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修正A值法核算成都市季节大气环境容量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涵瑾 王源程 倪长健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3期71-74,共4页
本文选取成都市2010-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温江站探空资料,通过重新计算成都地区季节A值建立修正A值法,再对成都市的季节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四季A值分别为1.01、1.28、0.46、0.38;2成都市各污染物均为夏季环境... 本文选取成都市2010-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温江站探空资料,通过重新计算成都地区季节A值建立修正A值法,再对成都市的季节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四季A值分别为1.01、1.28、0.46、0.38;2成都市各污染物均为夏季环境容量最大,冬季环境容量最小,各污染物的夏季环境容量均约为冬季的5倍以上,其中SO2的夏季环境容量达到了冬季的13倍;3季节间大气环境容量的差别主要源于湿沉降在年内分布的不均匀,其次通风量季节间的不同也是其中一个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修正A值法 季节环境容量
下载PDF
环境温度作用下半整体桥台后土抗力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福云 周志明 +2 位作者 宋大东 严爱国 张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5,共9页
研究目的:半整体式桥台无伸缩缝桥(简称半整体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由于主梁与桥台刚接,在昼夜及季节性环境温度等长期作用下,主梁会使桥台沿纵桥向发生往复变位,进而引起台后土体的压力变化,产生土抗力。为研究半整体桥的台后... 研究目的:半整体式桥台无伸缩缝桥(简称半整体桥)是一种新型桥梁结构形式。由于主梁与桥台刚接,在昼夜及季节性环境温度等长期作用下,主梁会使桥台沿纵桥向发生往复变位,进而引起台后土体的压力变化,产生土抗力。为研究半整体桥的台后土抗力分布规律以及中长期环境温度对土抗力的影响,开展中长期环境温度作用下半整体桥台-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台后土抗力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为在第1~6中周期(约对应由春季至夏季的第一个升温区间段)内快速上升,在第6~16中周期(约对应由夏季至冬季的降温区间段)内有所减小,在第16~20中周期(约对应由冬季至春季的第二个升温区间段)又开始增加,但相比于第一个升温区间段内的增速明显减缓;(2)中长期环境温度作用下台后土抗力沿埋深方向的分布规律为先增加后减小,并在埋深0.8h处达到最大;(3)各周期内土抗力沿纵桥向的规律为在距桥台较近的区域,台后土抗力快速减小;在距桥台较远的区域,土抗力缓慢减小,并在距台背1.0h位置处土抗力基本减小至0;(4)经过一个全年大周期的环境温度作用后,台后土抗力存在明显累积增大效应,其累积效应与土体的纵桥向位置及竖向深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5)本研究结果可为半整体桥的设计计算以及相关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半整体桥 拟静力试验 季节环境温度 台后土抗力 累积效应
下载PDF
贵阳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研究
3
作者 汤津赢 朱育雷 崔蕾 《环境保护前沿》 2018年第6期558-569,共12页
本文利用贵州省气象局提供的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地面观测资料,基于箱模型的宏观总量控制阀(A值法)对贵阳地区季节A值和贵阳市的四项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季节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贵阳市春夏秋冬A值分别... 本文利用贵州省气象局提供的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地面观测资料,基于箱模型的宏观总量控制阀(A值法)对贵阳地区季节A值和贵阳市的四项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季节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贵阳市春夏秋冬A值分别为0.75、0.61、0.64、0.59;SO2、NO2、PM10和PM2.5的年总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00.1、19.1、55.0和26.3 (104 t?a?1)。2) 各污染物季节大气环境容量,皆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而四项污染因子中,SO2的环境容量最大。3) 四种清除方式中,均以湿沉降为主要,干沉降和化学清除项所占比例最小。4) 各季节通风量和湿沉降时间分布不均匀是造成贵阳市各个季节大气环境容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市 A值法 季节大气环境容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冰携泥现象及冰成沉积构造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在兴 鲜本忠 +4 位作者 初宝杰 宋修宪 何志平 邢焕清 杨伟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43-354,共12页
在黄河三角洲出现一种特殊的、冰 - (水 ) -泥共同作用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 ,冰雪融化 ,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 (粉砂或粘土 )常被冰向上携起 ,当冰融化后形成了一些冰成沉积构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模拟研究 ,冰携泥... 在黄河三角洲出现一种特殊的、冰 - (水 ) -泥共同作用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 ,冰雪融化 ,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 (粉砂或粘土 )常被冰向上携起 ,当冰融化后形成了一些冰成沉积构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模拟研究 ,冰携泥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沉积物冰劈破碎阶段 ,冰层底部融化 -泥沙被冰垂向搬运阶段及泥沙下落 -冰成沉积构造形成阶段。在冰携泥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冰劈裂缝、冰成球粒和冰成泥沙片等特殊的沉积构造 ,是冰携泥现象留下的重要的地质记录 ,对于研究这一特殊现象及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造成冰携泥现象有两种可能机制 :冰层中的毛细作用和冰融水的对流作用。前者只在冰融水能及时渗漏或排出的开放系统中发生作用 ;而在冰融水不能被渗漏或排出的密闭系统中两种机制共同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冰携泥 冰成沉积构造 毛细作用 季节性冰冻环境
下载PDF
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的热流系数标定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达愿 廖文莹 《广东建材》 2013年第5期33-34,共2页
本文用公式推导的方式分析了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的热流系数标定时不同环境温度控制的三种标定方式,同时阐述了不同季节环境宜采用不同的标定方式。总结出对于不同的标定方式其标定结果存在差异,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即便在同一季节采用同一... 本文用公式推导的方式分析了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的热流系数标定时不同环境温度控制的三种标定方式,同时阐述了不同季节环境宜采用不同的标定方式。总结出对于不同的标定方式其标定结果存在差异,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即便在同一季节采用同一标定方式,其标定结果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定 热流系数 环境温度 季节环境 差异
下载PDF
影响笼养鸡人工授精率的原因
6
作者 陈启刚 曾劲松 《四川畜牧兽医》 2004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笼养 人工授精率 种公鸡 种母鸡 输精技术 饲养管理 季节环境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夜光藻种群的时空分布及其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雨 叶又茵 +1 位作者 林茂 陈兴群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5-692,共8页
依据"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南海北部大尺度海区(107°00′-119°00′E,16°00′-24°00′N)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 依据"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南海北部大尺度海区(107°00′-119°00′E,16°00′-24°00′N)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种群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栅格内值功能进行空间局部插值,从而构建空间格局分析模板,对南海北部夜光藻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夜光藻对温度、盐度和营养盐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夜光藻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在0.001×104-64.5×104cells/m3,周年平均为(0.56±3.29)×104cells/m3(n=1,424),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最高为(1.28±4.24)×104cells/m3(n=356),最低为(0.19±0.95)×104cells/m3(n=356)。夜光藻细胞丰度总体呈现出近岸高于远海,且在近海海域呈斑块状分布的格局。雷州半岛东部近岸周年均是夜光藻密集的区域,且是冬季的最高丰度区;南海北部大部分海域周年则是夜光藻丰度最低的区域;粤东大鹏湾及珠江口邻近海域在夏冬两季并未成为丰度高值区;海南岛东南部近岸在夏季有较高丰度的夜光藻。与1958-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在南海北部的数据资料相比,夜光藻细胞丰度猛增,高于1959年平均丰度27倍余,季节差异变大,密集区变得更明显。南海夜光藻种群具有更高的适温属性,有别于东海、黄海、渤海夜光藻种群。盐度的正常波动一般对夜光藻丰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夜光藻大量繁殖并不直接依赖于高营养盐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并不能单独地作为预判夜光藻增殖暴发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Noctiluca scintillans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环境适应性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提取不透水面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幸幸 张新长 +2 位作者 赵怡 孙颖 阮永俭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84,共12页
针对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面通常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采用改进的U2-Net模型对北京市五区和南京市五区的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季节性不透水面提取,探索深度学习提取不透水面时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选择植被、... 针对遥感影像提取不透水面通常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该文采用改进的U2-Net模型对北京市五区和南京市五区的Landsat 8 OLI影像进行季节性不透水面提取,探索深度学习提取不透水面时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选择植被、水、裸土及地表温度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地理探测器研究以上因素对不透水面提取的影响机制。基于改进的U2-Net模型提取不透水面精度较高,其中北京市研究区域的提取精度为93.81%,南京市研究区域的提取精度为94.04%;4项自然环境因素对不透水面提取精度均有影响,单因素分析中地表温度影响最大,交互作用分析中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不透水面提取精度最高,受自然因素及交互作用影响最小;提取不透水面建议采用夏季影像。本文探究了自然因素对不透水面提取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不透水面遥感提取和动态差异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2-Net 不透水面 季节环境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