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孝而教:古代教育智慧之中国式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杰 《学术探索》 202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孝是子对老的责任与义务及其承负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父对子的教及子对父的孝,孝与教(效、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意义关系。庠是兼具养老与教育的场所,养老即孝,孝与教相辅而相成。敬敷五教与良知良能是教由孝而生的事理和学理依据;德以... 孝是子对老的责任与义务及其承负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父对子的教及子对父的孝,孝与教(效、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意义关系。庠是兼具养老与教育的场所,养老即孝,孝与教相辅而相成。敬敷五教与良知良能是教由孝而生的事理和学理依据;德以孝为本,则体现为孝悌是实现明人伦教育目的和至德要道教育内容的根本。以亲密关系共同体为依托的古代教育,实现了社会教化与个体修身之间的家国同构。子对父有限度的谏诤行为,使源于父慈子孝的师生关系始终贯穿着道德理性精神。这就是由孝而教的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意蕴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教 - 顺与谏
下载PDF
“教”字析为“孝”、“文”的形义皆误——兼谈“俗文字法”解析字义之弊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洪年 《萍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4-57,共4页
已有完整左右结构之"■"字,已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左边偏旁是教育之"教"的初文(本字),右边部首是"攴"(攵)。至秦汉隶定为"教"(左上为"义")的同时亦与讹变体"教"(左上为"... 已有完整左右结构之"■"字,已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左边偏旁是教育之"教"的初文(本字),右边部首是"攴"(攵)。至秦汉隶定为"教"(左上为"义")的同时亦与讹变体"教"(左上为"土")并存。"教"字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直至上世纪前期的古今辞书中,"教"为正体,"教"为异体(甚至不收)。现代规范汉字作"教",当代学者析其为"孝""文",并依次作如是的形义解读,皆误。源于"教"字为民间俗文字法忽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 ”与“文” 俗文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