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思与超越:曹植《苦思行》诠解
1
作者 杨静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1-15,共5页
曹植游仙诗与道教存在紧密联系,《苦思行》一首便为其中代表。诗中营造的“西岳”“石室”等特殊场景符合道教的修行需要;所叙述的“仙人授道”情节具有传统道教故事的类型特点;综合看来,全诗的结撰逻辑更与道教“存思术”存在鲜明的同... 曹植游仙诗与道教存在紧密联系,《苦思行》一首便为其中代表。诗中营造的“西岳”“石室”等特殊场景符合道教的修行需要;所叙述的“仙人授道”情节具有传统道教故事的类型特点;综合看来,全诗的结撰逻辑更与道教“存思术”存在鲜明的同一性。从道教视角重审《苦思行》,发现该诗并非“退而守默”之作,而是曹植宗教实践经验的诗化生成,反映了其艺术与宗教的双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苦行》 存思 魏晋文学
下载PDF
取象与存思:李白诗歌与上清派关系略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荣 王镇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唐代众多的道教派别中,上清派的影响最大。而与李白交往的道友,主要为上清派道士。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大量反映道教信仰的作品,其意象来源、构思方法悉与上清派的存思术有关。所以,李白诗歌所受的影响主要源自上清派。
关键词 李白诗 意象 上清派 存思
下载PDF
医学的宗教化: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创造机理与渊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永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3,共6页
将医学理论和养生实践宗教神学化,由健身疗疾、延年益寿的医学养生术演化出长生不死、飞身成仙的宗教方术,这是存思修炼术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内在机理;存思修炼术发端于老庄的守一养生术,结合医学理论、养生实践、神灵崇拜和神仙方术,历... 将医学理论和养生实践宗教神学化,由健身疗疾、延年益寿的医学养生术演化出长生不死、飞身成仙的宗教方术,这是存思修炼术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内在机理;存思修炼术发端于老庄的守一养生术,结合医学理论、养生实践、神灵崇拜和神仙方术,历经《太平经》、《老子中经》、《黄庭内景经》和《上清大洞真经》而渐趋完善,由此确定了其重在养生和重在成仙的两个发展方向。本文对道教修炼术和神仙世界,以及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创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医学 存思修炼术 养生
下载PDF
道教存思法与《文心雕龙》神思论的生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崇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论道教“存思”与古代文艺创作想象 被引量:4
5
作者 蒋艳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5-79,共5页
道教"存思"作为一种个人修炼和通神的手段,以鲜明的形象感悟、流动的宗教体验、充沛的想象力为重要特征,而其最终能幻想出美妙的神灵形象和神灵世界的结果,不仅为中国古代文艺创作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内在图示储藏,在一定程度上... 道教"存思"作为一种个人修炼和通神的手段,以鲜明的形象感悟、流动的宗教体验、充沛的想象力为重要特征,而其最终能幻想出美妙的神灵形象和神灵世界的结果,不仅为中国古代文艺创作想象提供了丰富的内在图示储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游仙作品的繁荣,而且对古代小说戏曲叙事模式的确立及人物形貌的刻画技巧等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想象力 文艺创作
下载PDF
试论“存思术”的思维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霞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1,共4页
道教中的法术丰富多样,修道者认为这些五花八门的道术各有神通,是长生成仙与救苦救难的法宝。诸多法术之所以神通广大,都是由于其中有"神"在支配和调度多种力量,来达到延年不死或除恶扬善的目标。这反映了所有道术背后的思想... 道教中的法术丰富多样,修道者认为这些五花八门的道术各有神通,是长生成仙与救苦救难的法宝。诸多法术之所以神通广大,都是由于其中有"神"在支配和调度多种力量,来达到延年不死或除恶扬善的目标。这反映了所有道术背后的思想支撑,即"神"的无时无处不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清派宗师陶弘景的一些著述,探讨了上清派存思术的思维与运行机制,试图揭示出诸多道术背后的思想本质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弘景 存思 万物有灵论 交感
下载PDF
论道教上清派存思术对宋前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晴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9,共12页
存思是道教上清派重要的修炼方法,与文学想象极为类似,有着鲜明的图像思维特征,对宋前道教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仙传小说是作者对着神仙画卷,存思玄思而创作的;有的神仙降凡传道小说是修道者渴望明师降凡传道,真诚感格,久而... 存思是道教上清派重要的修炼方法,与文学想象极为类似,有着鲜明的图像思维特征,对宋前道教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仙传小说是作者对着神仙画卷,存思玄思而创作的;有的神仙降凡传道小说是修道者渴望明师降凡传道,真诚感格,久而久之产生的幻觉;有的道教传记小说是将传主内视冥想的神秘体验故事化;有的仙凡恋小说是道教存思修炼或在梦中达到神人交会的高妙之境;有的地理博物小说,则是修道者通过存思、冥想,眼前出现的一派神仙境界。道教小说中有对神仙外貌、服饰、随从的细致描绘,也是道经中对存思之神描写的程序,可能都以道教图像为依据。道教存思大大拓展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对以后的道教小说及其通俗小说的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小说
下载PDF
道教“存思”思维对唐传奇创作想象力的刺激
8
作者 徐翠先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道教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除素材或题材的层面,即道教想象奇特的思维成果如神仙、精怪、鬼魅等意象,作为传奇作家据以再创作的形象资料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层面。道教的"存思",虽然是一种虚幻的意识活动,但它把图画和文字... 道教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除素材或题材的层面,即道教想象奇特的思维成果如神仙、精怪、鬼魅等意象,作为传奇作家据以再创作的形象资料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层面。道教的"存思",虽然是一种虚幻的意识活动,但它把图画和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转化为"活"的形象的过程,在心理机制上与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基本相同。传奇作者们生活在道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唐代社会现实中,必然受到这种宗教思维的浸染,其艺术想象力更加活跃,更加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创作想象力
下载PDF
道教存思与三言二拍的艺术想象
9
作者 姜良存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2-86,共5页
存思是道教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修炼方术和通神的重要手段,它蕴含着对文学创作的凝神构思的独特体认,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在玄想上的通感与共融,其深刻的文艺意蕴激发了历代作家的玄想和构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仙作品繁荣的局面。在这种文... 存思是道教中一种独具特色的修炼方术和通神的重要手段,它蕴含着对文学创作的凝神构思的独特体认,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在玄想上的通感与共融,其深刻的文艺意蕴激发了历代作家的玄想和构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仙作品繁荣的局面。在这种文学思想影响下,三言二拍也将存思之术运用到创作想象中,形成了存想致神的人神沟通模式及仙境的诗化描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三言二拍 艺术想象
下载PDF
论唐代道教存思与梦
10
作者 李璐 陈文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9期45-48,53,共5页
唐代道教发展地如火如荼,其关于梦的概念和学说臻于成熟,关于存思的方法和内容也渐趋丰满。存思既是一个促成吉梦的过程,也是一个攘除恶梦的方式。存思与梦的互动主要有恶梦--存思--吉梦--无梦,吉梦--存思--无梦两种模式。道教中,追求... 唐代道教发展地如火如荼,其关于梦的概念和学说臻于成熟,关于存思的方法和内容也渐趋丰满。存思既是一个促成吉梦的过程,也是一个攘除恶梦的方式。存思与梦的互动主要有恶梦--存思--吉梦--无梦,吉梦--存思--无梦两种模式。道教中,追求圣人无梦的修行境界在唐代蔚然成风,故而存思与梦的融合是道教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梦 吉梦 存思 唐代 道教
下载PDF
道教上清派之“存思”与佛教真言宗之“有相瑜伽”——基于修行方法的比较分析
11
作者 朗安 心举 《普陀学刊》 2019年第2期179-209,共31页
代表了中土真言宗成熟阶段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仅从其借重真言秘字的力量、倡导由"有相"入于"无相"的实修方法而言,与原始佛教和早期大乘佛教有较大距离,却与中国本土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存思法"... 代表了中土真言宗成熟阶段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仅从其借重真言秘字的力量、倡导由"有相"入于"无相"的实修方法而言,与原始佛教和早期大乘佛教有较大距离,却与中国本土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存思法"更为接近,因此从存思法的角度去解读唐代真言宗所传的"有相瑜伽"密法,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为密教"去神秘化"的思路。比如,上清道及其他道教派别授徒、传法是通过"授箓",而密教则是通过"灌顶",在这个过程中,均要借助特殊的符号(符文或秘字)、声音(祝咒或真言),将代表神圣之物(元炁或光焰)注入受法者的身中。再比如,道教尤其上清派与密教主导性的修行方式十分相似,无论密教胎藏部的在身内各部位布以秘字,金刚部的观想从自心化现出众如来、菩萨、金刚,还是上清道的存思身中众神与九天之神相应,均是"内观"的修习方法。真言宗所传的真言法门是早期佛陀亲传"佛随念""法随念"之止观禅修方法的延续和改进;而上清道倡导的"存思法"上承上古道家、下启唐宋的内丹道法,背后的指导原则完全相同。基于实修角度来看佛家的止观禅法与道家的内丹道法,只有话语体系的分别,并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因此密教与上清道所表现出的结构上的近似绝非偶然——从实修角度而言均是借用特殊的"音"与"相",更便捷地开启自身灵性,从而迅速进入深密的清虚或静定;两者在内在精神上是高度契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真言宗 有相瑜伽 道教 上清派 存思
下载PDF
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形成
12
作者 刘永明 《上海道教》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道教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乃至最微小的机体均有神灵,这就是身神,而每个神灵均有各自不同的姓字、状貌、服色。如能存神于体内则身体安康;若为外物诱引,神灵出游则身体多病;如果身神不存则生命消亡。因此,欲祛除病邪,延年益寿,就... 道教认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乃至最微小的机体均有神灵,这就是身神,而每个神灵均有各自不同的姓字、状貌、服色。如能存神于体内则身体安康;若为外物诱引,神灵出游则身体多病;如果身神不存则生命消亡。因此,欲祛除病邪,延年益寿,就要存守身神,使神不外驰;若神外游,则需要存思使之回归于形体;如欲长生成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修炼术 道家 《太平经》 神仙信仰
下载PDF
汉画所见存思术考——兼论《老子中经》对汉画的文本化继承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生 冯渝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共10页
存思是后世道教中长期流传不衰的修仙术,然其早期渊源形态如何向为一疑。基于汉墓画像资料与道经所存相关文本资料的交叉研究,可以证明"历藏内视"的存思术在东汉社会之流行及其表现形态。汉墓画像中的某些歌舞图及"四灵... 存思是后世道教中长期流传不衰的修仙术,然其早期渊源形态如何向为一疑。基于汉墓画像资料与道经所存相关文本资料的交叉研究,可以证明"历藏内视"的存思术在东汉社会之流行及其表现形态。汉墓画像中的某些歌舞图及"四灵在旁"类图像,正是同时代《王子乔碑》、《帝尧碑》及《老子铭》所记当时社会中流行的"弦琴以歌太一"、"覃思以历丹田"之类存思修炼活动的图像表达;"歌舞"之目的在于"以歌太一"、"以乐却灾","四灵在旁"则表示存思"坐忘"以复归浑沌不死。从《老子中经》则可发现对应于武氏祠左石室"雷公出行图"的文本依据,由此进一步确证部分汉画所蕴涵的内炼属性,并揭示《老子中经》对汉画所代表东汉宗教思想的文本化继承。通过汉墓图像与今存原始道教文献的准确对接,不仅可以明确判断汉画的宗教实质,更可具体呈现曾经盛行于世而沉淀于墓中的炼仙之术,再现隐藏于汉画背后的历史信息,打开观察、理解汉代精神世界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存思 历藏内视 《老子铭》 《帝尧碑》 《王子乔碑》 《老子中经》
原文传递
道经存思图像初探——以《太上老君大存思图注诀》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宜兰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4,共8页
在道教中,道门中人借助多种修炼方式,以祛除疾病益寿延年,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其修炼大体包括存思、导引、内丹等方法,而其中存思修炼通过神、鬼、法术所组成的意象结构给人们以生的企盼。本文主要从道经中众多的存思修炼图像切入,分... 在道教中,道门中人借助多种修炼方式,以祛除疾病益寿延年,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其修炼大体包括存思、导引、内丹等方法,而其中存思修炼通过神、鬼、法术所组成的意象结构给人们以生的企盼。本文主要从道经中众多的存思修炼图像切入,分析道门中存思图像所反映的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生命存在的奇幻形态,由此可反映出道门中人对于人生观、生死观的独特看法和认识。这些存思的神仙境界令人神往,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学、绘画等艺术提供了神奇绚丽的浪漫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经 存思 图像 生死观
原文传递
道教存思术及其养生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崇富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存思术是道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法术。本文仔细归纳分析了道教存思术的各种类型,并总结了存思术的养生价值。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养生
原文传递
《老子中经》存思术及其他修炼方术管窥
16
作者 何江涛 高新文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7,共5页
《老子中经》是记载早期道教修炼方术的重要经典。存思术是《老子中经》的主要修炼方术。该经详细记载了五种存思修炼之法。此外,还杂有服食神丹法、服食五牙法、被符之法等其他修炼方术。
关键词 《老子中经》存思 子丹 神丹 五牙 被符
原文传递
中西语言差异视角下的道教存思术的特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辰阳 《郑州师范教育》 2014年第2期74-78,共5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早期道教中存思术一词的英文翻译,通过分析这些英文译名的内涵,彰显出道教存思术的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西方语言系动词的发达,导致其哲学以概念和逻辑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工具。...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早期道教中存思术一词的英文翻译,通过分析这些英文译名的内涵,彰显出道教存思术的特点,以及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西方语言系动词的发达,导致其哲学以概念和逻辑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工具。而中国人的象形文字使得系动词被弱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教存思术始终以取象比类的方式展开。道教存思术始终不能脱离开图像,乃至于道士的身体也被视为微观的宇宙,在身体内重现宇宙大化流行的演进过程就成了存思的又一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思 系动词 取象比类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战后法日两国学者对道教存思术的关注与探讨
18
作者 胡百涛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存思道法作为六朝上清派修习的主体法术,以其丰富的存思技法鲜明地体现了存思冥想术的特征,战后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这一道教法术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进行了全方面的探索。本文从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主要相关成... 存思道法作为六朝上清派修习的主体法术,以其丰富的存思技法鲜明地体现了存思冥想术的特征,战后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这一道教法术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进行了全方面的探索。本文从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主要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介绍,并随文给予适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思 身神 法国 日本
原文传递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04,共14页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黑格尔书写哲学史的基本线索。恩格斯在不同于黑格尔的意义上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建构了哲学派性的判析框架。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框架对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黑格尔书写哲学史的基本线索。恩格斯在不同于黑格尔的意义上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建构了哲学派性的判析框架。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框架对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围绕着思维与存在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本身,中国哲学界四种代表性观点颇具特色,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阐释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尝试。在与四种代表性观点相互关联和相互区别的意义上,能在论以“能在”概念为核心阐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并在后形而上学的思想视域中重构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能在论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仍然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即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需要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统一性和否定性过程中才能得到正确理解。以生存实践为基础的“能在”概念就是把握思维与存在统一性和否定性过程的存在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关系 能在论 统一性 否定性
下载PDF
道教存思奔日奔月义理探析
20
作者 袁方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存思是道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法门,独具特色,复杂繁复,糟粕与精华杂糅,理性与非理性兼具。奔日奔月法是存思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存思日月以安魂定神、摄生养性、强身健体、治病疗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理性批判,提炼出奔日奔月的核心义理,... 存思是道教的一种重要修行法门,独具特色,复杂繁复,糟粕与精华杂糅,理性与非理性兼具。奔日奔月法是存思的一种,主要是通过存思日月以安魂定神、摄生养性、强身健体、治病疗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理性批判,提炼出奔日奔月的核心义理,并分别从阴阳、动静、形神三个方面梳理出奔日奔月义理与康养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当代养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奔日 奔月 义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