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萍 于情 +1 位作者 郭少芹 李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2期10489-1049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2在天津市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训练的孤独症患儿85例,年龄2岁2个月~6岁1个月,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进行训练,设计... 目的:观察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2在天津市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训练的孤独症患儿85例,年龄2岁2个月~6岁1个月,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运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进行训练,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内容包括:语言、模仿、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7个方面。每周训练30~40h,3个月为1个疗程,患儿训练3~12个月不等。分别于训练前、后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包括5个能区,计算每个能区的发育商及平均发育商,发育正常儿童的平均发育商≥85)、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分5大因素57条项目,按其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记4,3,2,1分,相加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表明孤独症行为严重程度的高低)、孤独症评定量表(共设14项行为表现,每项根据表现的程度及频率记0,1,2分,相加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表明疾病程度的高低)对患儿进行评估。于治疗后3个月对完成训练后能联络到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结果:85例孤独症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孤独症患儿训练后Gesell发育检查各能区发育商及平均发育商均高于训练前(P<0.01);训练后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前(P<0.01);训练后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低于训练前(13.96±3.81,20.96±3.48,t=-11.18,P<0.01)。②训练完成后3个月对能联系到的48例当地患儿进行随访发现,有43例仍继续进步,其中29例入正常幼儿园或小学。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治疗 儿童发育 行为训练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孤独症患儿前护理对策效果评估
2
作者 谢小梅 涂超群 +3 位作者 乔坤 黄琴凤 钟敏珍 龙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5985-5985,5997,共2页
选择1996-01/2004-12在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北大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孤独症患儿73例,平均(6±2)岁,所有患儿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针对2000年以后就诊的43例患儿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即特殊护理组;于2... 选择1996-01/2004-12在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北大医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孤独症患儿73例,平均(6±2)岁,所有患儿及家属都被告知实验目的并同意参加。针对2000年以后就诊的43例患儿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即特殊护理组;于2000年以前就诊的30例患儿未采用此类护理方法,即对照组。两组的高压氧治疗频率和疗程完全相同,仅存在护理方法的差异。特殊护理组针对孤独症的临床表现及高压氧治疗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并发症(气压伤、氧中毒、幽闭综合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73例孤独症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特殊护理组完成高压氧治疗的总次数(2588次)明显较对照组(1473次)高。特殊护理组所有患儿于第11次治疗时均无哭闹现象,均按医嘱要求完成高压氧治疗,无一例发生高压氧治疗并发症。提示孤独症患儿接受高压氧治疗,需要特殊的干预措施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性障碍/治疗 高压氧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短期住院个体化培训与家庭培训的对照
3
作者 陈劲梅 张纪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108-109,共2页
观察属于儿童心理广泛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特教培训方法短期住院个体化培训与家庭培训疗效差异。方法:纳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1998-10/2001-05期间部分住院个体化培训患儿和跟踪随访家庭培训患儿77例,住院个体化... 观察属于儿童心理广泛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特教培训方法短期住院个体化培训与家庭培训疗效差异。方法:纳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1998-10/2001-05期间部分住院个体化培训患儿和跟踪随访家庭培训患儿77例,住院个体化培训患儿40例和家庭培训患儿37例。住院个体化培训组由专业孤独症培训师根据患儿症状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每位教师全日负责培训1位患儿,内容涉及言语、社交、行为、认知、生活自理等。家庭培训组主要由父母根据培训师的指导建议,在家自行培训。培训时间3~4个月。均于短期培训前后分别接受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参与者共77例均进入数据分析。①两组患儿培训前,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总分及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认知、社会/自制3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39~1.517,P>0.05)。②培训后,住院个体化培训组较培训前病情全面缓解,包括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总分及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认知、社会/自制分等(t=2.469~6.008,P<0.05)。而家庭培训组除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因子较培训前无改善(t=1.383,P>0.05)外,其他量表分亦显著下降(t=2.427~4.902,P<0.05)。③培训后,住院个体化培训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较家庭培训组低(t=2.508,P<0.05),住院个体化培训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独立和社会/自制因子分较家庭培训组高(t=1.803~2.205,P<0.05)。结论:短期家庭培训和住院个体化培训都可能对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对于孤独症儿童独立能力的改善,住院个体化培训疗效优于家庭培训,提示对孤独症社会能力的改善需要采用多方位的策略完成,而不能孤立于社会或集体之外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障碍/康复 孤独性障碍/治疗 行为疗法/方法 儿童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