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的重新起诉
1
作者
蒋赛静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6-31,共6页
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依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利于保障人权及实现诉讼效益。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保障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原则,是限制重复追诉的理论基础,可以对重新起诉进...
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依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利于保障人权及实现诉讼效益。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保障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原则,是限制重复追诉的理论基础,可以对重新起诉进行规制。我国应当确立以"同一事实行为"为"一事"标准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正确定位存疑无罪判决,使其具备充分的既定力与公信力;将重新起诉导入再审程序,使其从常态转为例外;同时还应对再审启动所依据"新的事实、证据"作出明确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疑无罪
判决
重新起诉
一事不再理原则
再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宁纵勿枉——浅议存疑无罪案件的程序选择
被引量:
1
2
作者
严军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0期127-127,共1页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存疑无罪原则,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非法证据排除、律师介入、证人出庭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笔者在控申参与案件复查,深刻体会到防错纠错的法律制度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执法者观念的更...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存疑无罪原则,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非法证据排除、律师介入、证人出庭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笔者在控申参与案件复查,深刻体会到防错纠错的法律制度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执法者观念的更新尤为关键。宁纵勿枉,在存疑案件的处理上,实践证明,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存疑无罪
证据
合理怀疑
宁纵勿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存疑无罪案件中证明模式的样态、逻辑与转型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茜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现行规范与实践中所推崇的印证证明模式,主要体现了一种单向、封闭、平面的入罪证成逻辑,且内涵泛化、逻辑不甚周延,虽能满足确定有罪案件的证明要求,但却在证据不足的疑案中难以有效发挥证据审查的功效。存疑无罪案件的证明过程较为特...
现行规范与实践中所推崇的印证证明模式,主要体现了一种单向、封闭、平面的入罪证成逻辑,且内涵泛化、逻辑不甚周延,虽能满足确定有罪案件的证明要求,但却在证据不足的疑案中难以有效发挥证据审查的功效。存疑无罪案件的证明过程较为特殊,需兼顾对证据个体的审查和证据整体的分析,兼具"证实"与"证伪"的双向逻辑。存疑无罪案件的裁判情况,分别存在着未满足入罪条件、主观目的之推定不能、入罪证据不够充分、合理怀疑存在四种情形,而印证模式的证明效用也随之递减。通过与印证模式的案例对比可知,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包含了"证实"与"证伪"的双重逻辑维度,能有效统筹对证据个体和整体的分析审查,并承认事实建构的似真性,能帮助法官在有限证据材料之中,构建出符合入罪的证据链条,或作出足以出罪的证据分析,是对印证模式的继承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疑无罪
案件
印证证明模式
整体主义证明模式
原文传递
存疑不起诉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彪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存疑不起诉制度是刑诉法"无罪推定"原则和诉讼经济和效率原则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在立法上对这一制度重新加以界定,增加法院对存疑不起诉的审查程序并赋予被不起诉人起诉权。
关键词
存疑
不起诉
无罪
推定
刑事诉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无罪判决模式之反思——以《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第3项为重点的分析
被引量:
9
5
作者
闵春雷
鲍文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164,共13页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5条将无罪判决区分为"确定无罪"与"证据不足无罪"两种类型。在司法实践中,无罪判决多援引第195条第3项作出,出现了对"疑罪"扩大理解和不当适用的情形,背离了疑罪从无的内涵要...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5条将无罪判决区分为"确定无罪"与"证据不足无罪"两种类型。在司法实践中,无罪判决多援引第195条第3项作出,出现了对"疑罪"扩大理解和不当适用的情形,背离了疑罪从无的内涵要义,无法还无罪被告人以清白。究其根源在于立法将"无罪理由"与"无罪判决类型"相混淆,将"证据不足"这一判决理由上升为无罪判决类型,无法涵盖实践中其它无罪事由,使"存疑无罪"判决与无罪推定的要求相背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无罪推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长期缺位,不能实现对无罪被告人的彻底保障。故应严格限制第195条第3项的司法适用,在立法上建构一元化的无罪判决模式,不再对无罪判决进行类型划分,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入法,严格规定对无罪判决提起再审的启动条件,切实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
判决模式
疑罪从无
存疑无罪
无罪
推定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的重新起诉
1
作者
蒋赛静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出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6-31,共6页
文摘
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依据"新的事实、证据"重新起诉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利于保障人权及实现诉讼效益。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保障生效裁判既判力的重要原则,是限制重复追诉的理论基础,可以对重新起诉进行规制。我国应当确立以"同一事实行为"为"一事"标准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正确定位存疑无罪判决,使其具备充分的既定力与公信力;将重新起诉导入再审程序,使其从常态转为例外;同时还应对再审启动所依据"新的事实、证据"作出明确限定。
关键词
存疑无罪
判决
重新起诉
一事不再理原则
再审
Keywords
dubious not guilty adjudicates
renewed prosecution
Non Bis in Idem
retrial
分类号
D916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宁纵勿枉——浅议存疑无罪案件的程序选择
被引量:
1
2
作者
严军
机构
曲靖市人民检察院控申处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0期127-127,共1页
文摘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存疑无罪原则,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非法证据排除、律师介入、证人出庭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笔者在控申参与案件复查,深刻体会到防错纠错的法律制度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执法者观念的更新尤为关键。宁纵勿枉,在存疑案件的处理上,实践证明,是可取的。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存疑无罪
证据
合理怀疑
宁纵勿枉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存疑无罪案件中证明模式的样态、逻辑与转型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茜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民法院刑庭
出处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文摘
现行规范与实践中所推崇的印证证明模式,主要体现了一种单向、封闭、平面的入罪证成逻辑,且内涵泛化、逻辑不甚周延,虽能满足确定有罪案件的证明要求,但却在证据不足的疑案中难以有效发挥证据审查的功效。存疑无罪案件的证明过程较为特殊,需兼顾对证据个体的审查和证据整体的分析,兼具"证实"与"证伪"的双向逻辑。存疑无罪案件的裁判情况,分别存在着未满足入罪条件、主观目的之推定不能、入罪证据不够充分、合理怀疑存在四种情形,而印证模式的证明效用也随之递减。通过与印证模式的案例对比可知,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包含了"证实"与"证伪"的双重逻辑维度,能有效统筹对证据个体和整体的分析审查,并承认事实建构的似真性,能帮助法官在有限证据材料之中,构建出符合入罪的证据链条,或作出足以出罪的证据分析,是对印证模式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
存疑无罪
案件
印证证明模式
整体主义证明模式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存疑不起诉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被引量:
1
4
作者
马彪
机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文摘
存疑不起诉制度是刑诉法"无罪推定"原则和诉讼经济和效率原则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在立法上对这一制度重新加以界定,增加法院对存疑不起诉的审查程序并赋予被不起诉人起诉权。
关键词
存疑
不起诉
无罪
推定
刑事诉讼
Keywords
non-prosecution for doubt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criminal lawsuit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无罪判决模式之反思——以《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第3项为重点的分析
被引量:
9
5
作者
闵春雷
鲍文强
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164,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7AFX0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5条将无罪判决区分为"确定无罪"与"证据不足无罪"两种类型。在司法实践中,无罪判决多援引第195条第3项作出,出现了对"疑罪"扩大理解和不当适用的情形,背离了疑罪从无的内涵要义,无法还无罪被告人以清白。究其根源在于立法将"无罪理由"与"无罪判决类型"相混淆,将"证据不足"这一判决理由上升为无罪判决类型,无法涵盖实践中其它无罪事由,使"存疑无罪"判决与无罪推定的要求相背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无罪推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长期缺位,不能实现对无罪被告人的彻底保障。故应严格限制第195条第3项的司法适用,在立法上建构一元化的无罪判决模式,不再对无罪判决进行类型划分,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入法,严格规定对无罪判决提起再审的启动条件,切实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关键词
无罪
判决模式
疑罪从无
存疑无罪
无罪
推定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存疑无罪判决生效后的重新起诉
蒋赛静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宁纵勿枉——浅议存疑无罪案件的程序选择
严军
《青年与社会(下)》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存疑无罪案件中证明模式的样态、逻辑与转型
李茜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7
原文传递
4
存疑不起诉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马彪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无罪判决模式之反思——以《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第3项为重点的分析
闵春雷
鲍文强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