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降雨特征对青藏高原中部冻土活动层的水热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志雄 周凤玺 +2 位作者 张明礼 雷兵兵 马安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2-1181,共10页
降水作用会导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为了分析季节降雨特征对冻土活动层内部水热状态的影响效果,对青藏高原中部北麓河地区的气象资料以及活动层内部的热通量、含水量、... 降水作用会导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并且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为了分析季节降雨特征对冻土活动层内部水热状态的影响效果,对青藏高原中部北麓河地区的气象资料以及活动层内部的热通量、含水量、温度变化开展了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北麓河地区是以小雨事件为主,中雨事件为辅的降雨特征,小雨事件占3-11月降雨事件的90%左右。并且,夏季还会发生大雨事件,秋季出现持续降雨事件。其中,各个季节降雨事件导致地表净辐射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且夏季大雨事件对净辐射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秋季持续降雨事件导致净辐射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规律与净辐射的变化基本一致。降雨作用通过影响地表净辐射改变了土壤热通量的变化,进而引起土壤内部水分场及温度场发生改变。其中,夏季大雨及中雨事件会显著增加浅层土壤含水量,而春季和秋季降雨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各个季节小雨事件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但中雨、大雨及持续降雨事件会显著缓解浅层土壤升温趋势,且随着深度增加,降雨事件对于缓解土壤升温趋势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对于多年冻土区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建筑物病害防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净辐射 水热变化 季节降雨
下载PDF
综合考虑单调与非单调特征的季节尺度降雨趋势研究
2
作者 魏炜 莫崇勋 +1 位作者 覃家飞 汪钥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1-578,共8页
为了更为科学、综合、全面地分析降雨的趋势特征,基于广西龙滩流域58年降雨数据,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龙滩流域季节尺度降雨的总体单调趋势变化速率,然后结合Spearman秩次检验法、Kendall秩次检验法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分... 为了更为科学、综合、全面地分析降雨的趋势特征,基于广西龙滩流域58年降雨数据,首先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龙滩流域季节尺度降雨的总体单调趋势变化速率,然后结合Spearman秩次检验法、Kendall秩次检验法以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分析降雨总体单调趋势的显著性程度,最后提出利用改进的ITA方法进一步挖掘降雨序列存在的非单调局部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龙滩流域春、秋两季降雨分别以速率-6.635 mm/10 a和-7.429 mm/10 a呈现总体单调减少的趋势特征,而夏、冬两季降雨则以速率1.511 mm/10 a和0.231 mm/10 a呈现增加的趋势;龙滩流域四季降雨总体变化趋势显著性程度不高,属于非显著性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四季降雨局部非单调趋势特征较为明显,其中春秋两季降雨呈现出下降的局部趋势,其非单调趋势显著指标值在低值区分别为-0.03%和-19.43%,在高值区分别为-9.64%和-8.32%,夏季降雨则出现低值区下降而高值区上升的非单调局部趋势特点,冬季降雨呈现出上升的局部趋势特征,其中上升较为显著的是高值区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 改进趋势分析法 单调趋势 非单调趋势 季节尺度降雨
下载PDF
季节性降雨变化对长三角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影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崔书珍 周金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0,161,共4页
首先对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列述分析。利用长三角高速铁路典型路基段沉降监测成果数据及相应监测区域年度降雨时间变化数据,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与路基含水量及年度降雨量变化之间内在联系机理。研究表明... 首先对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列述分析。利用长三角高速铁路典型路基段沉降监测成果数据及相应监测区域年度降雨时间变化数据,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与路基含水量及年度降雨量变化之间内在联系机理。研究表明:年度季节性降雨导致监测区路堤与地基中含水量增加,从而改变了其内部力学特性引起沉降,使高速铁路监测区路基工后沉降随年降雨变化呈现季节性特征,该结论为铁路路基整治等线路维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高速铁路 工后沉降 季节降雨 维护监测
下载PDF
北方季节性降雨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索 被引量:9
4
作者 许申来 周影烈 +3 位作者 韩志刚 张晋平 王文菊 刘奉喜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5,共5页
选取北方某城市作为研究案例,从规划技术需求、规划分区及指标分解规划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海绵城市规划的经验,同时从内涝防治、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防治、抗冻融铺装等方面提出了季节性降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为我国北方季节性... 选取北方某城市作为研究案例,从规划技术需求、规划分区及指标分解规划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海绵城市规划的经验,同时从内涝防治、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防治、抗冻融铺装等方面提出了季节性降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为我国北方季节性降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北方 季节降雨 规划建设
下载PDF
季节性降雨入渗补给对滨海含水层系统水位波动影响的解析研究
5
作者 刘双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降雨入渗补给是影响滨海含水层系统水位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利用解析法进一步考虑了季节性降雨补给对滨海含水层系统水位波动的影响,文章同时也考虑了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波动及其通过半透层对承压含水层的越流补给.
关键词 季节降雨入渗补给 滨海含水层系统 水位波动
下载PDF
伊利诺斯盆地宾夕法尼亚纪沉积物季节性降雨的证据
6
作者 秦善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6期19-21,共3页
伊利诺斯盆地宾夕法尼亚纪沉积物季节性降雨的证据ErikP.Kvale等根据古纬度位置、动物群证据或气候敏感岩性的出现而恢复的古气候可表达一个地区相当长时期的气候格局,但气候的细节只有通过与目前条件相同地区的比较才能推... 伊利诺斯盆地宾夕法尼亚纪沉积物季节性降雨的证据ErikP.Kvale等根据古纬度位置、动物群证据或气候敏感岩性的出现而恢复的古气候可表达一个地区相当长时期的气候格局,但气候的细节只有通过与目前条件相同地区的比较才能推断。由于时间的迁移、海洋和陆地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季节降雨 月球轨道循环 古气候 伊利诺斯盆地 宾夕法尼亚纪
下载PDF
降雨对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土壤温湿度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田超 孟平 +4 位作者 张劲松 孙守家 黄辉 贾长荣 李建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73,共9页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期则随降雨持续减小,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雨季和旱季,土壤湿度随降雨先增大后减小,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雨季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中雨可使表、中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且该层土壤水δD贫化,即降雨优先补给表、中层土壤;而前期降雨充足时,中雨使下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而所有土壤水δD均贫化,即降雨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大雨使所有土层湿度增加且差异较小、δD贫化,即降雨可迅速入渗全部土层。旱季初期,中雨使表层湿度增加较多,即使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雨后全部土壤水δD均贫化,即中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进一步补给地下水。表层枯落物水δD值受降雨δD值直接影响,随降雨产生先贫化后富集;而浅层、深层地下水δD值皆较稳定,几乎不受短期降水影响,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降雨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氢稳定同位素 土壤水分运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志良 杨万勤 +1 位作者 吴福忠 谭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78-3085,共8页
植物多酚类物质是森林凋落物中的重要组分,其含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然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降解动态仍不十分清楚。因此,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具代表性的3个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 植物多酚类物质是森林凋落物中的重要组分,其含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然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降解动态仍不十分清楚。因此,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具代表性的3个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3个阔叶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凋落叶为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第一年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自微量降雨期起至雨季前期止,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具有一致的降解动态,降解率均表现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自雨季后期之后,多酚类物质含量均处于稳定状态。第一个分解年,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降解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100%)>柳杉(97.81%)>杉木(94.45%)>麻栎(93.67%)>马尾松(93.06%)>香樟(91.64%)。分解初期旱季两时期(微量降雨期和春季少雨期),6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均有较大的降解量,其降解率占全年降解率的42.16%—71.20%。并且,除香樟以外的5种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大量降解释放发生在雨季前期,占全年降解率的44.46%—55.72%。此外,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初始含量与其降解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可见,降雨是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凋落物多酚类物质降解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树种组成是影响凋落物多酚类物质降解的内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多酚 季节降雨 旱季 树种 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降雨对不同密度栓皮栎林土壤温湿度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田超 孟平 +3 位作者 张劲松 孙守家 贾长荣 李建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50,共10页
以黄河小浪底库区3种密度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大气、土壤温湿度及土壤水分氘同位素(δD)值,探讨不同季节降雨对土壤剖面温度、水分动态及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前后高密度林分土壤温度均最高,且下层土壤具... 以黄河小浪底库区3种密度栓皮栎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大气、土壤温湿度及土壤水分氘同位素(δD)值,探讨不同季节降雨对土壤剖面温度、水分动态及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前后高密度林分土壤温度均最高,且下层土壤具保温效果。土壤湿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加,且低密度林分下层湿度大,而中高密度林分表层湿度大。雨前土壤水分δD值与枯落物δD值变化趋势相同,均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降雨在枯落物及土壤表层滞留时间较短,均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随后涵养在上层水分以活塞流形式下渗。且前期降水较多时,混合水可侧向流动补给壤中流。中高密度林分,在前期土壤湿度较大的雨季和旱季初期,降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除高密度林分在前期降雨较多的雨季下渗到中层。而前期降雨较少时,降雨在中高密度林分的枯落物及表层土壤滞留时间较长。表明土壤湿度低时,中密度林分土壤可较好的蓄积水分,而高密度林分在湿度低或高时均能较好的调控土壤水分。此外,在前期降水充足和高强度降雨后,降雨在低中密度林分均可通过优先流形式快速入渗,补给深层土壤。泉水和地下水δD值没有明显改变,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降雨 林分密度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氘同位素
下载PDF
基于PS/DSInSAR的云南德钦县滑坡变形监测
10
作者 周仿荣 马朋序 +1 位作者 文刚 高瑞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滑坡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针对常规MTInSAR技术在开展滑坡形变监测时面临的监测点密度不足、监测精度受限及滑坡解译受阻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效融合PS及DS点的PS/DSInSAR技术。首先,开展HTCI同质像素识别及相干性n次幂加权的相位... 滑坡是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针对常规MTInSAR技术在开展滑坡形变监测时面临的监测点密度不足、监测精度受限及滑坡解译受阻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效融合PS及DS点的PS/DSInSAR技术。首先,开展HTCI同质像素识别及相干性n次幂加权的相位优化处理,并筛选DS候选点;然后,将其与振幅离差获取的PS点进行融合并筛选高质量监测点,通过对监测点的相位解译提取滑坡形变信息。以云南省德钦县为研究区开展相关滑坡监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S/DSInSAR技术获取的监测点密度较常规的StaMPS-SBAS技术提升了约14倍,可以更精准地识别滑坡边界及开展时序演化分析,且分析表明,研究区滑坡与季节性降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分布式散射体 永久性散射体 滑坡监测 季节降雨
下载PDF
软岩隧道围岩变形季节性特征与防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星桦 刘澍 +2 位作者 陈维 王康云 阳军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1338,共8页
以香丽高速洼里别隧道为依托,通过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变形与季节性降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围岩旱季和雨季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差异的原因,提出隧道围岩大变形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受季节性降雨的影响,洼里别隧道围... 以香丽高速洼里别隧道为依托,通过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变形与季节性降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围岩旱季和雨季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差异的原因,提出隧道围岩大变形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受季节性降雨的影响,洼里别隧道围岩变形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较于旱季时期,雨季施工时围岩变形呈现出变形量大且变形速率快的特点;围岩大变形因围岩条件、地下水及施工原因共同影响产生,而炭质板岩的软化性、崩解性及其岩层倾角是引发围岩大变形的内因,地下水则是造成围岩变形呈现出季节性特征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洼里别隧道的围岩变形防控措施,采用控制措施后,现场施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炭质板岩 围岩变形 季节降雨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在气象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化文 尹爱芹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介绍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自回归模型并应用在季节降雨量的预报中.
关键词 预测法 应用 时间序列分析 自回归模型 气象 季节降雨 随机序列 平衡性检验
下载PDF
基于季节性降雨的双季稻生育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萍 邵彩虹 +1 位作者 张红林 刘光荣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为明确依靠季节性降雨实现干湿交替灌溉对双季稻生育后期的影响,研究了双季稻齐穗后0、7、14和21d(对照)停止灌溉对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转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灌浆期降雨多且雨量大,齐穗后早停止灌溉延长干湿交替灌溉时... 为明确依靠季节性降雨实现干湿交替灌溉对双季稻生育后期的影响,研究了双季稻齐穗后0、7、14和21d(对照)停止灌溉对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转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早稻灌浆期降雨多且雨量大,齐穗后早停止灌溉延长干湿交替灌溉时间,可显著提高叶片、茎鞘干物质转化、穗粒数和结实率,叶绿素含量降低,无效分蘖成穗减少;与对照相比,齐穗后0d停止灌溉,实收产量提高16.0%,整精米率提高8.2%。晚稻灌浆期间降雨相对偏少,适期延迟停止灌溉,可提高叶片、茎鞘干物质转化、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整精米率;与对照相比,齐穗后7d停止灌溉,实收产量提高11.0%,整精米率提高6.1%;垩白度、垩白粒率及透明度随停止灌溉时间提前和干湿交替灌溉时间延长而增加,胶稠度以早稻齐穗后7d和14d、晚稻齐穗后14d停止灌溉最高,所有处理对双季稻米整体品质指标等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季节降雨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反枝苋和大豆对降雨季节波动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萍 金成功 +7 位作者 张茜 姜佰文 闫南南 肖同玉 白雅梅 李景欣 陈睿 李静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棚室盆栽条件下,以外来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作物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的降雨季节格局,研究两物种的比叶面积、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两物种... 在棚室盆栽条件下,以外来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作物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的降雨季节格局,研究两物种的比叶面积、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两物种均通过减少比叶面积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但反枝苋积累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大于大豆。说明,在生长旺季缺水的条件下,反枝苋的膜质过氧化程度小于大豆,且恢复较好。生长初期混栽反枝苋的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大豆,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但进入大豆开花结荚期后,混栽反枝苋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大豆,膜质过氧化程度小于大豆,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说明在反枝苋入侵农田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其自身形态特征和生理物质含量适应降雨季节波动,这可能是其在农田中分布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大豆 降雨季节波动 生理生态特性
原文传递
降雨季节波动对反枝苋与大豆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茜 金成功 +5 位作者 李景欣 鲁萍 姜佰文 白雅梅 肖同玉 崔雨桐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降雨季节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采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季节格局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反枝苋和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降雨季节波...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降雨季节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采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季节格局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反枝苋和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开花结荚期,降雨季节波动对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影响不显著,在鼓粒期影响显著;在整个生育期内,降雨季节波动对反枝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组成影响显著,这与其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有关;此外,无论大豆还是反枝苋,在混栽时光合色素含量均大于单栽,说明两物种混栽时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也是反枝苋成功入侵大豆田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大豆 降雨季节波动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原文传递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西安,陕西,中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晖 徐鼎黄 《世界建筑》 2014年第2期50-55,133,共6页
景观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Landscape Desig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 景观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Landscape Desig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Institute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圈层与流动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城市东北之隅,灞河入渭河口,用地西南边界将紧临城市建设区。按自然条件和人为干预程度,由两河河床向城市建设方向,设置4个"圈层递进"层级,由此构成8个湿地类型、20个景观区和11个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湿地公园 陕西 中国 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 季节降雨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对非降雨季节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畅 雷泽勇 +1 位作者 周凤艳 毛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6,共9页
以13、25~27、42、56年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草地为对照,在非降雨季节取样,测定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及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分析不同年龄樟子松人工林非降雨季节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 以13、25~27、42、56年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相邻草地为对照,在非降雨季节取样,测定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及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分析不同年龄樟子松人工林非降雨季节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沙地营建樟子松人工林后,幼龄林0~100 cm层土壤水分高于草地;中龄林、成熟林土壤含水量在土壤剖面逐层递减,但中龄林20~100 cm层低于草地,成熟林高于草地;过熟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变化呈"S"型曲线;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土壤水分在0~10 cm层与林龄无显著关系,10~20 cm层与林分林龄呈显著负线性关系,20~100 cm层随林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尤其是过熟林,土壤含水量高于中龄林、成熟林;土壤含水量在10~40 cm层与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在40~60 cm和80~100 cm层与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而0~10和60~80 cm层土壤含水量与其他理化因子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林 林分生长 降雨季节 土壤水分
原文传递
TREND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HUBEI PROVINCE SINCE THE 1960S 被引量:3
18
作者 CHENZheng-hong QIN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4期322-327,共6页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the trend of annual,seasonal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7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61 to 1995,it is revealed that: 1)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increasin...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the trend of annual,seasonal and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7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61 to 1995,it is revealed that: 1)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increasing by 61.0mm/10a in the eastern part of Hubei (112°E as a dividing line) and decreasing by 34.9mm/10a in the western part; 2)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and summer (January,February,March,June and July) was increasing in almost whole province which usually with non-uniformity of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The precipitation in spring,autumn and winter (April,September,November and December) was decreasing in most of the areas which usually with non-uniformity of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March and December were transition periods between two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mentioned above; 3) the eastern part of Hubei has beome one of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centers in China. The resul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that more frequent flood and drought events happened in Hubei Province which are more different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as of precipit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Hubei province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Seasonal Predict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ith Multiple APCC Models 被引量:3
19
作者 TANG Wei LIN Zhao-Hui LUO Li-Fe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4期185-190,共6页
Seasonal rainfall predictability over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23-year(1981-2003) retrospective forecasts by 10 climate models from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 Seasonal rainfall predictability over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23-year(1981-2003) retrospective forecasts by 10 climate models from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Climate Center(APCC) multi-model ensemble(MME) prediction system.It is found that the summer rainfall variance in this basin is largely internal,which leads to lower rainfall predictability for most individual climate models.By dividing the 10 models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boundary conditions including observed,predicted,and persistent SSTs,the MME deterministic predictive skill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is investigated.It is shown that the MME is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the current seasonal forecast skill.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ME averaged over predicted SST models has the highest rainfall prediction skill,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model's capability in reproducing the observed dominant modes of the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Huaihe River basin.This result can be further ascribed to the fact that the predicted SST MME is the most effective model ensemble for captu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and the SST anomalies(SSTAs) in equatorial oce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forecast multi-model ensemble predictive skill Huai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PRELIMINARY DISCUSSIONS OF BASIC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RAINING SEASONS IN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ST ANOMALIES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绍东 王谦谦 钱永甫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3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Basic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concerning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raining seasons over regions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It finds that the regions are the earliest in eastern Chi... Basic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concerning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raining seasons over regions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It finds that the regions are the earliest in eastern China where raining seasons begin and end. Precipitation there tends to decreas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aters bounded by 9(S -1(S, 121(E - 129(E are the key zones of SST anomalies that affect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se regions over May ~ July in preceding years. Long-term air-sea interactions make it possible for preceding SST anomalies to affect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that come afterwards, causing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raining seasons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in subsequent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raining seasons of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SST anomalies corre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