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紫零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0-82,共3页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 ,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 ,也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 ,对传统民法的突破 ,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 ,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 ,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 ,也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 ,对传统民法的突破 ,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 ,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存在物 法律主体资格 民法生态化 环境伦理现 环境法
下载PDF
论“物”、物的关系与关系存在物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思基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22,共9页
马克思为克服旧哲学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弊端,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认识论哲学思维方式,即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这种哲学思维方式不仅把感性经验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上... 马克思为克服旧哲学思维方式的片面性弊端,确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认识论哲学思维方式,即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这种哲学思维方式不仅把感性经验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其不断的发展,而且也把以实践为基础的实体思维和关系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考察的对象具有历史的、共时的相互作用、不断生成、发展的属性和含义;具有主客体相互联系,以主体的实践和感知为基础、同时又超越感知、具有主体主观的抽象性和对象本身的客观现实性相统一的属性和特点。这样一来,物和物的关系,关系的功能和结构,这种功能性关系和结构对于物的具体存在形式之基础地位;人和人的精神的产生和物化,物和物的关系的客观实在性及其具体形式的历史性,以及可感知的物和直接靠感知所不能把握而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物,尤其是各种历史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才统统被纳入到哲学科学考察的范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此基础上所创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 物的关系 关系存在物
下载PDF
广松涉为何提出“关系存在物”和“物象化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一兵 杨思基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9,共9页
第一 ,广松涉认为 ,他提出的“关系存在物”和“物象化理论”既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也是他对他的哲学方法论之基础的表征 ;第二 ,提出关系存在论和物象化理论 ,是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和扬弃以德国古典哲... 第一 ,广松涉认为 ,他提出的“关系存在物”和“物象化理论”既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也是他对他的哲学方法论之基础的表征 ;第二 ,提出关系存在论和物象化理论 ,是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和扬弃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重大哲学变革 ,也是他们能超越近现代人本主义的利器 ;第三 ,物象化理论不仅关系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同时也关系到马克思哲学体系的构成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科学主义的客观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主观主义之科学的理论支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关系存在物 物象化理论
下载PDF
从“类存在物”及其生命实践看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基于与亚里士多德相关概念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良安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0,75,共6页
通过比较马克思的“类存在物”及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亚里士多德的相关概念的意蕴,可以使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批判得到澄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不但指认了人的社会性,而且指证了永恒不变之人性观的虚幻性,从... 通过比较马克思的“类存在物”及其“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亚里士多德的相关概念的意蕴,可以使马克思的道德哲学批判得到澄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不但指认了人的社会性,而且指证了永恒不变之人性观的虚幻性,从而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的内涵和永恒道德原则的观念:使人成为“类存在物”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则内置了马克思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使他对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形式主义的合法性产生质疑;而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体现了手段性活动与目的性活动的统一,因而成为人的终极价值和伦理学的目的,构成了对各种形式的道德目的论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存在物 实践活动 道德批判
下载PDF
人是信仰的存在物 被引量:1
5
作者 左亚文 《学习月刊》 2013年第17期23-24,共2页
人是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则不然。“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对于人最初的和最接近的东西乃是最... 人是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实则不然。“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对于人最初的和最接近的东西乃是最后的和最远的东西。”(《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对人来说,可能最不了解的就是人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物 《精神现象学》 信仰 费尔巴哈 黑格尔 能知 中庸
下载PDF
从抽象的“类存在物”到“现实的个人”——论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思想变迁的轨迹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8-100,共3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认为人是抽象的"类存在物",劳动成为人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认为人是"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部著作的写作过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认为人是抽象的"类存在物",劳动成为人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认为人是"现实的个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部著作的写作过程,既是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过程,又是马克思自身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类存在物: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汉、英语避免“存在物存在”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易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汉、英语"方位成分+存在谓词+存在主体"的语言形式表示"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的意义。人们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词来表达"存在性"或"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这一语词根本不同于&... 汉、英语"方位成分+存在谓词+存在主体"的语言形式表示"某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的意义。人们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词来表达"存在性"或"存在关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这一语词根本不同于"存在者"、"存在物","存在"是一阶语言的谓词,用来断言一个一阶语言的主词是属于外延语词还是内涵语词。因此,"存在物存在"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语言的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存在 动词“存在 存在物存在 逻辑谓词
下载PDF
语言哲学如何看非存在物的存在
8
作者 张佳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5-68,共4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非存在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自从柏拉图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具体表现为个体词的所指物或一类事物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经院哲学中唯名论和唯理论关于共相(本质)是脱离具体的感性事物的独立实体还是作为概念仅存在...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非存在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自从柏拉图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具体表现为个体词的所指物或一类事物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经院哲学中唯名论和唯理论关于共相(本质)是脱离具体的感性事物的独立实体还是作为概念仅存在于我们的心灵、精神之中的争论即与此相关。现代哲学则主要通过语言的途径来讨论非存在物是否存在这一本体论问题,对于它的理解体现了语言哲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存在物 共相 专名 摹状词 谓词
下载PDF
浅谈人对非人存在物关爱何以可能——基于伦理视角的一种言说
9
作者 熊小青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10,共5页
对物种的道德考问是一种现代话语方式,它已成为当今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自然界中,只有人是有道德的存在物。人把同情、善心给予非人存在物是人性之必须,并非出于非人存在物的内在价值或人的功利。
关键词 道德物种 非人存在物 人性关爱
下载PDF
从社会历史存在物维度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0
作者 王昭风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互渗透更彼此区别;具体研究过程中无法剔除主客互逆悖论;在前提假定、要件构成及具体的研究技术与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其最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存在物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特殊性 社会历史认识论
下载PDF
试论人是实践的存在物
11
作者 周志山 《丽水学院学报》 1998年第6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存在物 感性实践活动 费尔巴哈 生物本能 生产实践 自然界 人的自由
全文增补中
非生命存在物的生态正义解析
12
作者 郭彦林 张玉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0,共7页
面对人类生态系统危机问题,从价值哲学角度重新审视人类与非生命存在物的关系,客观地看待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倡导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正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解析非生命存在物的生态正义在于激发人们对非生命存在物... 面对人类生态系统危机问题,从价值哲学角度重新审视人类与非生命存在物的关系,客观地看待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倡导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正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解析非生命存在物的生态正义在于激发人们对非生命存在物的生态价值的应然追求,摆脱生态问题的困境,转变生态正义范式,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从而实现生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命存在物 生态正义 生态文明价值 绿色低碳发展 价值哲学 “人的尺度” “物的尺度”
下载PDF
马克思“人是类存在物”思想及其超越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振峰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8期78-82,共5页
"类"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具有种类、共同属性、群体以及人的本质等多重含义。费尔巴哈使用这一哲学术语,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人的属性。马克思在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中,引用了"类"这一概念,但在"人是类存在... "类"是费尔巴哈的哲学术语,具有种类、共同属性、群体以及人的本质等多重含义。费尔巴哈使用这一哲学术语,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人的属性。马克思在早期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中,引用了"类"这一概念,但在"人是类存在物"这一表述中,赋予了"类"以新的内涵,即生产活动。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论述,"人是类存在物"只是一个阶段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 存在物
下载PDF
创造非存在物初探(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格拉汉姆.普利斯特 《逻辑学研究》 2008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假定有些对象(例如福尔摩斯)是不存在的。关于这些对象,人们是应该采取实在论的立场,还是反实在论的立场呢?根据实在论,一个包含非存在对象的可能世界的域与该可能世界上的存在对象具有什么性质、做出什么行为无关;根据非实在论,一... 本文假定有些对象(例如福尔摩斯)是不存在的。关于这些对象,人们是应该采取实在论的立场,还是反实在论的立场呢?根据实在论,一个包含非存在对象的可能世界的域与该可能世界上的存在对象具有什么性质、做出什么行为无关;根据非实在论,一个包含非存在对象的可能世界的域依赖于该可能世界上的存在对象具有什么性质、做出什么行为。这里的分歧在于,非存在对象出现在(一个世界的)量似指称域中是否依赖于(在该世界中)存在对象具有哪些性质,特别地,比如是否依赖于能够讲述故事的情感生物的行为?在《走向非存在》(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一书中,我给出了一种内涵语言的语义学,以实在论的方式来处理非存在对象。本文旨在提供一种非实在论的语义学,以非实在论的方式来处理非存在对象。实在论解释是定域的,与此不同,非实在论解释是变域的。在非实在论语义下,关于非存在对象的非实在论直觉可被尊重,这主要体现在对非存在对象和存在对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分析。关于非存在对象,本文和《走向非存在》分别以非实在论和实在论的方式来处理,这使进一步的比较和选择工作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物 非实在论 反实在论 可能世界 存在 语义学 福尔摩斯 性质
下载PDF
非人存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之否定
15
作者 黄世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法学界有些学者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法律要赋予一些非人存在物法律主体的地位。本文从法律主体的概念出发,在法律实证操作的层面分析非人存在物无法成为法律主体的原因。
关键词 非人存在物 生态中心主义 法律主体
下载PDF
人是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
16
作者 石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47-51,共5页
人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高等动物.但对于文明时代的一切人来说,与其说他们生活在一个自在的天然世界的“怀抱”中,倒不如说生活在一个由他们自己塑造过的越来越人化着的感性世界里.人类在世代相继的辛勤劳作中,既立足于天然的物质世界,又不... 人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高等动物.但对于文明时代的一切人来说,与其说他们生活在一个自在的天然世界的“怀抱”中,倒不如说生活在一个由他们自己塑造过的越来越人化着的感性世界里.人类在世代相继的辛勤劳作中,既立足于天然的物质世界,又不断地为自已塑造着这个有别于天然世界的属人的、感性的对象世界.当然,人类在现实地创造着这个人为化的感性的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也同时,现实地创造和完善着人自身.离开了实践创造活动.既没有这个直面于人的现实的感性世界,也不会有作为文明人的人.现实的人,就是实际活动着的人,是不断实践创造着的存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物 创造活动 自己创造 天道 现实的人 后天学 感性世界 自为 王夫之 对象世界
下载PDF
对《谈谈反应后存在物质的推断》一例的商榷
17
作者 崔国全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存在物 混合物 质量守恒定律 混合气体 水质量 化学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 参加反应 河北承德 计算解
下载PDF
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基础——以马克思“人是类存在物”的论断为视角的阐释
18
作者 刘彦朝 赵孔苗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从主体的角度审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首先要为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明奠定平等的主体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类存在物”的论断,从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活动)的角度阐明:人类如何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构筑自身的社会... 从主体的角度审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首先要为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明奠定平等的主体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类存在物”的论断,从人的“类特性”(有意识的活动)的角度阐明:人类如何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构筑自身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以及确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旨归的完整逻辑。故而,“人是类存在物”构成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逻辑基石,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平等的主体基础、价值旨归和理性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是类存在物 主体基础 类特性 平等
下载PDF
谈谈反应后存在物质的推断
19
作者 陈兴中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存在物 氧化碳 参加反应 化学反应 反应物 混合气体 二氧化锰 有机物 质量守恒定律 溶液质量
全文增补中
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物
20
作者 费勇 《青年博览》 2024年第2期17-17,共1页
人在宇宙之中,是一种不确定的生物,是一种具有选择意志的生物,也是一种中间状态。任何你选择的位置、形式、慕赋,都是照自己的欲求和判断拥有与掌控的。你既不属于天,又不属于地;既非可朽,又非不朽。
关键词 中间状态 存在物 选择意志 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