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间f_0F_2存在季节异常现象 被引量:5
1
作者 索玉成 李永生 魏民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文用1975.12—1986.12我国9个电离层站的资料分析得出,在一定的纬度和太阳活动条件下,夜间f_0F_2存在季节异常现象.夜间季节异常现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只有低纬才具有夜间季节异常特征;太阳活动高年夜间季节异常的程度增加.夜间季... 本文用1975.12—1986.12我国9个电离层站的资料分析得出,在一定的纬度和太阳活动条件下,夜间f_0F_2存在季节异常现象.夜间季节异常现象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只有低纬才具有夜间季节异常特征;太阳活动高年夜间季节异常的程度增加.夜间季节异常是白天f_0F_2季节异常现象的延续,夏半球至冬半球的大气流动造成的中性气体浓度比(O/O_2和O/N_2)的季节变化,是形成f_0F_2季节异常的根本原因.并初步分析了夜间季节异常的低纬局限性及随太阳活动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季节异常 夜间f0F2
下载PDF
淮河梅雨洪涝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推进异常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屹岷 洪洁莉 +1 位作者 刘超 张鹏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9-450,共12页
基于台站观测和卫星观测资料及再分析数据集,本文研究了6月淮河洪涝发生时中国东部降雨型及与雨带异常相联系的环流特征、环流的季节推进异常及其机理。结果发现6月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联合模态的第二模态密切相关。... 基于台站观测和卫星观测资料及再分析数据集,本文研究了6月淮河洪涝发生时中国东部降雨型及与雨带异常相联系的环流特征、环流的季节推进异常及其机理。结果发现6月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联合模态的第二模态密切相关。该模态在我国东部降水表现为以长江为界北增南减的"梅雨偶极型"分布,对应的低层风场呈现出倾斜的以台湾为界,以南西太平洋是异常气旋环流,以北为反气旋环流,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淮河流域上存在异常西南风;同时阿拉伯海上是异常反气旋,印度上空西风偏强、降水显著偏多。这些特征是东亚和西太平洋季风区季节推进超前的反映,且与前期春季澳大利亚东北向海域海洋热含量异常偏高显著相关。该关键区海洋热含量变化是太平洋热含量变化第一模态——三极型变化的一部分,即当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亚东北向海域海洋热含量增加,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含量减少。该三极型海洋热含量异常从春到夏信号稳定,它激发正感热加热异常控制菲律宾以东到夏威夷以北的广大热带—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其北侧黑潮延伸区为负感热区。两者共同作用激发出局地反气旋在北、气旋在南,使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因此春季三极型海洋热含量通过影响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北移对东亚—西太平洋季节推进提前和6月淮河梅雨洪涝发生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季节预测的前期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洪涝 副热带高压 季节推进异常 热带海洋热含量异常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及其伴随的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陆晓娟 房佳蓓 +1 位作者 杨修群 胡海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利用1981-2020年夏季(5-8月) 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主要模态(即南... 利用1981-2020年夏季(5-8月) 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超前滞后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主要模态(即南方型和江淮型降水异常)及其伴随的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信号演变特征,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夏季季节内降水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1)南方型降水异常事件在早、中、晚夏发生次数接近,江淮型降水异常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夏。(2)早夏南方型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以南降水异常,中、晚夏长江以北的降水异常也比较明显。(3)南方型降水异常的形成受到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共同影响,热带大气对流信号传播携带的暖湿气流输送与中高纬度大气罗斯贝波列传播伴随的冷空气活动在南方地区形成水汽辐合,有利于降水异常的发展维持。且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信号受海表温度、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急流季节内变化的调节。从早夏、中夏到晚夏,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源地和传播路径均发生变化,中高纬度对流层高层罗斯贝波列的传播路径和强度也有差别。(4)江淮型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降水异常反相变化,并伴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东退。热带从赤道西太平洋北传和西北传的异常对流信号,以及中高纬度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与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在季节内尺度上的协同变化,是造成江淮型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季节内降水异常 热带和中高纬度大气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阿留申低压次季节尺度异常对北太平洋冬季降水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张露萱 任雪娟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7-605,共9页
利用1979—2018年的冬季逐日气象数据,研究了北太平洋地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阿留申低压次季节尺度变化特征,分析了次季节尺度阿留申低压异常与降水和极端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选择1979—2018年共40个阿留申低压次季节尺度从异常增强... 利用1979—2018年的冬季逐日气象数据,研究了北太平洋地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阿留申低压次季节尺度变化特征,分析了次季节尺度阿留申低压异常与降水和极端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选择1979—2018年共40个阿留申低压次季节尺度从异常增强到减弱的完整事件,记录下每个位相具体日期运用于合成分析。通过合成分析的结果可知:次季节尺度阿留申低压异常增强(减弱)时,北太平洋海盆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东多(少)西少(多),同时副热带西太平洋略偏多(少)的分布型。次季节尺度蒸发异常和整层水汽输送散度异常能够解释以上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在阿留申低压异常偏强时,自北太平洋中部向东北延伸至北美沿岸区域内大气河发生频率增加,使得海盆中部向东和东北汇聚更多的水汽,北美西海岸地区更易发生极端降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留申低压 季节尺度异常 水汽输送 大气河 极端降水
下载PDF
f_0F_2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索玉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5年第4期83-89,共7页
用我国八个电离层站1976~1988年的f0F2资料,分析其季节变化规律。指出:我国人f0F2的白天值普遍存在季节异常现象,这与前人的结果一致;低纬地区f0F2的夜间值也存在季节异常现象,这与前人的结果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电离层 季节变化 季节异常 f0F2值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烈庭 吴仁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49-857,共9页
根据1951~1986年的资料,在文献[1]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各雨型的长期天气过程。发现不同雨型前期环流有不同的长期演变过程... 根据1951~1986年的资料,在文献[1]对中国东部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北半球500hPa环流异常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各雨型的长期天气过程。发现不同雨型前期环流有不同的长期演变过程。指出中高纬和低纬环流不同季节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中国东部各种雨带分布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雨带类型 环流 季节变化异常 大气环流
下载PDF
热带对流季内振荡强度异常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丽平 王盘兴 +1 位作者 管兆勇 杨松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季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重点研究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强的OLR季内振荡主要位于高海表温度(SST)区,即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 利用外逸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季内振荡(ISO)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重点研究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强的OLR季内振荡主要位于高海表温度(SST)区,即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区域,终年存在,冬、春季最强,振荡中心偏于夏半球。OLR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显著区域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西北太平洋区域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它与SST年际异常存在局地正相关关系,伴随环流的辐合辐散,并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另外,El Ni^no事件发生之前,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区域OLR季内振荡增强,其中心随事件的发展逐渐东移,事件发生后这两个区域ISO减弱,这与OLR季内振荡强度年际异常显著的区域具有内在连贯性。海表温度是决定OLR季内振荡强度季节变化、年际异常的一个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内振荡 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 热带对流 海表温度
下载PDF
相对瞬变气候态的气候异常
8
作者 钱维宏 武凯军 梁浩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8,共14页
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的定量分析与预报需要一个确定的参考态。瞬变气候是地球固定点上大气相对太阳的自转和公转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与地表特征的动力与热力耦合形成的具有24 h日循环和365 d年循环的气候态。相对年循环的逐日气候态,本文... 极端天气和异常气候的定量分析与预报需要一个确定的参考态。瞬变气候是地球固定点上大气相对太阳的自转和公转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与地表特征的动力与热力耦合形成的具有24 h日循环和365 d年循环的气候态。相对年循环的逐日气候态,本文首先考察了天气扰动和气候上的季节内异常、年际异常和长期趋势(或年代际异常),回顾了气候态中客观存在于大气经向剖面中的年平均四圈环流及其长期变化,水平空间分布中的环流系统随季节的变化和在季节内的准周期变化。针对大气环流强度的长期趋势,本文综述了与之对应的南北半球气候长期趋势中的不对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态 季节异常 年际异常 长期趋势
下载PDF
基于IGS的白天和夜间电离层TEC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时爽爽 黄劲松 +1 位作者 冯建迪 谭先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利用1999~2009年的IGS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数据,分析全球TEC白天值Idc和夜间值Inc的半年变化、季节变化特性,并研究二者跟太阳、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Idc最大值出现在春秋分季节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北半球近极地... 利用1999~2009年的IGS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数据,分析全球TEC白天值Idc和夜间值Inc的半年变化、季节变化特性,并研究二者跟太阳、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Idc最大值出现在春秋分季节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北半球近极地地区和南半球的南美洲地区外,Idc的半年变化特性都很明显;Inc只在低纬度地区具有半年变化特性,并且Idc和Inc半年变化特性随太阳活动变化而变化,在太阳活动高年,全球85%以上地区Idc最大值出现在春秋分季节;Idc和Inc的季节变化特性随经纬度变化,并且在太阳活动高年季节变化明显;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上Idc、Inc与太阳活动P指数日均值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达到0.9,但与地磁活动Dst、Kp、Ap指数日均值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小于0.4。本文进一步展示了太阳天顶角控制的电离层光化学产生率对电离层TEC整体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 TEC 半年变化 季节异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景谷6.6级地震前后MODIS卫星热红外信息分析
10
作者 苗崇刚 文翔 +3 位作者 周斌 张华 原永东 黄惠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1003,共13页
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云南景谷MS6.6地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4—6时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 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云南景谷MS6.6地震区连续的MODIS/Terra卫星遥感热红外资料,经过去云等数据处理,选取观测质量最佳的北京时间凌晨4—6时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分析地震前、后地表温度异常时间演化过程及其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断裂的关系,并讨论了震区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对地温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景谷MS6.6地震发生前2个月震中附近出现热红外异常增温现象,异常增温与发震时间有一定的对应性。显著增温主要表现在震前半个月左右,震前7d异常增温幅度达到峰值,震后温度逐步降低,同时景谷MS5.8、MS5.9强余震发生前半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升温;2)与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景谷MS6.6地震反映出破年变的震前构造"增温"信息;3)异常升温由震中沿SN—NE向共轭断裂交叉发育,这与景谷MS6.6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水平最大主应力NNE-SSW向优势分布较为一致,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季节性气候等非构造因素对异常升温的影响,认为此次景谷MS6.6地震前热红外升温可能为震前短临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Ms6.6地震 地表温度 地形地貌 季节变化前兆异常
下载PDF
Origins of intraseasonal rainfall variations over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in boreal winter 被引量:1
11
作者 CAO Xi WU Ren-Gu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7年第1期44-50,共7页
本文主要探讨冬季南海南部季节内降水变化的来源,数据主要来自于TRMM和NCEP-DOE资料,方法主要有谱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南海南部的降水变化在10–20天和30–60天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来源。10–20天时间尺度上,东亚冬季风超前于南海... 本文主要探讨冬季南海南部季节内降水变化的来源,数据主要来自于TRMM和NCEP-DOE资料,方法主要有谱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南海南部的降水变化在10–20天和30–60天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来源。10–20天时间尺度上,东亚冬季风超前于南海南部降水异常2天。而在30–60天时间尺度上,两者几乎同时出现。此外,热带东南印度洋上的降水异常超前于南海南部一周左右,这表明热带印度洋上的对流引起的环流异常可能对南海南部30–60天时间尺度上降水异常有重要的作用,但对10–20天时间尺度上降水异常的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降水异常 南海南部 北半球冬季 10–20天和30–60天时间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