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农村季节性眼外伤172例统计分析
- 1
-
-
作者
张以庚
-
机构
江苏省建湖县建阳眼科医院
-
出处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1-92,共2页
-
文摘
我院地处农村,每当夏秋季节眼外伤就诊者甚多,且绝大多数为稻、麦粒、杆、芒所伤。现将1982年以来所遇到172例稻、麦眼伤病例统计分析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文统计眼部稻麦伤者,男76例占44.2%女96例占55.8%,右眼86例占50%,左眼84例占48.8%,双眼2例占1.2%。共计172例174眼。17岁以下者26例占15.1%。
-
关键词
眼损伤
创伤
季节性损伤
统计分析
-
分类号
R779.120.1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宽温域下高速轮轨界面粘着与车轮表面损伤行为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沈明学
秦涛
李圣鑫
彭金方
熊光耀
朱旻昊
-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61012,51965019)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TPL1906)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项目(20171BCD40009)。
-
文摘
搭建了高低温服役环境轮轨滚动试验台,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再现了哈大线等高寒铁路冬季车轮表面剥落和麻点严重、夏季异常光滑的季节性损伤特征;研究了宽温域(-50℃~60℃)下高速列车轮轨界面粘着和车轮损伤行为,系统探讨了不同服役温度下轮轨滚动接触界面的粘着系数演变规律,分析了车轮表面磨损形貌和表层材料塑变行为等重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服役温度的提高,轮轨界面粘着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车轮表面的凹坑尺寸减小,在高温60℃时,凹坑特征消失,磨损表面变得较为平整;在低温-40℃时,车轮表面最为粗糙,算术平均粗糙度为3.74,而随着服役温度的上升,磨损表面粗糙度显著下降,在高温60℃时,车轮表面算术平均粗糙度较小,为0.97;随着服役温度的升高,轮轨接触界面的磨损区域内Fe元素含量与O元素含量之比逐渐减小;低温低湿环境抑制了轮轨界面的摩擦氧化作用,增强了摩擦剪切作用,加剧了车轮表面的剥落、严重的塑性变形和表面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因此,磨损表面较为粗糙;而高温环境加速了轮轨界面的摩擦氧化作用,氧化磨屑的形成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体润滑作用,从而降低了轮轨界面间的粘着,车轮表面相对光滑;磨损机制由低温(-50℃~-20℃)服役工况下的疲劳磨损逐渐转变为常温(20℃)工况下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与高温(40℃~60℃)工况下的粘着磨损。
-
关键词
轨道工程
高速轮轨界面
宽温域
车轮磨耗
磨损机制
季节性损伤
-
Keywords
rail engineering
high-speed wheel-rail interface
wide temperature range
wheel wear
wear mechanism
seasonal damage
-
分类号
U21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