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秦岭西乡-石泉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高联达 王宗起 +3 位作者 王涛 姜春发 闫臻 闫全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3-411,共9页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西乡群 三花石群 白勉峡组 孢子化石 中泥盆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东河塘组孢子化石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怀诚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7-345,共19页
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草2井东河塘组5990-6022m井段的孢子化石11属13新种、1新联合:Raistrickiaretiformissp.nov.,R.platyraphiasp.nov.,Dibolispori... 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草2井东河塘组5990-6022m井段的孢子化石11属13新种、1新联合:Raistrickiaretiformissp.nov.,R.platyraphiasp.nov.,Dibolisporitesbulbiformissp.nov.,Hystricosporitestriangulussp.nov.,Foveosporitesdistinctussp.nov.,Stenozonotriletesrobustussp.nov.,Cymbosporitestarimensesp.nov.,C.belussp.nov.,Grandisporauniformissp.nov.,Spelaeotriletesradiatussp.nov.,Valatisporiteseleganssp.nov.,V.solidussp.nov.,Ancyrosporabaculatasp.nov.和Dictyotriletescancelothyris(Waltz)comb.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化石 东河塘组 草2井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石坊群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3
作者 王瑶培 刘继庆 +1 位作者 苏春乾 王彦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在测制甘肃文县地区石坊群地层剖面中发现了孢子化石,共计14个属,56个种,将其与贵州独山、都匀地区的早、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组合对比,发现组合特征基本一致。因而确定了石坊群地层时代属早、中泥盆世,为石坊群地层划分、时代确定及地质... 在测制甘肃文县地区石坊群地层剖面中发现了孢子化石,共计14个属,56个种,将其与贵州独山、都匀地区的早、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组合对比,发现组合特征基本一致。因而确定了石坊群地层时代属早、中泥盆世,为石坊群地层划分、时代确定及地质构造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化石 石坊群 地质意义 甘肃省
下载PDF
河南北秦岭晚古生代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裴放 张元国 刘长乐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河南南召地区的柿树园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在其中、下部灰岩夹层中采获较丰富的古孢子化石:Calamosporacf.microrugosa,Dictyotriletesminor,Punctatlporitesmi... 河南南召地区的柿树园组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在其中、下部灰岩夹层中采获较丰富的古孢子化石:Calamosporacf.microrugosa,Dictyotriletesminor,Punctatlporitesminutus等属种,时代为晚古生代沉积。从柿树园组原宕建造性质、变质及变形作用特点分析,它不应划归二郎坪群(下古生界)或宽坪群(上元古代),其层位与豫陕交界地区的粉笔沟组和信阳群的南湾组大体相当。在晚古生代时期北秦岭为一海槽,从柿树园组被晚三叠世陆相含煤地层不整合覆盖,说明这一海槽于二叠纪末期闭合,形成了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孢子化石 古植物 晚古生代 北秦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早期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怀诚 赵治信 +1 位作者 刘静江 张智礼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结合相关门类化石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巴楚组底部,东河塘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化石 早石炭世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地层
原文传递
北山霍勒扎德盖石炭系扫子山组岩石地层及古孢子化石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海峰 张国英 《甘肃地质》 2008年第2期19-23,共5页
甘肃北山北部霍勒扎德盖地区,分布着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对其进行岩石地层、区域对比及地层年代等方面的研究,划归扫子山组,并依据组内岩性差异划分为4个岩性段。该组的确定对研究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肃山 石炭纪 扫子山组 孢子化石 地层特征
原文传递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在大孢子化石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彭辉平 刘锋 朱怀诚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具有优异的纳米尺度显微成像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超微结构研究领域。文中根据应用TEM技术研究大孢子化石壁超微结构的实践体会,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大孢子化石TEM样品制备的前处理过...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具有优异的纳米尺度显微成像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超微结构研究领域。文中根据应用TEM技术研究大孢子化石壁超微结构的实践体会,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大孢子化石TEM样品制备的前处理过程,主要步骤包括:材料选取、梯度脱水、包埋剂配比、梯度渗透、包埋、聚合、超薄切片和染色。运用上述TEM实验技术,文中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山剖面中泥盆统吉维特阶上双河组分散拟网龙华山大孢(Longhuashanispora reticuloides Lu and Ouyang,1978)的壁层超微结构为研究案例,揭示了这类孢子壁主要由三层薄壁组成,包括内部基底层、中部疏松层和外部致密层,其射线唇基底层下部具有近平行排列的多细纹带结构。此类大孢子的多细纹带结构与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下泥盆统埃姆斯阶Campbellton组同孢植物化石Leclercqia complexa Banks et al.,1972中发现的原位小孢子射线唇基底层下部的多细纹带结构特征非常相似。此外,两者都具有相似的完全弓形脊和远极表面刺瘤状二型纹饰。因此综合外壁超微结构和纹饰形态特征,文中认为Longhuashanispora reticuloides的母体植物可能属于同孢植物向异孢植物演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植物,并与Leclercqia complexa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当前研究表明TEM技术在孢粉化石壁超微结构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为深入研究大孢子形态分类和揭示其与母体植物的亲缘关系提供新的线索,也可以被推广和应用到其他微体有机壁类化石的超微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薄切片 超微结构 孢子化石 孢粉学
原文传递
印度东北部白垩纪一第三纪Xylariaceae化石孢子
8
作者 BharatiNANDI SubhraBANERJEE AtreyeeSINHA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7,共12页
在印度东北部白垩纪-第三纪沉积中发现了各种类型单沟无隔壁的Xylariaceae化石孢子,例如:Hypoxylonites,Spirotremesporites.Hypaxylonites等共计15种,其中6新种,它们是Hypoxylonites bhubanensis,H.elsikii,H.minimus,H.neogenicus,H.s... 在印度东北部白垩纪-第三纪沉积中发现了各种类型单沟无隔壁的Xylariaceae化石孢子,例如:Hypoxylonites,Spirotremesporites.Hypaxylonites等共计15种,其中6新种,它们是Hypoxylonites bhubanensis,H.elsikii,H.minimus,H.neogenicus,H.subrotundus和H.thindii,Hypoxylonites在本地区一般出现于晚白垩世地层中,占化石微体植物群总数的3%-4%,而在始新世它们的含量上升到植物群总数的20%-25%,从中新世直到早上新世这类孢子类型最多,含量最高,达植物群总数的40%-45%,到晚上新世含量突然下降,而Spirotremesporites在白垩纪未发现,到晚始新世时才出现,仅占孢粉总数的5%-6%,中新世时达25%-30%,到上新世末衰落,该属含5新种,Spirotremespores ellipticus,S.longilentus,S.miocenicus,S.reniformis,S.tertiarus.考虑到和这些种共生的Xylaria,Hypoxylon,Rosellinia及Daldina的孢子以及它们的地层分布,这类孢子的演化历史可能是受沉积盆地附近的古气候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东北部 白垩纪-第三纪 Xylariaceae化石孢子 子囊果孢子 古气候
下载PDF
武当山腹地晚古生代沉积与火山物质的识别:微体化石和锆石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刚 王宗起 +4 位作者 武昱东 王东升 王涛 王嘉玮 张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3-1175,共13页
普遍认为武当山为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武当群和耀岭河群构成,局部发育陡山沱组。野外路线调查查明,武当山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有序地层不同,具有明显"block-in-matrix"特征。进一... 普遍认为武当山为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武当群和耀岭河群构成,局部发育陡山沱组。野外路线调查查明,武当山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前寒武纪有序地层不同,具有明显"block-in-matrix"特征。进一步详细的微体化石和锆石LA-ICP-MS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表明:原划归陡山沱组的变石英砂质板岩呈岩片产出,分离和鉴别出15属30余种晚泥盆世孢子化石;原划归耀岭河群的凝灰质砂岩亦呈岩片产出,获得382Ma单一加权峰值年龄,且碎屑锆石综合分析显示物源以晚泥盆世岩浆岩为主,仅少量可能来源于区域发育的武当群和耀岭河群。黄龙-方滩地区原划定的前寒武纪岩石地层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组合与火山活动物质的存在,为重新认识武当地区物质组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成果结合作者野外剖面构造解析和室内获得的玄武岩、大理岩及辉绿岩块体和砂岩基质多组新元古代-中生代锆石年代学数据,共同指示十堰黄龙-方滩地区岩石单元并非前寒武纪或显生宙有序构造-沉积层,而是混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测年 孢子化石 晚古生代 混杂岩带 武当山
下载PDF
福泉一带九架炉组古孢子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灵 《贵州地质》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福泉一带分布有产以石松小孢子Lycosporapusilla为主的生物组合的九架炉组"铁铝岩系",将其与黔南祥摆组、旧司组对比,据此较合理地划分出石炭系中可能相当于旧司组的"灰岩层"。
关键词 孢子化石 九架炉组 灰岩层 古植物 奥陶纪
下载PDF
孢子的功与过
11
作者 张嘉琳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5年第5期43-43,共1页
孢子是一种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细胞。像蘑菇、灵芝这样的菌类,不会开花结子,它们都是以孢子繁殖后代。多数情况下,孢子以微小的形态出现,但也有例外。像高卷柏的孢子就很大,直径竞有1.5毫米,约有芝麻大小。地质学家发现的世界... 孢子是一种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细胞。像蘑菇、灵芝这样的菌类,不会开花结子,它们都是以孢子繁殖后代。多数情况下,孢子以微小的形态出现,但也有例外。像高卷柏的孢子就很大,直径竞有1.5毫米,约有芝麻大小。地质学家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孢子化石比红豆粒还要大。孢子个子虽小,能量却很大,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繁殖 孢子化石 地质学家 人类 育成 蘑菇 灵芝 后代 芝麻
下载PDF
甘肃靖远、景泰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群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秀元 王军 +2 位作者 张宜 I.M.STEVANOVIC-WALLS H.W.PFEFFERKORN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202,共28页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区石炭纪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海陆交互相石炭系的重要地区。臭牛沟组系袁复礼(1925)所建,标准地点在甘肃武威西南35 km的臭牛沟,据其中的腕足类和珊瑚化石的研究,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Visean)。...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区石炭纪地层发育,动植物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海陆交互相石炭系的重要地区。臭牛沟组系袁复礼(1925)所建,标准地点在甘肃武威西南35 km的臭牛沟,据其中的腕足类和珊瑚化石的研究,确定其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期(Visean)。研究材料来自甘肃景泰和靖远的早石炭世臭牛沟组,这里的臭牛沟组厚约120 m左右,由泥质页岩夹煤线、粉砂岩及薄层泥灰岩、灰岩组成,为潮间潟湖相至滨海沼泽相及泥炭沼泽相沉积。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分子有:Sublepidodendron sp., Lepidodendron ciyaoense sp. nov., Lep jingyuanense sp.nov., Lepidodendron volkmannianum, Lep. gansuense sp. nov., Lep. shanyangense, Lep. cf. aolungpulukense,Lep. sp.1, Lep. sp.2, Cathaysiodendron jingyuanense, C. cf. incertum, Stigmaria ficoides, Lepidostrobophyl lum cf. lanceolatum, L. rotundifoliumsp. nov., Lepidostrobussp. 1, L. sp.2, Bothrodendron ruchengense, Ar 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C. podozamioides,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 Triphyllopteris sp. ( cf. T. lescuriana Lesquereux), Rhacopteri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植物群 景泰 臭牛沟组 sp. 植物化石 下石炭统 海陆交互相 地层发育 河西走廊 甘肃武威 珊瑚化石 泥质页岩 泥炭沼泽 下伏地层 孢子化石 上覆地层 牙形石带 贵州罗甸 腕足类 孢子 石炭纪 祁连山 石炭系 泥灰岩
下载PDF
云南中泥盆世异孢植物大孢子
13
《生物进化》 2016年第4期17-18,共2页
中泥盆世是陆生植物演化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陆生植物演化出异孢生殖行为,植物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雄性和雌性配子体在这一时期首次产生了形态和数量上的分化。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发现的大孢子化石很少,总计有9种,而且主要发现于冈瓦... 中泥盆世是陆生植物演化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陆生植物演化出异孢生殖行为,植物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雄性和雌性配子体在这一时期首次产生了形态和数量上的分化。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发现的大孢子化石很少,总计有9种,而且主要发现于冈瓦纳大陆。近期研究者对云南曲靖龙华山中泥盆世地层开展了详细研究,在其中发现了三种大孢子,并通过运用透射电镜成像技术(TEM)对这些大孢子化石开展的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演化 中泥盆世 云南曲靖 孢子 孢子化石 冈瓦纳大陆 生殖行为 繁殖过程
原文传递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Coniopteris lanzhouensis的微细构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存林 季健健 王露菡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本文对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采集的真蕨类化石标本进行了描述,通过与相似种的小羽片的形态和大小、羽片排列和间距、羽轴宽度、孢子囊群形态等特征对比,明确该化石植物为Coniopteris lanzhouensis。通过实验分析揭示了Coniopteris lan... 本文对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采集的真蕨类化石标本进行了描述,通过与相似种的小羽片的形态和大小、羽片排列和间距、羽轴宽度、孢子囊群形态等特征对比,明确该化石植物为Coniopteris lanzhouensis。通过实验分析揭示了Coniopteris lanzhouensis的原位孢子基本特征:孢子为四面体,赤道轮廓呈圆三角形,顶角钝圆,三边线微凸或微凹;具三射线,三射线平直且较窄,长度为孢子半径的3/4或延伸至孢子边缘,顶端具与其垂直的褶皱;外壁光滑,壁薄,极面观直径30-40μm,平均约33μm;孢子的颜色以浅黄色为主。明确了Cibotiumspora juncta可能是Coniopteris lanzhouensi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opteris lanzhouensis 原位孢子植物大化石 中侏罗世 窑街组 甘肃
原文传递
陆生维管植物的起源和辐射
15
《生物进化》 2009年第2期14-14,共1页
最早的陆生有胚植物由绿藻演化而来,其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特征与苔藓植物相似,但是由于缺乏可石化的组织,这类植物的化石记录极少。而孢子化石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植物登上陆地很可能是从中奥陶世开始逐步发展的。
关键词 维管植物 陆生 辐射 起源 苔藓植物 化石记录 孢子化石 中奥陶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