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
1
作者 李政君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 孟姜女故事研究不是“层累”说的促成因素,而是顾颉刚在提出“层累”说以后,为深化其“故事眼光”以更好地解释古史演变,才展开的个案研究。孟姜女故事研究确实深化了顾颉刚的“故事眼光”,并对其古史观念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是推动其研究旨趣在“辨真伪”和“穷流变”之间,进一步偏向了后者;二是让顾颉刚认识到在古史演变中,还存在由共时性多元地域文化向历时性一元叙事转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古史辨 故事眼光 层累说 古史观念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孟姜女送寒衣”源起初考
2
作者 李佩鑫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孟姜女故事流传了2000余年,几乎传遍整个中国。近现代流传的不同版本孟姜女故事源起于杞梁妻谢齐君郊吊一事,构成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要素,都是伴随纵向上时间的推移和横向上传播地域的扩大而不断衍化融入的。孟姜女送寒衣一节即是后世... 孟姜女故事流传了2000余年,几乎传遍整个中国。近现代流传的不同版本孟姜女故事源起于杞梁妻谢齐君郊吊一事,构成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要素,都是伴随纵向上时间的推移和横向上传播地域的扩大而不断衍化融入的。孟姜女送寒衣一节即是后世关于孟姜女故事的再创作,是传统民间习俗送寒衣与孟姜女故事结合的产物。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孟姜女故事中有关孟姜女送寒衣情节的梳理,可以推断,孟姜女送寒衣应起于孟姜女故事“寻夫”系统,至晚于南宋时期在江浙苏杭一带出现,经元明清几代传播创作后,逐渐成为孟姜女故事的主要组成,甚至对孟姜女故事原型地和最初流传地形成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杞梁 送寒衣 哭夫 寻夫
下载PDF
从[孟姜女调]到歌仔戏[七字调]——民歌戏曲化的文化考察
3
作者 严永福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2-40,共9页
[孟姜女调]随北方人民南迁入闽,其变体“七字仔”又随移民脚步“过台湾”,在当地交杂的社会环境下与客家民歌交互相融,出现了旋律形态的进一步变易,乐师的记谱、演奏习惯及伴奏乐器的定弦亦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从[孟姜女调]到歌仔戏[... [孟姜女调]随北方人民南迁入闽,其变体“七字仔”又随移民脚步“过台湾”,在当地交杂的社会环境下与客家民歌交互相融,出现了旋律形态的进一步变易,乐师的记谱、演奏习惯及伴奏乐器的定弦亦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从[孟姜女调]到歌仔戏[七字调],是民歌在闽台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传播、交融、发展并最终成长为戏曲唱腔的戏曲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调] 歌仔戏 [七字调] 客家民歌
下载PDF
艺术歌曲《孟姜女》的创作技法与演奏分析
4
作者 胡梦蝶 杨楠 《艺术家》 2023年第5期91-93,共3页
艺术歌曲《孟姜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孟姜女的故事加工创作而成的一首经典民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本文将结合钢琴谱例对本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及演奏特征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分析,为钢琴演奏者和声乐演唱者... 艺术歌曲《孟姜女》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孟姜女的故事加工创作而成的一首经典民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本文将结合钢琴谱例对本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及演奏特征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分析,为钢琴演奏者和声乐演唱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谱 孟姜女 演奏分析 演奏特征 艺术歌曲 钢琴演奏者 孟姜女 声乐演唱者
下载PDF
歌曲《孟姜女》中民族声乐技巧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焦佳琪 《戏剧之家》 2023年第7期105-107,共3页
《孟姜女》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首传统民歌,感情细腻,曲调流畅,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和结构严谨的写作方式,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变体流传着。该作品选材于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感人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由我国作曲家王志信重新编... 《孟姜女》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首传统民歌,感情细腻,曲调流畅,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和结构严谨的写作方式,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变体流传着。该作品选材于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感人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由我国作曲家王志信重新编曲创作。本文以歌曲《孟姜女》为题,探析其中的民族声乐技巧,分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方式,希望可以对喜爱该作品的演唱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技巧 民族声乐 曲目分析 孟姜女
下载PDF
艺术歌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焦颖 《文化产业》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中国传统艺术歌曲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中根据民族音乐改编的艺术歌曲《孟姜女》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对《孟姜女》的艺术特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现从《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两方面入手,详细分析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以期为今后... 中国传统艺术歌曲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中根据民族音乐改编的艺术歌曲《孟姜女》深受人们喜爱。为了对《孟姜女》的艺术特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现从《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两方面入手,详细分析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以期为今后的音乐创作与演唱提供参考。引言随着艺术歌曲《孟姜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演唱技巧 民族音乐 艺术歌曲 演唱研究 中国传统艺术 创作与演唱 歌曲种类
下载PDF
王志信新编民歌《孟姜女》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7
作者 陈可 李源 《当代音乐》 2023年第9期146-148,共3页
新编民歌作为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方式之一,因其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与民间故事情节,加之现代的创作手法以及唱腔方式,从而更加贴合现代听众的审美趣味。王志信是民族作曲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出的民族声乐歌曲的题材非常广泛,本文以其... 新编民歌作为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方式之一,因其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与民间故事情节,加之现代的创作手法以及唱腔方式,从而更加贴合现代听众的审美趣味。王志信是民族作曲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出的民族声乐歌曲的题材非常广泛,本文以其新编民歌《孟姜女》为例,从题材选择、旋律特色、唱腔的使用以及角色的塑造四个方面着手,探究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民歌 孟姜女 江苏小调 王志信
下载PDF
民声:孟姜女话语民间化“言路”
8
作者 陈忠猛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43-51,共9页
孟姜女故事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历经了由顾颉刚为代表的历史、地域文化系统的考据到地方化、主题化话语涵义、形式再呈现的过程,孟姜女故事的意义空间由此而得以拓展、延伸。然而,由于在地化的文化殊相各异,孟姜女故事的体系化研究并未... 孟姜女故事现象的研究范式大致历经了由顾颉刚为代表的历史、地域文化系统的考据到地方化、主题化话语涵义、形式再呈现的过程,孟姜女故事的意义空间由此而得以拓展、延伸。然而,由于在地化的文化殊相各异,孟姜女故事的体系化研究并未取得较大进展。事实上,作为一种民间文学现象,孟姜女话语一直都以各种声音形式繁衍着、延续着。在古代礼乐传统中,声音是沟通官方与民间的传统渠道,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天然媒介,感应人与自然的神秘力量。同样,“民声”是孟姜女话语体系联系化、关联化的重要现象。发源于《左传》的史实,汇流于《列女传》等文学,散布于各地民间传说、歌谣、说唱以及民间戏曲等,孟姜女话语经历了由官方正声(音)而走向民众俗声的传播路径。民间变化多样的体裁赋予了作者、讲述者、表演者更多自由的话语空间,跨越文体边界,不断容纳更多发自于民众的声音,传递了他们的生活生产经验认知、情感想象,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愿望、渴求以及生命意志,彰显了民众自由表达的实践主体性;声音机制的演变、交融成为孟姜女话语传播的主要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话语 民声 民间戏曲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孟姜女传说百年研究:流变回眸与未来展望
9
作者 肖志鹏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3-208,共16页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开启了孟姜女传说研究,创设了“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证实了孟姜女传说的研究价值,此后孟姜女传说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同时,已有研究存在文化内涵重复解读等问题,表现为未能与...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开启了孟姜女传说研究,创设了“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证实了孟姜女传说的研究价值,此后孟姜女传说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同时,已有研究存在文化内涵重复解读等问题,表现为未能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起来探讨,导致文化本质解读不够,缺乏更多有力、新颖的见解。此外,传说的中外比较、族群视角、故事角色功能分析、原型理论、表演理论的运用、传说对作家文学的影响等在现有研究中还显得比较薄弱。未来可以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资源转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路径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研究 孟姜女传说 学术史
下载PDF
浅谈歌曲《孟姜女》的演唱风格及艺术处理
10
作者 赵小龙 《戏剧之家》 2023年第4期97-99,共3页
《孟姜女》改编自中国传统民歌。20世纪90年代,作曲家王志信和词作家刘麟根据江苏民歌小调《孟姜女》原声创编了这部作品。《孟姜女》是一部民族性和地域性很强的作品,作者根据现代人的思维和技巧对整部作品进行改编,将小调转变为具有... 《孟姜女》改编自中国传统民歌。20世纪90年代,作曲家王志信和词作家刘麟根据江苏民歌小调《孟姜女》原声创编了这部作品。《孟姜女》是一部民族性和地域性很强的作品,作者根据现代人的思维和技巧对整部作品进行改编,将小调转变为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韵律的大型声乐作品,在广袤大地上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歌曲《孟姜女》的故事背景、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结构和艺术手法。作品被描绘成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音乐一层一层地发展,情绪一步一步地上升,作品风格建立在悲伤和哀怨的基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民歌 艺术处理
下载PDF
“孟姜女哭长城”中的共同体意识
11
作者 韩芸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 “孟姜女哭长城”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是探讨长城意象的经典个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从“哭之哀”“哭变国俗”到“哭夫崩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经三次重要的演变。同时,“孟姜女”的主体形象经历了由统治阶级意志向民间转向的塑形之旅,蕴含官方思想与民间意志的双重叙事维度。家庭视角下的长城意象既笼罩着悲剧色彩,又彰显出大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体意识。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既映射人与自然彼此互动和感应的生态文明观,又渗透有融合发展的宗教观念。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和多元发展的宗教观念一起构成“孟姜女哭长城”的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哭长城” 历史演变 主体形象 长城意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明清时期山海关孟姜女故事流变与望夫石母题的融合
12
作者 王婧琦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2期20-23,共4页
位于往来东三省必经的关隘要地的山海关,坐落着一座依山傍海的孟姜女庙,庙内有一块望夫石,流传于河北北部、辽宁地区的孟姜女故事多与这块望夫石相关,也让这里的故事三百余年来流传不衰。本文对明清时期流传于山海关地区的孟姜女故事进... 位于往来东三省必经的关隘要地的山海关,坐落着一座依山傍海的孟姜女庙,庙内有一块望夫石,流传于河北北部、辽宁地区的孟姜女故事多与这块望夫石相关,也让这里的故事三百余年来流传不衰。本文对明清时期流传于山海关地区的孟姜女故事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其和望夫石传说融合关系的文化心理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故事 河北北部 山海关 心理成因 望夫石 融合关系 辽宁地区 东三省
下载PDF
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技巧研究
13
作者 李新新 《黄河之声》 2023年第14期152-155,共4页
《孟姜女》是以传统民族民间小调为音乐素材,对“孟姜女哭长城”题材进行新编而来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叙事性、抒情性的艺术特点,体现出新一代民歌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文章从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入手... 《孟姜女》是以传统民族民间小调为音乐素材,对“孟姜女哭长城”题材进行新编而来的民族声乐作品,有着叙事性、抒情性的艺术特点,体现出新一代民歌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文章从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入手,简要论述此部民族声乐作品在歌词、音乐结构、节奏形态、叙事特点上的艺术特色。重点结合自身对此部民族声乐作品的审美感受、情感体验,以及对民族声乐作品艺术实践的思考,从气息运用、咬字吐字、情感表现三大方面,阐述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的演唱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 孟姜女 演唱技巧 情感表现
下载PDF
孟姜女调“拟母曲”及变体探微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9,共11页
孟姜女故事自春秋伊始至今,流传不息。围绕孟姜女故事的民歌传唱,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孟姜女调。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的近370首孟姜女调为曲谱材料,对其进行详尽的旋律学分析,析出江苏民歌《孟姜女》为该调系"拟母曲"... 孟姜女故事自春秋伊始至今,流传不息。围绕孟姜女故事的民歌传唱,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孟姜女调。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的近370首孟姜女调为曲谱材料,对其进行详尽的旋律学分析,析出江苏民歌《孟姜女》为该调系"拟母曲"的合理性,进一步对其曲调的几种变体形式给予归纳研究,得出一首曲调是否属于孟姜女调的"不变"要素是"特性音调"和"各句落音";并在"不变"的基础上归纳出孟姜女调中不同的变体形式。这一研究,梳理了同宗民歌的流变和分化布局,是对孟姜女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拟母曲 变体 江苏民歌《孟姜女
下载PDF
孟姜女音乐是怎样形成的 被引量:4
15
作者 翟纯璐 《管子学刊》 CSSCI 2006年第4期31-32,共2页
孟姜女传说,自春秋晚期发端于齐都临淄城郊以来,历经各代传承与演义,时至明清趋于完善、成熟,并普及全国、享誉世界,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该传说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逐渐催生出了许多孟氏体裁的民间文艺作品,其中民间音乐... 孟姜女传说,自春秋晚期发端于齐都临淄城郊以来,历经各代传承与演义,时至明清趋于完善、成熟,并普及全国、享誉世界,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该传说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逐渐催生出了许多孟氏体裁的民间文艺作品,其中民间音乐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音乐作品的形成,首先追溯到齐国的哭调和齐人对孟姜女原型杞梁妻遭遇的感叹之歌。自汉代至明清,孟姜女音乐产生、繁荣,随之出现了流行全国的孟姜女调,从而形成了孟姜女音乐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哭调 孟姜女音乐 孟姜女
下载PDF
新发现的《孟薑女纪铭》辨伪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4-27,共4页
近年在莱芜发现的明代《孟薑女纪铭》石刻,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的重要文献,但从文字、史实、典制、纪年、人名、地名、语言、碑制及发现过程等12个方面存在的疑点辨析,可认定此碑绝非古刻,而是当代人所伪造。
关键词 《孟薑女纪铭》 孟姜女传说 莱芜 石刻 作伪
下载PDF
分析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燕秋 《宿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45-91,共2页
  <孟姜女>又名<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花名>等,是汉代的时调小曲,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而从它的音乐来看,又与江浙一带的民歌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全曲十二段唱词,分别以时...   <孟姜女>又名<孟姜女哭长城>、<十二月花名>等,是汉代的时调小曲,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而从它的音乐来看,又与江浙一带的民歌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全曲十二段唱词,分别以时令花名作序引,叙述了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丈夫 长城 全曲 唱词 音乐作品 民族音乐 曲调 时调小曲 音乐情绪 孟姜女
下载PDF
歌曲《孟姜女》及其艺术表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俊钰 《内蒙古艺术》 2011年第1期81-83,共3页
家喻户晓的《孟姜女》曲调是我国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曲调之一,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间变体在流传。刘麟作词﹑王志信根据江苏变体编曲改编的《孟姜女》,可谓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改编后的《孟姜女》是一首... 家喻户晓的《孟姜女》曲调是我国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曲调之一,在我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间变体在流传。刘麟作词﹑王志信根据江苏变体编曲改编的《孟姜女》,可谓是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改编后的《孟姜女》是一首集民歌﹑戏曲于一体的大型民族声乐艺术歌曲。对于这样一首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曲 丈夫 声乐曲 孟姜女 孟姜女 声乐作品 演唱技巧 编曲 单乐段 曲调 艺术表现 王志信
下载PDF
《孟姜女调》流布考辨
19
作者 吴璨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78-84,共7页
《孟姜女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一定曲牌意义,它的起源有“春调”说、“凤阳歌”说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说三种。经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为主要曲谱来源进行统计,目前《孟姜女调》主要的流传有:作为《孟姜女调》“拟母曲”... 《孟姜女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一定曲牌意义,它的起源有“春调”说、“凤阳歌”说和“月子弯弯照几(九)州”说三种。经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为主要曲谱来源进行统计,目前《孟姜女调》主要的流传有:作为《孟姜女调》“拟母曲”的江苏民歌《孟姜女》,主要流行于苏南地区;以唱词为“孟姜女故事”的同词同曲之《孟姜女调》,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秦陇晋地区以及关东与齐鲁燕赵地区;唱词内容为孟姜女故事,但曲调却与《孟姜女调》调系南辕北辙的一系列民间曲调的同词异曲之《孟姜女调》,主要流行于秦陇晋地区以及其他零散分布。从音乐形态角度上,秦陇晋地区的此类曲调变化最大,可能与当地的“长城文化”有关;而齐鲁燕赵地区、中州地区由于临近吴越,曲调旋律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故事 孟姜女调》 流布 音乐形态
下载PDF
民间文学史中的“误解”与“话语较量”——以孟姜女传说故事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心强 李建中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1-246,共6页
孟姜女传说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变与民间传播中经历了数次被"误解"的过程,并在多次"话语较量"中不断地流传和变异,才奠定了目前的面貌格局。"误解"是民间文学发展的导火索,"话语较量"则是原动... 孟姜女传说在两千余年的发展演变与民间传播中经历了数次被"误解"的过程,并在多次"话语较量"中不断地流传和变异,才奠定了目前的面貌格局。"误解"是民间文学发展的导火索,"话语较量"则是原动力。民间文学在二者的合力中得到不断发展,最终是主导话语决定了其内容情节、发展面貌,情感酝酿和民众心理主宰了其最终走向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民间文学 误解 话语较量 民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