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季节性迁徙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晶 徐鸿洋 +3 位作者 刘春霞 张焱如 曹俊伟 周欢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0-277,共8页
对影响动物季节性迁徙的因素及其神经机制进行综述,不同类群的动物习性不同,影响迁徙的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较多地探讨了鸟类的迁徙行为。通过研究发现了多种影响动物迁徙的相关神经机制,如光周期视觉神经机制、磁感受神经机制及嗅觉神... 对影响动物季节性迁徙的因素及其神经机制进行综述,不同类群的动物习性不同,影响迁徙的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较多地探讨了鸟类的迁徙行为。通过研究发现了多种影响动物迁徙的相关神经机制,如光周期视觉神经机制、磁感受神经机制及嗅觉神经机制等。动物迁徙的起源、迁徙原因、如何确定迁徙时间、迁徙导航机制等研究成果,为更深入了解动物的迁徙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对于进一步研究动物迁徙机制,以及保护迁徙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季节性迁徙 起源 驱动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秦岭大熊猫季节性垂直迁徙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党超琪 赵凯辉 刘新玉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5,13,共6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因适应竹子资源的季节变化而进行垂直迁徙,关于其迁徙模式和影响迁徙的因子目前还不甚明确。为了探究影响大熊猫垂直迁徙的因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因适应竹子资源的季节变化而进行垂直迁徙,关于其迁徙模式和影响迁徙的因子目前还不甚明确。为了探究影响大熊猫垂直迁徙的因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设立了9条样线,共布设52台红外相机对大熊猫的垂直迁徙时间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气象监测数据探究气温、降雨量、湿度和积雪覆盖等因子对大熊猫迁徙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垂直空间分布季节性差异明显,7月主要在高海拔秦岭箭竹分布区活动,而2月则主要在低海拔巴山木竹分布区活动。大熊猫从冬居地向夏居地迁徙迅速,仅1~3d即可完成,而从夏居地向冬居地迁徙经历时间较长。气温、积雪覆盖、湿度和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对大熊猫的迁徙活动产生影响,大熊猫喜欢选择在“最适温度”区域活动,当高海拔区域出现积雪覆盖时,就会迁徙到低海拔活动。湿度和降雨量主要通过控制竹子发笋和生长来影响大熊猫的迁徙。研究证实了大熊猫的垂直迁徙现象,并获得了关于大熊猫迁徙模式和影响因子相关的较为详细的基础数据,为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季节性迁徙 红外相机技术 温度 积雪覆盖
下载PDF
天有候鸟 地有“候人”
3
作者 李原 《自然与人》 2001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加拿大 南极考察站 北极 居民 季节性迁徙 度假 避寒方式 尼泊尔 夏尔巴人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游牧民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同象论——欧亚大陆游牧文化研究之一
4
作者 孙家煌 杜平 《零陵学院学报》 1996年第Z1期175-178,共4页
一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后,出现了定居的农业和游牧业两大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游牧文化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所谓游牧文化,就是历史上的游牧民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 一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后,出现了定居的农业和游牧业两大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游牧文化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所谓游牧文化,就是历史上的游牧民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在欧亚大陆北部,从大兴安岭直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广阔地域里,很早就产生了游牧民的文化。这个地区游牧民族“许多文化特征都趋于一致”,有许多相同的文化现象——同象。本文拟就游牧民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同象进行探讨。1、季节性迁徙公元前二千纪的前期,以中亚草原为故乡的游牧部落终于从其余的部落中分离出来,形成后来基本相似的北方游牧经济,“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历史上描述游牧民生产时大都说“逐水草迁徙”,以致有人想象游牧民的迁徙是不停留的,没有目的,也没有任何限制,事实上,游牧民的迁徙有规律可寻,这就是季节性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 欧亚大陆 游牧文化 物质生产 斯基泰 生产劳动 季节性迁徙 希罗多德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蒙古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