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汉的孟学研究及其思想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丁原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90,共7页
两汉的孟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汉初,《孟子》被置为传记博士的时期。二是在昭帝主持的盐铁会议时期,孟学得以复起。三是在东汉时期,先有王充撰写《刺孟》、后有诸儒为《孟子》作注。两汉治孟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张扬了一种人... 两汉的孟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汉初,《孟子》被置为传记博士的时期。二是在昭帝主持的盐铁会议时期,孟学得以复起。三是在东汉时期,先有王充撰写《刺孟》、后有诸儒为《孟子》作注。两汉治孟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张扬了一种人道思想和理性政治精神,从而对打破经学独尊和促进儒、道两家思想的整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东汉 孟学研究 人道思想 理性政治精神
下载PDF
《元明孟学研究》出版
2
《书摘》 2024年第5期16-16,共1页
周淑萍撰著的《元明孟学研究》,2024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为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孟学史研究”结题成果之一、2022年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项目 著作出版 元明 商务印书馆 孟学研究
原文传递
清初学风与王夫之的孟学研究
3
作者 杨华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9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清初实学学风背景下,挖掘孟子思想中的实学内容成为王夫之孟学研究之重点和特色。王夫之主张人性一元论,提出“日生日成”之性论观;重视为学工夫,注重从日常生活的角度阐释和实践传统道德观念。王夫之的学术思想与当时社会背景和... 在清初实学学风背景下,挖掘孟子思想中的实学内容成为王夫之孟学研究之重点和特色。王夫之主张人性一元论,提出“日生日成”之性论观;重视为学工夫,注重从日常生活的角度阐释和实践传统道德观念。王夫之的学术思想与当时社会背景和学术思潮密切相关,其孟学研究传递了清初学风转轨的重要讯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王夫之 孟学研究 实学 学风
原文传递
“弃虚蹈实”:试论颜元的孟学研究
4
作者 杨华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0年第3期100-103,89,共5页
在清初理学清算运动背景下,颜元对孟子思想的解读秉持“弃虚蹈实”的主旨。颜元在其孟学研究中批判宋明儒之人性论,提出一元人性论;注重从实学、习行的角度论学;挖掘孟子思想中的实学内容。颜元孟学研究的特点和创新与清初实学思潮... 在清初理学清算运动背景下,颜元对孟子思想的解读秉持“弃虚蹈实”的主旨。颜元在其孟学研究中批判宋明儒之人性论,提出一元人性论;注重从实学、习行的角度论学;挖掘孟子思想中的实学内容。颜元孟学研究的特点和创新与清初实学思潮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因此,从时代思潮与学人思想的互动角度看,钱穆关于颜元学术思想的有关论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孟学研究 弃虚蹈实 清初学风
原文传递
“理学清算”与清初孟学研究
5
作者 杨华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4,共4页
清初,理学清算运动深入发展并与孟学研究形成深刻互动。孟学研究出现具有“前近代”特征的转型,对清初学风转轨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学风由“经世致用”到“实学”,再到“道问学”的最终确立,无不与理学清算之旨密切相关。清初孟学研... 清初,理学清算运动深入发展并与孟学研究形成深刻互动。孟学研究出现具有“前近代”特征的转型,对清初学风转轨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学风由“经世致用”到“实学”,再到“道问学”的最终确立,无不与理学清算之旨密切相关。清初孟学研究具有“辟二氏”、“弃虚蹈实”的反思理学特点,成为探析清代学风转轨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理学清算 孟学研究 学风
原文传递
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特色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明贵 《国际儒学论丛》 2016年第2期136-172,共37页
作为汉代唯一流传至今的孟子诠释专著———赵岐的《孟子章句》,既注重释篇名、阐明篇章大意、分析篇章结构,也关注释词、释句、释名物典章制度、揭示语法、说明修辞等;既注重引证今文经学和道家思想,也注重阐发微言大义。这不仅体现了... 作为汉代唯一流传至今的孟子诠释专著———赵岐的《孟子章句》,既注重释篇名、阐明篇章大意、分析篇章结构,也关注释词、释句、释名物典章制度、揭示语法、说明修辞等;既注重引证今文经学和道家思想,也注重阐发微言大义。这不仅体现了"叠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的诠释特色,也体现了经典诠释的时代特色和政治意味,在汉代经学史上别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岐 孟子章句 诠释特色 孟学研究
下载PDF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记》之校勘疏失
7
作者 刘瑾辉 吴秋雅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记》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范之作,对伪孙奭《孟子注疏》多能正本清源,明辨是非。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孟子注疏校勘记》存在《孟子》中的引文漏校;对伪孙奭《疏》应校未校,该断不断;有裁断无引证等疏漏之处;同时在... 阮元《孟子注疏校勘记》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范之作,对伪孙奭《孟子注疏》多能正本清源,明辨是非。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孟子注疏校勘记》存在《孟子》中的引文漏校;对伪孙奭《疏》应校未校,该断不断;有裁断无引证等疏漏之处;同时在校勘过程中亦存在误本为据,牵强附会;本一而断,依孤而判;简单引征,误勘错判;校而不引,误判错断;引征不广,识断不精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孟子注疏》 《孟子注疏校勘记》 孟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