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孤儿形象
1
作者 徐杰 项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4期60-64,共5页
本文通过对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的解读,分析了小说中孤儿形象的呈现,具体包括对克拉拉、乔西、里克、母亲克丽西与父亲保罗等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的剖析。在社会和人际关系被科技严重异化的背景下,小... 本文通过对石黑一雄的《克拉拉与太阳》的解读,分析了小说中孤儿形象的呈现,具体包括对克拉拉、乔西、里克、母亲克丽西与父亲保罗等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的剖析。在社会和人际关系被科技严重异化的背景下,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孤独生命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摆脱孤独所带来的恐惧与困扰。科技发展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对社会与个人都是严峻的挑战,人类应重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信任,共同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全方位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拉与太阳》 石黑一雄 孤儿形象
下载PDF
狄更斯笔下的孤儿形象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世梅 田祥斌 《青海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狄更斯笔下的孤儿形象,令人难忘。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各种类型孤儿的不同命运,目的是为了唤起社会对孤儿的同情、关心、爱护和帮助。狄更斯疾恶如仇,对社会的罪恶势力冷嘲热讽,暴露了社会的丑恶面。他描述了儿童的处境和遭遇,... 狄更斯笔下的孤儿形象,令人难忘。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各种类型孤儿的不同命运,目的是为了唤起社会对孤儿的同情、关心、爱护和帮助。狄更斯疾恶如仇,对社会的罪恶势力冷嘲热讽,暴露了社会的丑恶面。他描述了儿童的处境和遭遇,从多方面剖析了他们的迫切要求,向社会呼吁要关心孩子们的成长,这正是狄更斯斯小说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孤儿形象 文学研究 英国 小说
下载PDF
文学图式视阈下《雾都孤儿》中奥利弗孤儿形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艳华 刘风光 《外语教育研究》 2018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学图式理论对于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解的作用举足轻重。本研究以狄更斯的早期代表作《雾都孤儿》为语料,以孤儿奥利弗为对象,基于文学图示运作模式,对奥利弗孤儿形象进行阐析。研究发现,奥利弗孤儿形象具体体现为三种基本文学图式,即图... 文学图式理论对于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解的作用举足轻重。本研究以狄更斯的早期代表作《雾都孤儿》为语料,以孤儿奥利弗为对象,基于文学图示运作模式,对奥利弗孤儿形象进行阐析。研究发现,奥利弗孤儿形象具体体现为三种基本文学图式,即图示增长—灾连祸接、图示调整—祸福相依、图示重构—灾过福存。本研究从认知诗学的角度,为奥利弗孤儿形象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都孤儿 奥利弗 孤儿形象 文学图示理论
下载PDF
淮剧《程婴救孤》中孤儿形象的塑造——我演孤儿赵武一角的表演体会
4
作者 姜岚 《剧影月报》 2012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在戏曲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作为一名淮剧演员,从艺30年来,我曾在20多部剧目中塑造过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现代戏《三放吊桥》中的村姑小兰、《巡按斩父》中的张志英、《清风亭》中的张继宝、《李三娘》中的咬脐郎... 在戏曲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作为一名淮剧演员,从艺30年来,我曾在20多部剧目中塑造过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现代戏《三放吊桥》中的村姑小兰、《巡按斩父》中的张志英、《清风亭》中的张继宝、《李三娘》中的咬脐郎等。2010年,我们兴化市淮剧团以宏大的演出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演员 《程婴救孤》 孤儿形象 表演体会 人物形象 《清风亭》 《李三娘》 2010年
下载PDF
新世纪华语电影中的“孤儿”形象
5
作者 于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银幕上的"孤儿"形象作为影像世界中无法消除的盲点,在以往的研究中缺乏对其背后指涉的社会、家国意义的分析。当我们重新审视"孤儿"形象时,一方面,作为传统观念中的"离散者",他们以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 银幕上的"孤儿"形象作为影像世界中无法消除的盲点,在以往的研究中缺乏对其背后指涉的社会、家国意义的分析。当我们重新审视"孤儿"形象时,一方面,作为传统观念中的"离散者",他们以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弱势形象出现;另一方面,电影以"孤儿奇观"的构建及现实问题的规避,完成了对于真实尖锐社会矛盾的虚焦。本文以一种二次"发现"的视点,对新世纪以来出现在华语电影中的"孤儿"形象进行探究,探寻隐藏于影像文本后的社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形象 现实主义 文化隐喻 回归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古代文学孤儿故事研究综述
6
作者 王立 黄静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2-36,44,共6页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有关孤儿题材的作品可谓层出不穷。然而以文学主题史的视点看,孤儿形象研究,却与其文本实际及文化史地位并不相称,直到近二十年相关研究仍很不系统,基本上局限在某些单个作家、单个作品、单个形象阐释等方面,总体...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有关孤儿题材的作品可谓层出不穷。然而以文学主题史的视点看,孤儿形象研究,却与其文本实际及文化史地位并不相称,直到近二十年相关研究仍很不系统,基本上局限在某些单个作家、单个作品、单个形象阐释等方面,总体上仍未能上升到一种群体关怀的体系和高度,而且孤儿形象常常掩盖在故事情节之下,很少作为故事的行为主体受到关注。寡母抚孤、孝子寻亲、遗孤复仇这些文本中的孤儿形象,可以作为一个群体,在多学科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更为广泛深入地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形象 寡母抚孤 孝子寻亲 复仇 学术史 主题学
下载PDF
从几个孤儿的成长看狄更斯的道德教育思想
7
作者 周春天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6-40,共5页
从狄更斯小说中几个孤儿的不同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探讨了狄更斯的道德教育思想。认为狄更斯在几个孤儿的成长经历中,为他们提出了一个符合狄更斯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要求,树立了一个孤儿们借鉴和模仿的道德榜样,设立了一个相互对立的道... 从狄更斯小说中几个孤儿的不同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探讨了狄更斯的道德教育思想。认为狄更斯在几个孤儿的成长经历中,为他们提出了一个符合狄更斯道德价值观念的道德要求,树立了一个孤儿们借鉴和模仿的道德榜样,设立了一个相互对立的道德环境培养孤儿们评价善恶的能力,使孤儿们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展示道德教育的伟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小说 孤儿形象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一个被忽视的美国文学主题——试论《喧哗与骚动》所蕴含的“孤儿状态”
8
作者 宛磊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X期92-94,共3页
美国文学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即孤儿形象。这是具有象征性的美国个性。因为“孤儿状态”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状态:众所周知,美国民族是由移民即失去根的人所组成的民族、失去双亲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象征着一个强有力的经历。奥斯卡·... 美国文学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即孤儿形象。这是具有象征性的美国个性。因为“孤儿状态”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状态:众所周知,美国民族是由移民即失去根的人所组成的民族、失去双亲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象征着一个强有力的经历。奥斯卡·汉德林曾尖锐地指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家庭中父母的权威没有了,这一代与那一代的联结也就没有了,甚至当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失去父母时便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文学主题 福克纳 象征性 美国文学 孤儿形象 父亲形象 状态 昆丁 美国式
下载PDF
简论蒙古族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乌云巴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9-94,38,共7页
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是较发达的文化民族之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并创造了与此相应的文学艺术。研究和总结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在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蒙古族是较发达的文化民族之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并创造了与此相应的文学艺术。研究和总结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审美意识 蟒古斯 孤儿形象 史诗 蒙古人 古典文学 巴特 审美范畴 艺术意识
下载PDF
王安忆的“人学”——论王安忆对“人”的思考
10
作者 杜学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王安忆的创作中曾出现过许多孤儿的形象,这些形象在王安忆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们是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王安忆笔下的孤儿形象还带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她用一系列孤儿的形象反映了现代... 王安忆的创作中曾出现过许多孤儿的形象,这些形象在王安忆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们是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隐喻。王安忆笔下的孤儿形象还带有鲜明的现代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她用一系列孤儿的形象反映了现代人的孤独和迷惘的情绪,反映了现代人在多重价值观选择面前困惑和无所适从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人学 文学评论 孤儿形象 审美价值 人类生存状态 价值观 小说
下载PDF
爱的信念和艺术──谈航鹰“普爱山庄”中篇系列
11
作者 盛英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40,64,共6页
关键词 普爱 “爱”与“美” 孤儿 孤儿形象 多雨季节 孩子们 白蝴蝶 儿童村 《麦田里的守望者》 信念
下载PDF
孤儿故事特色浅谈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瑞华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园地里,孤儿故事是一朵奇艳的花,具有独特的风格,我国各少数民族,特别喜爱孤儿故事,经常用它来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孤儿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深.孤儿是社会动乱和自然灾害的产物.因此,孤儿故事的产生与流传,有...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园地里,孤儿故事是一朵奇艳的花,具有独特的风格,我国各少数民族,特别喜爱孤儿故事,经常用它来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孤儿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深.孤儿是社会动乱和自然灾害的产物.因此,孤儿故事的产生与流传,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有没有孤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形象 故事 少年儿童 社会根源 自然灾害 民间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 原始社会 哈尼族 劳动人民
原文传递
中国故事的跨媒介改写——以《赵氏孤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昊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3,共5页
在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其文本生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勾连,有着依托传统的别样生命力。由田沁鑫和林兆华执导的当代话剧《赵氏孤儿》对传统戏曲文本进行了改写。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 在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其文本生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勾连,有着依托传统的别样生命力。由田沁鑫和林兆华执导的当代话剧《赵氏孤儿》对传统戏曲文本进行了改写。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以戏曲故事为原始文本,运用电影独特的影像叙事方式,将传统戏曲所蕴含的宏大叙事消解在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中。这种跨越戏曲、话剧、电影三重呈现方式的同源性文本改写,无疑对不同时代下的文本差异性表达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内涵进行了相应的磨合与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改写 孤儿形象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女性意识和媒介关注: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谢采贞与《孤雏悲声》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功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3-106,共4页
本文搜集了20世纪20年代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女明星兼导演谢采贞及电影《孤雏悲声》的评论和报道,以及南星影片公司对《孤雏悲声》的宣传广告。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都市现代性变革的背景下,结合新闻媒介的报道,审视"中国第一位女导演&q... 本文搜集了20世纪20年代报刊杂志等媒体对女明星兼导演谢采贞及电影《孤雏悲声》的评论和报道,以及南星影片公司对《孤雏悲声》的宣传广告。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都市现代性变革的背景下,结合新闻媒介的报道,审视"中国第一位女导演"谢采贞及其作品,期冀将这位被"正史"遗忘多时的女性电影工作者重新带入电影研究的视野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导演 女性运动 孤儿形象 情节剧
原文传递
译林新书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
15
作者 狄更斯 宋兆霖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 狄更斯 宋兆霖 孤儿形象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一出好戏催发一棵新苗──谈顾奇军在沪剧《明月照母心》中的表演
16
作者 褚伯承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24,共3页
一出好戏催发一棵新苗──谈顾奇军在沪剧《明月照母心》中的表演褚伯承一出好戏能催发一棵新苗。沪剧《明月照母心》演出的成功,使在这个戏里扮演孤儿玲玲的年仅18岁的戏校学生顾奇军脱颖而出,声誉鹊起。1991年5月,这个戏赴... 一出好戏催发一棵新苗──谈顾奇军在沪剧《明月照母心》中的表演褚伯承一出好戏能催发一棵新苗。沪剧《明月照母心》演出的成功,使在这个戏里扮演孤儿玲玲的年仅18岁的戏校学生顾奇军脱颖而出,声誉鹊起。1991年5月,这个戏赴扬州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剧 明月 新苗 安徒生童话 戏校 戏曲现代戏 孤儿形象 人物性格 艺术欣赏 演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