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然人悖论”到“心理革命”——弗洛姆人学观的生态伦理学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道进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1期85-92,共8页
科学合理的人学观是生态伦理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非人类中心主义只看到人的自然性,必然陷入"自然人悖论"的困境;人类中心主义只看到人的理性,必然面临"存在的二律背反"的尴尬。只有把人理解为劳动的人,把人性的健全... 科学合理的人学观是生态伦理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非人类中心主义只看到人的自然性,必然陷入"自然人悖论"的困境;人类中心主义只看到人的理性,必然面临"存在的二律背反"的尴尬。只有把人理解为劳动的人,把人性的健全寄托在社会变革而不是"心理革命"上,生态伦理学才能获得自身的"感性"与"现实性",成为真正"关于人的科学"。这便是弗洛姆人学观的生态伦理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自然人悖论 存在的二律背反 人学本体论
下载PDF
寻找自我——《一千英亩》的新精神分析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卢裕 《科技信息》 2010年第10期I0132-I0133,共2页
1991年,简·斯迈利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当代"李尔王"的《一千英亩》一经问世,便因其心理刻画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深刻描写而先后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同时,学术界对这部小说主旨和手法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 1991年,简·斯迈利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当代"李尔王"的《一千英亩》一经问世,便因其心理刻画和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深刻描写而先后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同时,学术界对这部小说主旨和手法的探讨也是层出不穷:有的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解读,揭示出新一代美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的通过分析其互文性结构特征,展示了对《李尔王》的戏仿与解读给予了小说情节与人物性格发展影响与制约;有的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土地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为依托,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解读了女主人公吉妮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相互压抑、相互融合,最终以"创发性的爱"将两个背反的自我统一,构建起一个成熟、完整自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千英亩》 存在的二律背反 创发性的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