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存有之呈现”的传承——论牟宗三对熊十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三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泽波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9,共8页
与“道德践行之呈现”一样,“道德存有之呈现”也是熊十力的重要思想。牟宗三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其师的这一思想,而且进一步将其上升到智的直觉的高度,对儒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 与“道德践行之呈现”一样,“道德存有之呈现”也是熊十力的重要思想。牟宗三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其师的这一思想,而且进一步将其上升到智的直觉的高度,对儒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牟宗三对康德智的直觉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误将道德之心创生的对象称作“物自身的存有”,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另外,与其师相似,牟宗三同样没有处理好“仁心”和“天心”的关系,不明白创生道德存有的主体只能是“仁心”,不能是“天心”,其思想仍带有明显的双重本体的烙印。儒学下一步发展要取得好的成绩,对这两个问题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牟宗三 道德存有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祖国作为“存有本身”的“大地和自然”维度
2
作者 何光顺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海德格尔将“祖国”阐释为“存有本身”是与其“大地和自然”思想密切关联的,是在古希腊日耳曼(德意志)与犹太基督教(或天主教)两大欧洲传统的对峙中展开的。海氏关于希腊的“第一次开端”和德国的“另一次开端”的叙事指向了对于犹太... 海德格尔将“祖国”阐释为“存有本身”是与其“大地和自然”思想密切关联的,是在古希腊日耳曼(德意志)与犹太基督教(或天主教)两大欧洲传统的对峙中展开的。海氏关于希腊的“第一次开端”和德国的“另一次开端”的叙事指向了对于犹太主义的批判,是关联着家乡大地和本真自然的生存的;建构存在论意义的祖国,就是从时间出发以寻找德国精神的源头,是民族的历史性此在时间与创造者时间的实现;作为“存有本身”的“祖国”和海氏的基础存在论相关,是穹苍、大地、终有一死者、诸神所共属的命运,是不断涌现和沉落的孤独者和憔悴者,是与资本和技术对立的幽然自闭的存在;海氏对“祖国”作为“存有本身”的审美性建构,要旨在于将祖国建造为庇护人之诗意存在的居所,但其在伦理学上还相对欠缺一种共享或大享精神,也当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 存有本身 大地和自然 反犹太主义 大享精神
下载PDF
从存有论圆具看牟宗三《圆善论》的贡献与不足
3
作者 冷少丰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24-33,共10页
天台圆教是牟宗三处理圆善问题的关键策略,而无明与法性之间同体依即的存有论圆具则是天台圆教的深层逻辑。通过存有论圆具的视角,德福之间“诡谲的即”和“无系统相的无诤”都蕴涵于三千世间法的一体平铺中,圆教在此开权而成,圆善问题... 天台圆教是牟宗三处理圆善问题的关键策略,而无明与法性之间同体依即的存有论圆具则是天台圆教的深层逻辑。通过存有论圆具的视角,德福之间“诡谲的即”和“无系统相的无诤”都蕴涵于三千世间法的一体平铺中,圆教在此开权而成,圆善问题迎刃而解。在理论层面上,牟宗三“圆教成则圆善明”的圆善论建构是有效的,具有很高价值,不应受到“落入抽象思辨”“陷入概念滑转”“重回精神幸福”等指责。唯圆圣才能达至圆善,人能否、如何成为圆圣涉及到人的有限性这一现实问题。牟宗三承认了人的有限性,却欲以顿渐互通的方式使人跨越到无限。顿渐互通的想法存在问题,圆善论实际上只能作为理想指引、奉为信仰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圆善论 存有论的圆具 有限性问题
下载PDF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从先秦天论的发展轨迹看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缺陷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泽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9-117,共9页
以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 以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有的能力。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在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存有 超越存有
下载PDF
牟宗三“即存有即活动”释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为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9,共8页
"即存有即活动"是牟宗三研究宋明理学时所提出的一个判别标准,以对应于所谓"只存有不活动"的本体。所谓"即存有即活动"主要是沿着本体宇宙论的方向,从道体、性体与心体三个层面依次展开的;而其之所以能... "即存有即活动"是牟宗三研究宋明理学时所提出的一个判别标准,以对应于所谓"只存有不活动"的本体。所谓"即存有即活动"主要是沿着本体宇宙论的方向,从道体、性体与心体三个层面依次展开的;而其之所以能赋予道德理性以能动、创生的功能,关键也就在于道德理性必然落实于人,而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则正是道德理性之能动、创生功能的具体表现。由此出发,牟宗三还依据宋明理学之体与用、本体与工夫的思想论述了"即存有即活动"与"即活动即存有"之互渗互证与双向限制的关系,从而将道德理性提升到一种宗教精神的高度。在牟宗三看来,从儒家自古以来的一贯精神一直到当代最迫切的现实需要,都亟待一种宗教情怀作为整个民族的精神与底气,从而才能真正挺立起儒家的超越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牟宗三 宗教情怀 民族精神 存有即活动 即活动即存有
下载PDF
康德对上帝存有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及其体系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云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40,111,共10页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有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批判,他的主要论据是:"是(存在)"(Sein)和"存有"(Dasein)分别是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而本体论证明错误地混淆了这两类谓词。康德的批判表明科学无法解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上帝存有的本体论证明进行了批判,他的主要论据是:"是(存在)"(Sein)和"存有"(Dasein)分别是逻辑的谓词和实在的谓词,而本体论证明错误地混淆了这两类谓词。康德的批判表明科学无法解决超验的上帝问题,知识的有效性应限制在可能经验的范围内,而这为道德与信仰保留了空间,开启了道德神学的可能性。道德神学基于道德的必然要求,在主观确信的意义上证明了上帝的实存。从思辨神学到道德神学的转换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根本旨趣:哲学的目标在于为人类的福利和尊严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限制科学的适用范围,在知识和信仰之间保持适宜的张力。康德哲学对当代哲学探讨的启示是:我们有必要对一切自然主义或唯科学主义的主张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是(存在) 存有 道德神学 哲学的目标
下载PDF
“立有主、收有限、存有期、用有度、销有据”——新修订《档案法》的规制解读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雁平 刘东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7,29,共4页
立之有主、收之有限、存之有期、用之有度、销之有据是2020版新修订的《档案法》规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档案的形成不仅有主体,而且其主体对档案形成负有责任;档案的形成归档有限制,收集有范围;档案的保存有时间期限;档案的利... 立之有主、收之有限、存之有期、用之有度、销之有据是2020版新修订的《档案法》规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档案的形成不仅有主体,而且其主体对档案形成负有责任;档案的形成归档有限制,收集有范围;档案的保存有时间期限;档案的利用控制有度,主要特征是“封闭期”;档案的销毁有各种依据的规制。立、收、存、用、销五环相扣,变的是外延,不变的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法 立有主 收有限 存有 用有度 销有据
下载PDF
未冠以存有论名称的存有论思想——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存有论思想辨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泽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8,共6页
在写作《心体与性体》的时候,牟宗三的存有论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的思想直接冠以存有论的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论思想的入门捷径。
关键词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
下载PDF
“赋予说”还是“满足说”——牟宗三以存有论解说道德幸福质疑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泽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牟宗三的《圆善论》旨在解决康德的圆善难题。为了说明道德幸福是如何生成的,牟宗三以存有论加以解释,本文将其称为"赋予说"。但笔者认为,道德幸福并非主要来自于存有论的赋予,而是成就道德的内在要求得到满足的结果,这就是... 牟宗三的《圆善论》旨在解决康德的圆善难题。为了说明道德幸福是如何生成的,牟宗三以存有论加以解释,本文将其称为"赋予说"。但笔者认为,道德幸福并非主要来自于存有论的赋予,而是成就道德的内在要求得到满足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满足说"。以"赋予说"还是以"满足说"解说道德幸福,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圆善论 存有
下载PDF
超越存有的困惑——牟宗三超越存有论的理论意义与内在缺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泽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9-174,共6页
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本文旨在前期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牟宗三这一思想作一个综合性的评述。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牟宗三超越存有论虽然立意深远,气势宏大,但在创生主体问题上对天与人的关系梳理得不够细致,直... 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本文旨在前期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牟宗三这一思想作一个综合性的评述。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牟宗三超越存有论虽然立意深远,气势宏大,但在创生主体问题上对天与人的关系梳理得不够细致,直接以上天作为创生存有的主体,结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理论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超越存有 儒学
下载PDF
Being, 是, 存有, 存在-- 对 “一‘ 是’ 到底”的诠释、翻译策略的批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98,共11页
"being"是由"Sis"(如Godis)这样的句式衍变而来,是系词"tobe"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动名词形式,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涵义就是"有"、"存有"(there-is)或"存在"(existence),由... "being"是由"Sis"(如Godis)这样的句式衍变而来,是系词"tobe"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动名词形式,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涵义就是"有"、"存有"(there-is)或"存在"(existence),由此派生出西方哲学史上关于"being"或"existence"是不是一个命题的逻辑谓词的长期论战。如果让"existence"(存在)不带时空含义、不具"现实性"意涵,则"存有"就是"存在","being"即"existence"。相反,如果让"existence"(存在)带上时空含义、具有"现实性"意涵,则"存有"不等于"存在","being"不等于"existence"。此外,"being"还与"实体"(sub-stance)、"本质"(essence)和"真理"(truth)有密切关联。"存有"、"实体"和"本质"都是把一个事物的一切具体特性P、Q、R、T等等抽象掉之后所留存下来的载体或基质,是决定一个事物之所是(what it is)或自身同一性的东西,是作为"存有物之存有"(beings qua being)。因此,国内哲学界先前把"being"译为"存在"或"存有"是有根据的,并无大错。"从古至今,一‘是’到底"的理解、诠释、翻译西方哲学的路径或策略,在理论上没有充分的根据,在汉语哲学实践中也行不通,因为它会造成许多完全无法理解的汉语句子,如把"是是是,不是不是"作为对"Being is being,not non-being"的汉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NG 存有 ( there - is) 存在 ( existence)
下载PDF
从纵贯系统看超越存有论的缺陷——以明道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泽波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7-182,共6页
将宋明儒学以超越存有论为标准划分为纵贯和横摄两个系统,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但这种划分在理论上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即从纵贯系统入手检查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内在的理论缺陷。
关键词 牟宗三 超越存有 纵贯系统
下载PDF
阳明良知之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释义——兼论牟宗三之道德存有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庆军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0-46,共7页
阳明良知可分为两层,即天理良知和人心之良知。这两层可以从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两个层面来理解。而这两层终归是一层,即天理良知。存有论的归宿也是宇宙存有论。所以,对良知的理解应从宇宙层面的天理良知着手才妥当。后天的心体道... 阳明良知可分为两层,即天理良知和人心之良知。这两层可以从宇宙存有论和道德存有论两个层面来理解。而这两层终归是一层,即天理良知。存有论的归宿也是宇宙存有论。所以,对良知的理解应从宇宙层面的天理良知着手才妥当。后天的心体道德存有论及其实践活动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依据。至于良知学说中的知行合一、万物一体、心物一体等旨,也只有在宇宙存有论层面才得到恰当地理解。牟宗三只愿接受阳明心体存有论之层面,而拒绝其宇宙存有论之层面,这就使牟先生的道德形而上学接近荀子而不是阳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 天理 存有
下载PDF
论牟宗三“即存有即活动”之要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金旺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27-32,48,共7页
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中将宋明理学诸家划分为三个系别,而这个划分的标准主要就是本体是否为即存有即活动,这一点可以说是牟宗三撬动整个宋明理学思想大厦的一个支点,而对这个支点的论述就笔者所知还很有限。牟宗三认为,程朱学派与陆... 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中将宋明理学诸家划分为三个系别,而这个划分的标准主要就是本体是否为即存有即活动,这一点可以说是牟宗三撬动整个宋明理学思想大厦的一个支点,而对这个支点的论述就笔者所知还很有限。牟宗三认为,程朱学派与陆王心学都重视体验本体未发的表面相似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差别。这个大关键就是因为一般体验未发没有点出未发也是活动的;这种本体层面的活动,与程朱所论的心气之心根据天理而发的经验层面的活动有本质的差异。因此,即存有即活动比起传统的体用论来更能揭示理学诸派别内部的实质特性。按照牟氏之理论,只要我们能在某个时刻真正除去私心成见,本心的活动就即刻拨云见日地呈现出来。所以,不只是只有顿悟了本心才呈现出来。牟宗三这种渐悟与顿悟的区分与禅宗慧能与神秀对本体的领悟很相似,极有可能是受到了他们在有关本体问题上争论的启发而提出了三系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宋明理学 存有即活动 体验未发 呈现
下载PDF
朱熹的“理”:“生生之理”还是“只存有而不活动”——以唐君毅、牟宗三的不同诠释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乐爱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唐君毅依据朱熹言理气不离不杂,认为在朱熹那里,理贯而主乎生生之气之流行中,从而从形上学的层面把朱熹的理诠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从这一诠释出发,他不仅认为朱熹的"生生之理"是对于程颢言"生生之理"... 唐君毅依据朱熹言理气不离不杂,认为在朱熹那里,理贯而主乎生生之气之流行中,从而从形上学的层面把朱熹的理诠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从这一诠释出发,他不仅认为朱熹的"生生之理"是对于程颢言"生生之理"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进一步对朱熹的理气动静作了自圆其说的阐述。与此不同,牟宗三认为,朱熹的理是"只存有而不活动"之理,是对程颢视道体性体为"即活动即存有"者的根本转向。重要的是,唐君毅、牟宗三对于朱熹的理气动静的诠释,不同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诠释而有所创新,在现代朱子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他们的诠释相互对立,展现了朱熹学术的不同面向,并给予更多的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生生之理 存有而不活动 唐君毅 牟宗三
下载PDF
科技、人文与“存有三态”论纲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安梧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科技也是一种人文 ,是一种走向“存有的执定”义下的人文 ,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过程而成就一“我与它”(Iandit)的思考格局。衍而申之 ,它可能走向一“具体性的误置” ,而这正是现代科学理性的特质 ;这将造成工具理性的偏歧作用 ,与人实... 科技也是一种人文 ,是一种走向“存有的执定”义下的人文 ,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过程而成就一“我与它”(Iandit)的思考格局。衍而申之 ,它可能走向一“具体性的误置” ,而这正是现代科学理性的特质 ;这将造成工具理性的偏歧作用 ,与人实存的异化有密切的关系。“由人而文”是一实存者的开展与定位 ;而“由文而人”则是经由定位而溯至实存者的回归。藉用“境识俱泯”、“境识俱起而未分”、“以识执境”及“存有三态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人文 存有三态”论
下载PDF
道德存有路线的展开——儒家生生伦理学对明道历史贡献的新判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泽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5-12,F0002,共9页
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实际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为道德践行问题,这是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就有的;辅线为道德存有问题,这是受佛教影响到宋代之后渐渐形成的。明道的历史贡献,除了提出天理概念,开辟心学方向外,还表现在道德存有方面。其&q... 两千多年儒学的发展实际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为道德践行问题,这是自孔子创立儒学之始就有的;辅线为道德存有问题,这是受佛教影响到宋代之后渐渐形成的。明道的历史贡献,除了提出天理概念,开辟心学方向外,还表现在道德存有方面。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思想,正式展开了道德存有的路线,使儒家道德践行和道德存有这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的整体格局具有了雏形;而"物不能推,人则能推"的论述更包含着建构道德存有的主体只能是人,不能是天的深刻意蕴。对于明道的道德存有论,学界多有不同的理解,而分歧的焦点之一,是如何界定创生道德存有那个主体的性质。这个问题关系甚大,亟待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明道 道德存有 儒家生生伦理学
下载PDF
托马斯的存有类比思想及其语言学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类比思维方式深深地植根于远古人类原始的思维模式中 ,并一直存在于希腊哲学的核心。但是 ,使类比问题在神学和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 ,并得到系统化的创新发展 ,却是托马斯及其后继者的成就。托马斯综合了柏拉图的“分有”思想和亚... 类比思维方式深深地植根于远古人类原始的思维模式中 ,并一直存在于希腊哲学的核心。但是 ,使类比问题在神学和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出来 ,并得到系统化的创新发展 ,却是托马斯及其后继者的成就。托马斯综合了柏拉图的“分有”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类比”学说 ,形成其系统化的“存有类比”思想 ,并进而落实和深化为语言类比 ,使其语言思想得以突破前人 ,达到“深度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 存有类比 语言学
下载PDF
存有与实践:马克思的存有学洞见及其与儒家存有学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志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5,共7页
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存有学 ,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存有“学” ,却具有深刻的存有学洞见。这一存有学洞见使马克思的哲学既实现了对传统形上学的批判 ,又避免了丧失形上学所导致的价值虚无 ,并... 马克思有没有自己的存有学 ,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存有“学” ,却具有深刻的存有学洞见。这一存有学洞见使马克思的哲学既实现了对传统形上学的批判 ,又避免了丧失形上学所导致的价值虚无 ,并为形上学的未来建构提供了基本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 马克思 儒家 后实践哲学 存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先秦儒家与道德存有——牟宗三道德存有论献疑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泽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3-42,共10页
牟宗三为建构道德存有论,将先秦儒家典籍中的一些论述强行作存有论的解释。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先秦儒家尚不具备道德存有论的思想,故牟宗三此种做法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关键词 牟宗三 道德存有 先秦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