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孝有三,无後为大”之“後”当释为尊者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霖映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带有事例式定义,“不告而娶为无後也”,即,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无後”的做法。东汉以来学者们释“後”为“子”或“後人”,并对舜例的“无後”增加否定词“惧”,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这破坏了原文和孟子的解释,颠覆了儒家三孝观的取向,曾子和孟子都视三级孝序的首位为对家长的尊敬问题。其实,周代“後”“后”可通假,周朝礼制里“後子”在诸子里地位独尊,一般是嫡长子;夏商国王称后,而周朝礼制称王为天子,尊称其妃为后,这会导致避讳。古“后”字是司之反写,基本语义是主、君,扩指尊者,它和君字都象形着发号施令,《尔雅》训曰“后者君也”,《说文解字》释曰“君者尊也”。孟子之“无”有时指目无,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因此,“无後”应该通假于“无后”,指无主(无君、无尊),即目无尊长,在家事语境中是目无家主(家君、家尊)。这种训义可联系三孝观而圆通地解释舜例及“为大”,并旁通《诗经》和《孟子》它处所谈的相关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不孝有三 无後为大” 後子 孝序观 大孝尊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