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世界性与本真性:贲卦的存在论诠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梅珍生
卢祥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38,共8页
传统易学诠释学更多地把贲卦看作是揭示礼的意蕴的卦,六爻之位是由礼的规定所建构的日常生活世界。礼的贲饰与人的本质之间既相互揭示,又相互遮蔽。显然,这正是存在论中此在与它所处世界之间的关系。“贲饰”是礼的基本功能,也是此在筹...
传统易学诠释学更多地把贲卦看作是揭示礼的意蕴的卦,六爻之位是由礼的规定所建构的日常生活世界。礼的贲饰与人的本质之间既相互揭示,又相互遮蔽。显然,这正是存在论中此在与它所处世界之间的关系。“贲饰”是礼的基本功能,也是此在筹划自己的一种可能。此在身处其中是一个“为之饰”的“在—世界—之中”的世界,由此带来了此在的世界性展开及其本真性被遮蔽的双重状态。贲卦的六爻互饰,揭示了此在从“贲其趾”“贲其须”“贲如濡如”“贲如皤如”,到“白贲”的可能性筹划最终得以完成,此在的本真性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卦
易学
存在论诠释
此在
本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蔽与启蒙:蒙卦的存在论诠释
2
作者
梅珍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75,共7页
《周易》所传达的"六位时成"观念,是对"存在"所具有的"空间性""时间性"本质最恰当的揭示。对蒙卦作存在论的诠释,主要是为了探讨"此在"如何超越昏暗蒙昧的状态。蒙卦对"此在&qu...
《周易》所传达的"六位时成"观念,是对"存在"所具有的"空间性""时间性"本质最恰当的揭示。对蒙卦作存在论的诠释,主要是为了探讨"此在"如何超越昏暗蒙昧的状态。蒙卦对"此在"状态及其去蔽的揭示,回答了"蒙亨"何以可能的原因,这就是"此在"在人生的共同筹划中遵从"敬"的原则。六爻"共在"的"志应",表现为一种共同的筹划。蒙卦所昭示的"此在"意义,就是个体在启"蒙"向"明"中,造就仁智双彰、德业双修的人格,使"此在"从昏暗蒙昧的"沉沦"中超拔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蒙卦
存在论诠释
解蔽
启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3
作者
杨乃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76,共15页
在西方诠释学的发展逻辑上,形而上学传统作为对世界本源的意义统摄,为现象界及其道德秩序的构成设定了先验的终极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拒斥的标靶,是对源发于巴门尼德“εῖναι”(Sein/存在)的先验意义给予解构。在《存在与...
在西方诠释学的发展逻辑上,形而上学传统作为对世界本源的意义统摄,为现象界及其道德秩序的构成设定了先验的终极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拒斥的标靶,是对源发于巴门尼德“εῖναι”(Sein/存在)的先验意义给予解构。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于《同一与差异》中的多篇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他的存在论诠释学思想,以深化地讨论“Sein”与“Dasein”(此在)照面意义所界分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海德格尔在翻译巴门尼德那句著名的古希腊文箴言时,把其中的“νοεῖν”德译为“Vernehmen”,并以“Denken”-“思想(思)”作为同位语给予意义的限定性解释,以充分求证了“νοεῖν”“Vernehmen”“Denken”这三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同一性。国内学者又把“Vernehmen”汉译为“觉知”,而“觉知”则是一个来自佛经《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翻译的汉语译入语概念。事实上,“Vernehmen”与“觉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荷载词,后者对前者的翻译是译者在自觉的误译中呈现出意义改写的创造性。需要提醒文学阐释学研究者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照面的对象,是本体界与现象界之间具有同一性或差异性的意义,而不是文本,尤其不是文学文本及其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诠释
学
形而上学
“Vernehmen”
觉知
原文传递
中西学术文化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
被引量:
4
4
作者
杨乃乔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4,共11页
在中西诠释学思想发生的早期,诠释主体所理解的文本都是中西文化传统源头上的经典。孔子删定"六经",无疑使他成为中国经典诠释文化传统上第一位自觉的经典诠释者。"六经"只有被历史所认同的合法化诠释者在其特定的...
在中西诠释学思想发生的早期,诠释主体所理解的文本都是中西文化传统源头上的经典。孔子删定"六经",无疑使他成为中国经典诠释文化传统上第一位自觉的经典诠释者。"六经"只有被历史所认同的合法化诠释者在其特定的时代所给出的权威意义,这种权威意义即是"六经"的诠释意义,而不是文本的原初意义;经学诠释学是为了传达"六经"的真理,这比还原"六经"的原初意义更为重要。诠释学对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应该仅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视域来研究中国诠释学,而应该从经学的诠释学传统来建构中国诠释学。从《左传》对《春秋》的历史性诠释及《易传》对《易经》的系统性诠释来评价,中国早期经学诠释学的形成,一开始即呈现为存在论的诠释学,而不完全是技艺学的诠释学。"传"、"注"、"疏"、"笺"、"正义"、"章句"、"训"、"训纂"、"训诂"、"解诂"、"说"、"说义"、"微"与《易传》的"十翼"等,构成了中国经学诠释学的技艺学诠释方法论,但其中潜含着丰富的存在论的中国诠释学思想。经学诠释学作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正是在儒家经典的历代诠释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经学
诠释
学
神学
诠释
学
文学
诠释
学
存在论诠释
学
技艺学
诠释
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界性与本真性:贲卦的存在论诠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梅珍生
卢祥运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38,共8页
基金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基础理论创新项目“百年变局下《周易》的时代价值研究”(CXLL2102)。
文摘
传统易学诠释学更多地把贲卦看作是揭示礼的意蕴的卦,六爻之位是由礼的规定所建构的日常生活世界。礼的贲饰与人的本质之间既相互揭示,又相互遮蔽。显然,这正是存在论中此在与它所处世界之间的关系。“贲饰”是礼的基本功能,也是此在筹划自己的一种可能。此在身处其中是一个“为之饰”的“在—世界—之中”的世界,由此带来了此在的世界性展开及其本真性被遮蔽的双重状态。贲卦的六爻互饰,揭示了此在从“贲其趾”“贲其须”“贲如濡如”“贲如皤如”,到“白贲”的可能性筹划最终得以完成,此在的本真性得以显现。
关键词
贲卦
易学
存在论诠释
此在
本真性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蔽与启蒙:蒙卦的存在论诠释
2
作者
梅珍生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9-75,共7页
文摘
《周易》所传达的"六位时成"观念,是对"存在"所具有的"空间性""时间性"本质最恰当的揭示。对蒙卦作存在论的诠释,主要是为了探讨"此在"如何超越昏暗蒙昧的状态。蒙卦对"此在"状态及其去蔽的揭示,回答了"蒙亨"何以可能的原因,这就是"此在"在人生的共同筹划中遵从"敬"的原则。六爻"共在"的"志应",表现为一种共同的筹划。蒙卦所昭示的"此在"意义,就是个体在启"蒙"向"明"中,造就仁智双彰、德业双修的人格,使"此在"从昏暗蒙昧的"沉沦"中超拔出来。
关键词
《周易》
蒙卦
存在论诠释
解蔽
启蒙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3
作者
杨乃乔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76,共15页
文摘
在西方诠释学的发展逻辑上,形而上学传统作为对世界本源的意义统摄,为现象界及其道德秩序的构成设定了先验的终极意义。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拒斥的标靶,是对源发于巴门尼德“εῖναι”(Sein/存在)的先验意义给予解构。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于《同一与差异》中的多篇文章进一步论述了他的存在论诠释学思想,以深化地讨论“Sein”与“Dasein”(此在)照面意义所界分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海德格尔在翻译巴门尼德那句著名的古希腊文箴言时,把其中的“νοεῖν”德译为“Vernehmen”,并以“Denken”-“思想(思)”作为同位语给予意义的限定性解释,以充分求证了“νοεῖν”“Vernehmen”“Denken”这三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同一性。国内学者又把“Vernehmen”汉译为“觉知”,而“觉知”则是一个来自佛经《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翻译的汉语译入语概念。事实上,“Vernehmen”与“觉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荷载词,后者对前者的翻译是译者在自觉的误译中呈现出意义改写的创造性。需要提醒文学阐释学研究者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所照面的对象,是本体界与现象界之间具有同一性或差异性的意义,而不是文本,尤其不是文学文本及其审美意义。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论诠释
学
形而上学
“Vernehmen”
觉知
Keywords
Heidegger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metaphysics
“Vernehmen”
“觉知”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西学术文化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
被引量:
4
4
作者
杨乃乔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4,共11页
基金
复旦大学文史学院基金项目"比较诗学:经学与中国诠释学思想的现代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文摘
在中西诠释学思想发生的早期,诠释主体所理解的文本都是中西文化传统源头上的经典。孔子删定"六经",无疑使他成为中国经典诠释文化传统上第一位自觉的经典诠释者。"六经"只有被历史所认同的合法化诠释者在其特定的时代所给出的权威意义,这种权威意义即是"六经"的诠释意义,而不是文本的原初意义;经学诠释学是为了传达"六经"的真理,这比还原"六经"的原初意义更为重要。诠释学对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应该仅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视域来研究中国诠释学,而应该从经学的诠释学传统来建构中国诠释学。从《左传》对《春秋》的历史性诠释及《易传》对《易经》的系统性诠释来评价,中国早期经学诠释学的形成,一开始即呈现为存在论的诠释学,而不完全是技艺学的诠释学。"传"、"注"、"疏"、"笺"、"正义"、"章句"、"训"、"训纂"、"训诂"、"解诂"、"说"、"说义"、"微"与《易传》的"十翼"等,构成了中国经学诠释学的技艺学诠释方法论,但其中潜含着丰富的存在论的中国诠释学思想。经学诠释学作为中国诠释学的主脉,正是在儒家经典的历代诠释中生成。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经学
诠释
学
神学
诠释
学
文学
诠释
学
存在论诠释
学
技艺学
诠释
学
Keywords
"Six Classics"
Confucius
hermeneutics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ological hermeneutics
literary hermeneutics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hermeneutics as the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世界性与本真性:贲卦的存在论诠释
梅珍生
卢祥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蔽与启蒙:蒙卦的存在论诠释
梅珍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杨乃乔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4
中西学术文化交汇中的诠释学——论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建构
杨乃乔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