,将电影里男女主角天生的“自由”和“叛逆”以爱情的形式进行展现。男女主角对于自由的追寻,体现了他们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作为经典的法式电影,在浪漫唯美的光影之下,传递出导演对人生存在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语言 存在意识 自由主义 巴洛克元素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论张爱玲的存在意识
7
作者 齐钢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4,共8页
特殊的身世遭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 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 特殊的身世遭际和三四十年代的社会背景赋予了张爱玲产生存在思想的土壤,张爱玲以个体的“人” 为切入点,描绘了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的焦虑、畏惧和异化,以及被抛入荒诞世界中的人往往用自欺来逃避生存焦虑的现象,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这是张爱玲存在意识的体现。对文明的批判,张爱玲也表现出存在色彩,存在意识使她的作品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存在意识 自由选择 小说 文学评论 存在主义 叙事模式
下载PDF
浅析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
8
作者 王晶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结合伍尔夫的小说创作 ,从“个体存在意识的启蒙”、“迷惘与拯救”、“建构精神家园”和“人类的存在”四个部分入手 ,分析其作品中的存在意识 ,并理解伍尔夫设计的存在走向。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存在意识
下载PDF
李壮萍诗歌中的哲理意蕴及女性存在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旭方 吕颖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新时期以来,宁夏女性诗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宁夏女诗人李壮萍以诗情和理智进行着诗歌创作实践,其诗歌因思想内容的哲理性而绽露出"低声部"独特的芳魂,尤其在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维度的交织中展现着生命存在的优雅之态,更从... 新时期以来,宁夏女性诗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宁夏女诗人李壮萍以诗情和理智进行着诗歌创作实践,其诗歌因思想内容的哲理性而绽露出"低声部"独特的芳魂,尤其在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维度的交织中展现着生命存在的优雅之态,更从直逼生命与存在的主题中推衍出女性的存在意识,探索着自我救赎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壮萍 诗歌哲理 时间 空间 女性存在意识
下载PDF
极小至极大,一种存在意识的泛化解说——从诗歌《孤独的麻雀》到北冥之鲲的嬗变
10
作者 贾晶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论文从赏析诗歌“孤独的麻雀”入手,评析小鸟独吟楼台与诗人独立寒秋、恻然吟哦之间的类比关系,由此引申出因雀起兴,抒发愁心的人生话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共性现象:从楚诗人屈原至历代的文人……而天地之大,我之极小,茕茕孑立的麻雀走不... 论文从赏析诗歌“孤独的麻雀”入手,评析小鸟独吟楼台与诗人独立寒秋、恻然吟哦之间的类比关系,由此引申出因雀起兴,抒发愁心的人生话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共性现象:从楚诗人屈原至历代的文人……而天地之大,我之极小,茕茕孑立的麻雀走不出困惑的境地,只缘沦于狭隘的独我悲观世界。而存在的意识宛如浩然虚空,杳无所际,如古之《淮南子》所揭示的那样,清虚宁寂,缈然无可测。意大利诗人笔下的孤雀,帐无所依,茫然于生命的小我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的麻雀” 齐物论 鲲鹏之变 存在意识
下载PDF
正当的死生,独立的担当——论冯至《十四行集》的生命存在意识
11
作者 马励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冯至的《十四行集》因其形式和内容的完美融合而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独特存在。以其诗歌对于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生命与死亡、独立与联系之辩证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出冯至《十四行集》的生命存在意识。冯至... 冯至的《十四行集》因其形式和内容的完美融合而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独特存在。以其诗歌对于个体生命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生命与死亡、独立与联系之辩证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出冯至《十四行集》的生命存在意识。冯至对于生命存在意义和存在状态的沉思与追问最终的指向是"正当的死生"和"独立的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十四行集 生命存在意识
下载PDF
追寻灵魂的历程——析残雪近期小说创作中的存在意识
12
作者 张玉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残雪 小说创作 存在意识 追寻 文本 世俗 作家 执著 人的存在 体悟
下载PDF
“存在决定意识”五问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磊 赵晓磊 《天府新论》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晚近以来,国内不少学者承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余续,指责"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必须拒斥"唯物"的立场,把人的至高无上的主体性地位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阴霾中拯救出来。针对... 晚近以来,国内不少学者承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余续,指责"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必须拒斥"唯物"的立场,把人的至高无上的主体性地位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阴霾中拯救出来。针对这种指责,本文就相关的五个质疑展开了如下分析:(1)承认"存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必须否定"意识"的作用。意识所具有的"认识"和"影响"作用,与存在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不要把"本体论"与"认识论"混为一谈。(2)马克思批判历史唯心主义"脱离实际",并不是说历史唯心主义与社会存在无关,而是说它们歪曲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3)如果"存在决定意识"只在宏观层面有效,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缺乏必要的"微观基础"。某些个体意识看起来可以超越自身社会存在的现象,其实仍然没有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存在,而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水平而已。(4)强调"思想导向"和"主旋律"的引领作用,并不是主张"意识决定存在",而恰恰是"存在决定意识"的反映和要求。(5)辩证法的"一分为二"与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并非不共戴天。在本体论上,"一"比"二"更接近根本,"一元"比"二元"更接近本原。最后,论文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出发,讨论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决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辩证法 现象与本质
下载PDF
文学的“意识存在”和“物质存在”--在克罗齐诞辰152周年之际重读他的《美学原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书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4,209,共6页
在克罗齐看来,文学艺术根本上是意识之中的"直觉""表现";读者所看到的创作中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形式,并不属于"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本身。克罗齐所谓艺术"即直觉即表现"... 在克罗齐看来,文学艺术根本上是意识之中的"直觉""表现";读者所看到的创作中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形式,并不属于"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本身。克罗齐所谓艺术"即直觉即表现"也即"完成"等观点的片面性,特别是他把艺术传达排除于文学艺术之外等观点,明显违背客观事实。审美和艺术,就其根本性质而言,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存在物。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不仅仅是所谓"认识"而是还有情感,并且还应包括"意志""道德"等等;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排除了理性的"直觉",它一定还包含着不同于哲学"概念"的特殊形式的理性活动,甚至它与某些"概念""判断"也不能完全绝缘。意象只是意中之象。仅有意象,只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意识存在",远不能说是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还必须有它的"物质存在"。每一个作家艺术家必须熟悉和掌握自己的特殊的艺术门类的工具、手段和物质材料的性能、特点及规律,将之付诸艺术表现。平庸的艺术家与天才的艺术家所做的艺术表现是很不相同的,这是因为艺术家的才能和技巧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齐 意识存在 物质存在
下载PDF
在“遮蔽”与“确立”之间——论方方小说中的个体存在意识探索
15
作者 秦芬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31,共1页
方方小说一方面表现个人面对社会历史环境的受动与无奈,另一面又以一种叛逆的姿态,或出走或分裂,试图寻找人作为个体存在的可能性状态,然而这种确立却始终以失败终结。而这种挣扎也冲和成方方小说独特的风景。
关键词 方方 小说 个体存在意识
原文传递
逻辑是什么:一种从意识存在批判而来的复杂求解
16
作者 崔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共9页
逻辑的现身日常性和存在经验性湮没了它的神秘身世,以致人们总是自信而盲目地用经验方法处理关于逻辑定义这一反思课题。出于对这种状况的理论否定,笔者以彻底的学术精神和严肃谋划的方法,将逻辑本质的追问抛出逻辑现象之外而放置到意... 逻辑的现身日常性和存在经验性湮没了它的神秘身世,以致人们总是自信而盲目地用经验方法处理关于逻辑定义这一反思课题。出于对这种状况的理论否定,笔者以彻底的学术精神和严肃谋划的方法,将逻辑本质的追问抛出逻辑现象之外而放置到意识存在批判的基础上,从而使之陡然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形而上学问题。在其中,意识存在先验形式被确立为逻辑的根源,中经存在概念所衍生的真理概念,而把意识对思维的合理方式的领悟提升为反思性的明确规范即逻辑。逻辑就是被意识存在先验形式所决定的作为思维真理性之必要条件的思维规则。当然,这里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依托庞大的意识存在批判成果背景而刻画解决问题的纲要,仪式化地宣示一种全新反思路径的存在,因而必然不能满足要求完整理解的读者。为此,不可不写下一条留言:所有对这种思路心存好奇的读者,只有超越本文而深入到《有限意识批判》文本,才能验证这个真理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意识存在结构 思维 真理
下载PDF
民族作家与存在意识——从自在到自为的选择
17
作者 李洋 《民族文学研究》 1987年第6期57-61,共5页
“从自在到自为”,可以从哲学抽象的制高点来鸟瞰当代民族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中令人瞩目的一支——“民族文学”的整体构成,我们不能不从经验的现实出发,并对这一文学的创造主体——民族作家的存在意识做出综合描述,... “从自在到自为”,可以从哲学抽象的制高点来鸟瞰当代民族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中令人瞩目的一支——“民族文学”的整体构成,我们不能不从经验的现实出发,并对这一文学的创造主体——民族作家的存在意识做出综合描述,以便透彻而又准确地把握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促使其真正地跨入实践的自觉之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作家 民族文化 存在意识 民族文学 文学创作 文化圈 文化性格 文化意识 民族性 自在
原文传递
在校大学生档案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媛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58,共2页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档案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档案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大学生档案基本材料内容和大学生档案功能的认知、了解以及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发现在高...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档案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档案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大学生档案基本材料内容和大学生档案功能的认知、了解以及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发现在高校、各人才中心遭遗弃的大学生档案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学生档案 意识存在 原因分析 职业生涯发展 档案意识 法律法规 档案管理
下载PDF
“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还是“有意识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das bewuβte Sein的翻译考辨
19
作者 刘恩至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年第4期42-51,共10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das bewuβte Sein这一词组长期以来都被译为"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但是,bewuβt一词通常只是在特定句式中作为表语时才表达"被意识到的"之义,而其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时则可以表达"有意识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das bewuβte Sein这一词组长期以来都被译为"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但是,bewuβt一词通常只是在特定句式中作为表语时才表达"被意识到的"之义,而其作为定语修饰名词时则可以表达"有意识的""自觉的"等含义。因此,对das bewuβte Sein的另一种可能的理解便是"有意识的存在"。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讨论的是本体论而非认识论的问题。"意识是有意识的存在",意味着意识就其本体形态而言乃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存在;而所谓"有意识的存在"就是感性的"人的存在",即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意识在本质上是现实生活这一客观"存在"在主观精神层面的"有意识的"表达。这一命题正是马克思1845年创建的以"感性活动—物质生产生活"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的一次经典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s bewuβte Sein “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有意识存在 本体论
下载PDF
中学生体育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
20
作者 林祥淦 《福建教育(综合)(D版)》 2011年第3期63-64,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尝试,向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学生体育 意识存在 原因 中学体育教学 生活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