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论解释学如何推进了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中心
1
作者 原百玲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海德格尔的哲学方法论是将现象学与解释学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存在论解释学。第一,作品存在决定了器具因素、物因素,而不是从物到作品的传统思维路径,这奠定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位。第二,作品存在的本质是真理的显现,发生方式是:建立&qu... 海德格尔的哲学方法论是将现象学与解释学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存在论解释学。第一,作品存在决定了器具因素、物因素,而不是从物到作品的传统思维路径,这奠定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位。第二,作品存在的本质是真理的显现,发生方式是:建立"世界",制造"大地"。"世界"是意义呈现,"大地"是物质载体,形上形下的抗争是真理的开显。第三,作品的存在决定了创作和接受是一体两面的,它们共同构成作品的现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解释学 作品存在 真理 世界 大地
下载PDF
对象性本体论之解构——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引言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一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8,288,共7页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解构传统本体论:以实际性的此在生存取代对象性世界本原的基始探究。在海德格尔看来,对象性的本体论被遗忘的真正根据——存在者之存在,正是要通过此在实际性生存的解释学,重新生成为追问存...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解构传统本体论:以实际性的此在生存取代对象性世界本原的基始探究。在海德格尔看来,对象性的本体论被遗忘的真正根据——存在者之存在,正是要通过此在实际性生存的解释学,重新生成为追问存在的非理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实际性
下载PDF
此在在其当下性的解释道路——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
3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30,共7页
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 在1923年题为《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的讲座中,海德格尔提出,解释学讨论的主题不是已经死去的学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每一个当下的此在生存。由此他认定,解释学的真正学术任务是将此在在其自身中的存在基本特性中显现出来。此在不是实体性的"人",任何此在生存都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现实条件下的在此生存。此在之"此"是被证伪的在场性。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无"此"的一般人的"人"和"个人","个人"生存总是已经处于一种今日的公众被解释状态之中的。此在在公众闲言中表达方式就是今日作为教化出现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就是要"揭示在这种具体的对所形成的真实现象正确的看",即看到此在在其存在特征中的"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此在”
下载PDF
实际生命:此在是一个在世界中的存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一兵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10,共6页
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误解:一是主—客体二元模式;二是所谓无立场的客观性。这是海德格尔让我们预先要拒绝的误入歧路的两种陷阱入口。这个世界不是主—客体二分中的物性对象实在之总和,此在存在之所在的世界就是此在生存所遭遇的事情。... 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误解:一是主—客体二元模式;二是所谓无立场的客观性。这是海德格尔让我们预先要拒绝的误入歧路的两种陷阱入口。这个世界不是主—客体二分中的物性对象实在之总和,此在存在之所在的世界就是此在生存所遭遇的事情。遭遇即是场境的当下建构。由此,周围世界不是对象性客体之和,它就是此在去存在中的指引性建构本身,指引即周围性之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主-客体二元模式 世界 遭遇 意蕴
原文传递
教化:今日的被解释状态——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一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共9页
在海德格尔看来,一个时代的教化意识就是一种公众化和夷平化的常人意识,它通常是指大学和学术场中"占统治地位的解释方向"。当一种深刻的学术思想生成为学术场中的公众的被解释状态时,它就成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今日&qu... 在海德格尔看来,一个时代的教化意识就是一种公众化和夷平化的常人意识,它通常是指大学和学术场中"占统治地位的解释方向"。当一种深刻的学术思想生成为学术场中的公众的被解释状态时,它就成为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今日"。历史意识中的图表化认知和哲学意识中的有序等级结构,就是一种深刻的学术"今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教化 历史意识 哲学意识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实际性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一兵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有意义的"决定性的因素"已经由胡塞尔提出来了:现象不是感性的对象,而是某物对象性存在的突现方式。当你面对一个似乎是自在的认知对象时,其实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假想对象的被建构性,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发现&q... 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有意义的"决定性的因素"已经由胡塞尔提出来了:现象不是感性的对象,而是某物对象性存在的突现方式。当你面对一个似乎是自在的认知对象时,其实你没有注意到这个假想对象的被建构性,因为你并没有真正发现"对象"本身是如何显现为对面站立的东西的。任何成为对象的东西必生成于一种"一定的看",这个能看到本身就是被建构的,因你能看到一个东西,是由于你已经在关于这一事物的一定的实际存在中熟悉和了解它。在海德格尔这里,现象学是方法论的入门,是一条在其上行走的思想道路,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学会真正的倾听和思考,要把其中真正的可能性开放出来,而并非将其变成一种死去的理论和学问。任何把现象学凝固成一种哲学体系的做法都将被贬谪,胡塞尔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 现象学 胡塞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