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综述及展望
1
作者 王灿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近10年来,孟子《诗》论研究的总体趋势是更加注意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更加向纵深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明显不足,还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内外兼顾",深入探讨。
关键词 孟子《诗》论 1997--2008 综述 展望
下载PDF
孟子诗学思想二题 被引量:5
2
作者 马银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1,共7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孟子的说诗理论,认为"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构成了孟子说诗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诗人"从此被正式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中国文学史正式进入了"有主名"的阶段... 本文首先讨论了孟子的说诗理论,认为"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构成了孟子说诗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诗人"从此被正式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中国文学史正式进入了"有主名"的阶段:诗人的"出现"标志着诗歌作品本体地位开始确立,作为文学的批评对象产生了,因此,孟子的学说也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其次,本文对孟子的"迹熄诗亡"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诗"是对"王者之迹"的记录与反映,"王者之迹熄"则"诗亡",这是孟子对于"诗"之性质的最基本的理解。在这种崇尚"王道"的儒学世界观的支配下,孟子的说诗实践最终没能脱离德义论的范畴,这也是其说诗理论与说诗实践之间产生分歧与矛盾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迹熄
原文传递
从“赋《诗》断章”到“通经致用”——中国古代《诗》学传统的形成探原 被引量:1
3
作者 馮一鳴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09年第1期234-255,共22页
春秋'赋《诗》断章',以诗句牵合己意,不考虑是否符合诗文原意。这种'引譬连类'的引申、比附用《诗》法,奠定了中国古代《诗》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自孔、孟至汉儒,'引譬连类'的方法一直因袭沿用。孔子以'思无... 春秋'赋《诗》断章',以诗句牵合己意,不考虑是否符合诗文原意。这种'引譬连类'的引申、比附用《诗》法,奠定了中国古代《诗》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自孔、孟至汉儒,'引譬连类'的方法一直因袭沿用。孔子以'思无邪'总摄'《诗》三百'的全部内涵,将《诗》纳入礼与仁的德教轨道。孟子'迹熄《诗》亡'说,规定了《诗》具有社会理想、秩序规范等典范性价值取向。而'引譬连类'的方法,正是沟通'《诗》'与'道'的桥梁。汉代《诗》学的'通经致用',是'引譬连类'的思想方法与'《诗》以载道'的《诗》学观之结合发展,使《诗》发挥着对社会、人伦、朝政的指导教化作用,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诗》学关注现实、指导社会人生的学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引譬连类 孔门《诗》教 孟子《诗》 汉代《诗》学 通经致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