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思维方法和语言模式的源头——读《季氏将伐颛臾》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绍振 孙彦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3,共4页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的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最低的是把它读懂,最高的则是把它作为经典,作为中国古代思维方法和语言模式的源头来解读。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语言模式 思维方法 源头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个人追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克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5,共3页
《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被后人视为孔子的治国理想。承载了孔子的礼乐、仁政思想和精神追求。然教读夫子的这篇教诲次数多了,却生生地憋出些... 《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被后人视为孔子的治国理想。承载了孔子的礼乐、仁政思想和精神追求。然教读夫子的这篇教诲次数多了,却生生地憋出些许疑问.今呈奉于此,供方家一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追问 个人 治国理想 精神追求 仁政思想 孔子 教读
下载PDF
批判性思维在儒家经典教学中的运用——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林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4年第5期38-40,共3页
一、论题与结论是什么? 《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不长,主要是讨论季氏将伐颛臾的事情,由此引出的论题有两个。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批判性思维 儒家经典 教学 论题 文章
下载PDF
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以《行路难》《季氏将伐颛臾》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敏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3期200-202,共3页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行路难》篇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和"扬起自信的风帆&...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行路难》篇目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和"扬起自信的风帆"进行教学设计,将文学与人生融合,坚持立德树人与文化的统一,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季氏将伐颛臾》篇目对孔子理解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加以探究和学习,理解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主张与孔子思想的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语文教学 行路难 季氏将伐颛臾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注释商榷三则
5
作者 周建成 《现代语文(高中版)》 2001年第7期53-53,共1页
中学课本将该句译成“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译句有两个问题。首先,将“无乃……与”对译成“不是……吗”这种强烈的反问语气,不符合师生开始交谈时的实际情境。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恐怕……吧”译“无乃……与”,全句译为... 中学课本将该句译成“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译句有两个问题。首先,将“无乃……与”对译成“不是……吗”这种强烈的反问语气,不符合师生开始交谈时的实际情境。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恐怕……吧”译“无乃……与”,全句译为“恐怕要责备你吧”,明明有所肯定,偏偏以揣测语气出之,委婉曲致,甚是贴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语气 婉曲 委婉 《古代汉语》 肯定 王力 注释 季氏将伐颛臾 中学课本 师生
下载PDF
孔予:“礼治”遭遇“无道”——从《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的无奈
6
作者 朱前珍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8年第7期85-86,共2页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一针见血地道破季氏的野心:“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僭越”是天下大乱的根源。通过分析探讨,学生对孔子“礼治”的治国主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一针见血地道破季氏的野心:“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一语中的地指出“僭越”是天下大乱的根源。通过分析探讨,学生对孔子“礼治”的治国主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孔子看来。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社会得以维系安定和发展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礼治” 孔子 无奈 无道 孔予 伦理道德 学生
下载PDF
体悟语用 厘清矛盾 细读文本——例谈《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矛盾”
7
作者 柳振华 张盼盼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7期34-37,共4页
在教学《季氏将伐颛臾》时,有学生敏感地指出孔子在言语表达上前后存在着矛盾:开始只批评冉有,后来却重点批评子路。关于这个问题,有老师这样解释:"冉有的官职和地位可能比子路高,因此文章开始按照先冉有后子路的顺序,这是一般的... 在教学《季氏将伐颛臾》时,有学生敏感地指出孔子在言语表达上前后存在着矛盾:开始只批评冉有,后来却重点批评子路。关于这个问题,有老师这样解释:"冉有的官职和地位可能比子路高,因此文章开始按照先冉有后子路的顺序,这是一般的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矛盾 孔子 文本 细读 语用 体悟 言语表达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简案及反思
8
作者 张悦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阅读先秦经典文本的基本素养。 2.理解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学习有针对性并且艺术地阐明白己观点的方法。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标 反思 社会责任感 基本素养 经典文本 政治情怀 经世济民
下载PDF
从《季氏将伐颛臾》管窥孔子
9
作者 王勇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 封建文化 《论语》 代表人物 封建统治 经典著作 政治观点 教育方式 伟大人格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课堂实录
10
作者 聂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50-52,共3页
《季氏将伐颛臾》是篇经典课文,在“经典式教法--传道、授业、解惑”的浸淫中,教师往往采用注经式的串讲、诵读式的自悟、索隐式的求证等方法,费时多而效率低。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热情;怎样引领学生穿越文本、参透经典... 《季氏将伐颛臾》是篇经典课文,在“经典式教法--传道、授业、解惑”的浸淫中,教师往往采用注经式的串讲、诵读式的自悟、索隐式的求证等方法,费时多而效率低。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热情;怎样引领学生穿越文本、参透经典,在微言中领悟真情,涵咏大义;怎样循序渐进、攻克难点,吸取孔子的智慧,体悟圣人的心志……笔者试以如下课例予以验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课堂实录 学生自主 经典课文 循序渐进 授业 解惑 串讲
下载PDF
一斑窥全貌 点滴见精神——从《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其人
11
作者 刘方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1期33-33,共1页
《季氏将伐颛臾》(高中语文第一册)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之间的一场唇齿之战,其实质是正义和非正义、仁政和暴政之间的一次激烈较量。整场论战虽然写得简短质朴,但却充分展现了孔子这位思想巨人的伟大人格和非凡学识。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 精神 语文第一册 伟大人格 高中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中不可忽视的三个细节
12
作者 严爱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7期53-54,共2页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记录了在三桓叛上、四分公室的年代里,孔子和子弟冉有季路的言论。文中,弟子支持季氏攻打颛臾,而这有违老9币的“礼”“仁”的思想。孔子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批评。观点鲜明,情绪慷慨激昂。笔...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记录了在三桓叛上、四分公室的年代里,孔子和子弟冉有季路的言论。文中,弟子支持季氏攻打颛臾,而这有违老9币的“礼”“仁”的思想。孔子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批评。观点鲜明,情绪慷慨激昂。笔者在备课时发现。文中有三个细节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议论文 对话体 “仁” “礼” 孔子 课时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实录及评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良华 褚树荣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实录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评点 学生自学 课文注释 课时
下载PDF
浅谈《季氏将伐颛臾》的对话艺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蔚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对话艺术 《论语》 文学价值 人物形象 儒学思想 研读
下载PDF
识“仁”读文解德政——《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碧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4,共5页
【教学设想】《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语录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对冉有和季路助季氏将伐颛臾的一场对话,反映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仁” 教学设计 德政 《论语》 教学设想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下载PDF
语文课,追求有对象感的大语文观——以《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为例
16
作者 石高峰 《文教资料》 2013年第4期45-46,48,共3页
作者以《季氏将伐颛臾》教学为例,从教材简介、对象、策略、目标预设、教学环节等方面探索语文教学的深度感、历史感、现代感、对象感。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大语文观 对象感
下载PDF
针对性与多元化的平衡——试论《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化转向
17
作者 储雯 《文理导航》 2016年第8期8-,共1页
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尝试在教学化过程中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知识的教学化转换。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语文课程知识 教学化
下载PDF
有“言”有“文”“文”“言”共生——《季氏将伐颛臾》教学随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萍华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97-199,共3页
关键词 教学 共生 文化精神 组成部分 古典文化 《左传》 中华文化 季氏将伐颛臾
下载PDF
忧国为民圣人心——《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对比阅读
19
作者 张善存 王梅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3年第2期46-47,共2页
选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孔子认为财富不均、社会不安是国家之患,主张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选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是体现孟子民本、“仁政”思想... 选自《论语》的《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孔子认为财富不均、社会不安是国家之患,主张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选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是体现孟子民本、“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其“仁政”思想显然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人之于国也》 季氏将伐颛臾 对比阅读 “仁政”思想 人心 忧国 《孟子》 社会现实
下载PDF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
20
作者 宋小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2期75-77,共3页
一、教学内容《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我有一个梦想”专题的的第一篇文章,在第3页。
关键词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教学内容 苏教版 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