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丁维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525-2530,共6页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心脏疾病,此疾病通常发生在无明显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在年轻人员中的发生率更高。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房颤中的一种,此疾病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临床发病率和预后效果差异性较大。从实际发展情...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心脏疾病,此疾病通常发生在无明显心脏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在年轻人员中的发生率更高。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房颤中的一种,此疾病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临床发病率和预后效果差异性较大。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对此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明确和掌握,有利于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从而提高临床的治疗预后效果,对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临床以往研究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关于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危害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倪爱珍 王荣 +9 位作者 梁波 诸旭霞 林捷 项菁 唐丽娟 王益敏 何玲珠 周秦蜀 刘懿 杨奕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0-261,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 94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病例组 )和 13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 (对照组 ) ,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KCNE1序列。在获得G116A多态性的基础上 ,采用关联研究分析KCNE1基因... 目的 探讨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 94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病例组 )和 13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 (对照组 ) ,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KCNE1序列。在获得G116A多态性的基础上 ,采用关联研究分析KCNE1基因型与心房颤动表现型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GA、GG和AA基因型的差异无显著性 (GA :4 8对 37,GG :72对 5 4 ,AA :10对 3;χ2 =1.5 6 8,P >0 .0 5 )。结论 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El基因 孤立性心房颤动 PCR直接测序 AA基因型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宋义祥 高会远 +1 位作者 郭五虎 陈丽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1,共4页
孤立性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在心房颤动中所占比例较小,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故对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较少。文中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及治疗等方面对LA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与 P 波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怡 岳梅 孟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 P 波离散度(P_d)的关系。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分析3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孤立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RR 间期的标准差、低频段功率...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 P 波离散度(P_d)的关系。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分析3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孤立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RR 间期的标准差、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以及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和24小时时域指标:全部 RR 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 RR 间期的标准差、相邻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 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并计算 P 波最大宽度与 P 波离散度,再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进行比较,可见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5分钟 RR 间期的标准差、高频段功率较发作后5分钟增高(P<0.05),而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频段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②24小时时域分析显示房颤绀的全部 RR 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 RR 间期的标准差、相邻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 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房颤组的 P 波最大宽度、P 波离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房颤组的全部 RR 间期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 RR 间期的标准差、相邻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 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与 P 波最大宽度、P 波离散度旱正相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特别在发作前迷走神经张力有明显增强,并且其 P 波最大宽度、P 波离散度显著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心率变异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血栓检出率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昕 刘晓惠 +2 位作者 马长生 董建增 程晓静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年龄<60岁、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病史的孤立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方法 登记2004年1月至2004年11月来本院住院并行食管超声检查的113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 目的 观察年龄<60岁、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病史的孤立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方法 登记2004年1月至2004年11月来本院住院并行食管超声检查的113例房颤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栓塞史的合并情况。登记患者的左房大小、左室功能情况及经食管超声检查是否存在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以及行食管超声检查时是窦性心律还是房颤心律。结果 本组资料中,男77例(68. 1% ),阵发性房颤99例(87. 6%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 3±12. 3岁。年龄在60岁以下的孤立性房颤患者59例(52. 2% ),食管超声左房血栓的检出率为16. 9%,左房血栓或左房自发显影检出率为28. 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周围血管血栓栓塞病史等任何一项危险因素或年龄≥60岁者与年龄<60岁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P=0. 827,P=0. 903)。窦性心律和房颤时行食管超声检查左房血栓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P=0. 385)。合并危险因素个数和左房大小与左房血栓检出率有显著相关(P<0. 0001)。结论 即使是孤立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左房自发显影的检出率也非常高,这些患者潜在血栓栓塞的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房血栓 检出率 心房颤动患者 孤立性心房颤动 2004年1月 经食管超声检查 自发显影 房颤患者 心力衰竭 血栓栓塞 左房大小 心律 危险因素 阵发房颤 60岁 高血压 糖尿病 病例资料 左室功能 平均年龄 周围血管 检查时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应变率与房内传导时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春艳 赵树梅 +3 位作者 李莉 刘杰昕 张谦 沈潞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的左房心肌应变特点及总的心房传导时间(PA-TDI)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LAF患者作为LAF组,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定PA-TDI... 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的左房心肌应变特点及总的心房传导时间(PA-TDI)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LAF患者作为LAF组,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定PA-TDI间期,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技术对左房心房肌的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F组左房心肌的左室收缩期应变率(SRs)和左房收缩期应变率(SRa)明显降低(均为P<0.01)。对照组左房心肌SRs与PA-TDI间期呈负相关(r=-0.436,P=0.002),左房心肌SRa与PA-TDI间期呈正相关(r=0.377,P=0.01)。LAF组左房心肌SRs与PA-TDI间期呈负相关(r=-0.468,P=0.001),左房心肌SRa与PA-TDI间期呈正相关(r=0.390,P=0.00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DI可独立预测LAF发生(OR:1.28,95%CI:1.02~1.54,P=0.005)。结论 LAF患者左房应变率降低,PA-TDI间期延长;反映左房结构的应变率指标与反映左房电重构的PA-TDI间期呈正相关;PA-TDI是L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应变率 总的心房内传导时间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洪晋 刘小慧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83-385,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继发于高血压、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原发性心房颤动或"孤立性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以往研究认为,LAF患者血...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继发于高血压、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伴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原发性心房颤动或"孤立性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以往研究认为,LAF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小,预后良好,但临床上不难见到,LAF患者并发血栓栓塞事件的情况,人们逐渐发现LAF预后并非“良好”,同样应该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定义 预后 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学
下载PDF
HAN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新 刘念 +3 位作者 郭丽珠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HAND1基因5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汉族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354例与社区健康对照人群379例,采用Sequenom飞行质谱平台进行SNP... 目的:分析汉族人群HAND1基因5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汉族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354例与社区健康对照人群379例,采用Sequenom飞行质谱平台进行SNP位点基因分型,采用Plink软件进行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分析。结果:HAND1基因rs1846966的GG基因型频率(隐性模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207,P=0.0426)。男女患者的等位基因分布无差别。阵发性心房颤动亚组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亚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ND1基因rs1846966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与汉族人群中与孤立性心房颤动易感性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HAND1 单核苷酸多态 转录因子
下载PDF
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运田 胡大一 +3 位作者 焦杨 商丽华 李洁 吴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1期30-30,共1页
6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和合用组。前者口服莫雷西嗪 ,后者除莫雷西嗪外 ,口服美托洛尔。经 6个月随访 ,单用组和合用组有效率分别为 71.4 %和 75.0 % (P >0 .0 5) ,合用组房颤发作时的平均心室率较单用... 6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和合用组。前者口服莫雷西嗪 ,后者除莫雷西嗪外 ,口服美托洛尔。经 6个月随访 ,单用组和合用组有效率分别为 71.4 %和 75.0 % (P >0 .0 5) ,合用组房颤发作时的平均心室率较单用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莫雷西嗪合用美托洛尔治疗孤立性房颤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雷西嗪 联合 美托洛尔 治疗 孤立性心房颤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莫雷西嗪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
10
作者 李运田 胡大一 +5 位作者 焦杨 商丽华 李洁 王宏宇 刘文玲 赵明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5期371-371,共1页
观察莫雷西嗪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和安全性。 56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口服莫雷西嗪。经 6个月随访 ,总有效率6 7.9%。服药前后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不影响继续治疗 ,无促心律失常事件发生... 观察莫雷西嗪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疗效和安全性。 56例孤立性房颤患者口服莫雷西嗪。经 6个月随访 ,总有效率6 7.9%。服药前后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不影响继续治疗 ,无促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 :莫雷西嗪治疗孤立性房颤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莫雷西嗪 孤立性心房颤动 副作用 治疗
下载PDF
发生孤立性心房颤动的风险评估
11
作者 臧小彪 张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739-74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一类:孤立性房颤最初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年龄<60岁,并且临床及心脏超声学未发现心肺疾病的一类房颤,这种定义至今仍在沿用。相比于广泛存在基础疾病的房颤,孤立性房颤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预测指标。关于孤立性房颤... 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一类:孤立性房颤最初是用来描述发生在年龄<60岁,并且临床及心脏超声学未发现心肺疾病的一类房颤,这种定义至今仍在沿用。相比于广泛存在基础疾病的房颤,孤立性房颤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和预测指标。关于孤立性房颤的临床试验及病情进展、治疗和预后的信息均较少。现着重于论述孤立性房颤风险因素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评估、诊断这种特殊形式的房颤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窦性心动过速伴孤立性心房颤动1例
12
作者 张丽萍 李志勤 熊霖 《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3-234,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孤立性心房颤动 QRS波群 心电图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军 饶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409-411,共3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而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在临床上都有确切的病因。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指患者年龄<60岁,在排除了心肺疾病及高血压后的心房颤动。通常这种心律失常出现在比较年轻的患者当中,且大量的临床证据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而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在临床上都有确切的病因。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指患者年龄<60岁,在排除了心肺疾病及高血压后的心房颤动。通常这种心律失常出现在比较年轻的患者当中,且大量的临床证据证明其预后良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对孤立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最新认识。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确切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14
作者 蔡磊 曲秀芬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2期2395-2399,共5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并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长期服用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不佳及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产生不良反...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并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长期服用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不佳及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其更能严格的控制心率以及维持窦性心律,并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导管消融术在肺静脉电隔离基础上治疗心房颤动,亦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RP、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金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1171-1172,共2页
目的观察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和IL 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入院的1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群,抽取血样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RP和IL 8和抗炎因子IL 10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体检人... 目的观察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8和IL 10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入院的1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人群,抽取血样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RP和IL 8和抗炎因子IL 10水平变化。结果与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IL 8水平呈显著增高,但抗炎症因子IL 10呈显著降低(P<0.05);此外,在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房颤亚型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和IL 6浓度依次递增,而抗炎因子IL 10浓度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以及自我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C 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及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嘉荣 陈宣佑 +2 位作者 高丽 李晓静 王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孤立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房增大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HD和PAF患者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右房左...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孤立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房增大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HD和PAF患者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右房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包括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及P波前容积)、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AF组患者左、右房的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均大于CHD组和正常对照组,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均小于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D组患者左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D组右房上下径、左右径及主动射血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大容积和P波前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应变和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全面、准确地评价CHD和PAF患者心房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变化。CHD和PAF均可导致患者左、右房增大,且PAF造成的心房增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心房颤动 孤立 心房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与KCNE基因家族
17
作者 张菡 陈晓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6期719-720,共2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总发病率为0.4%,60岁以上的人群高达8%。据统计,AF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提高2~6倍,病死率增加2倍。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基因家族 KCNE 脑血管意外 心律失常 总发病率 发生率 病死率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利钠肽和脑利钠肽水平不一致
18
作者 Ellinor P.T. Low A.F. +1 位作者 Patton K.K. 宁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59-59,共1页
We sought to characteriz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a cohort of rigorously characterized subjec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AF).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are sensitive b... We sought to characteriz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a cohort of rigorously characterized subjec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AF).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are sensitive biomarkers of cardiac contractile dysfunction. Both peptid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elevated in cohorts with AF, but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cluded subjects with underlying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We studied these hormones in 150 subjects with lone AF. Study subjects had electr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at least one episode of AF and a structurally normal heart on echocardiography. Subjects were excluded if they had a history of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cardiomyopathy, significant valvular disease, hyperthyroidism, or hypertension that preceded the onset of AF. Control subjects were obtained from a healthy outpatient primary care population. Plasma pro-ANP and N-terminal pro-BNP(nt-pro-BNP)leve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mmunoassays. A total of 150 serial subjects with lone AF were enrolled and studied, the majority during normal sinus rhythm. Median levels of nt-pro-BNP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subjects with lone AF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166 vs. 133 fmol/ml, p=0.00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ANP levels between subjects with lone AF and control subjects(1,730 vs. 1,625 fmol/ml, p=0.90). Discordant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this homogeneous population of subjects with lone AF. This biomarker pattern, which is present even in sinus rhythm, may represent an underlying subclinical predisposition to this common arrhyth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脑利钠肽 正常窦心律 心脏收缩功能 心肌梗死病史 风湿心脏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心瓣膜病 心肌病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左胸径路微创外科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南 丁芳宝 +4 位作者 陈寅 姜兆磊 胡丰庆 肖海波 梅举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们为55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微创手术,只需在左侧胸壁作3个操作孔,不仅可以完成双侧环肺静脉隔离、部分自主神经节消融和左心耳切除,还可在直视下对左心房进行线性消融,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 孤立性心房颤动 微创外科治疗 左胸径路 肺静脉隔离 自主神经节 微创手术 心耳切除 线消融
原文传递
具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的阵发孤立性心房颤动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健 孟素荣 +1 位作者 贾满盈 吴平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心电图 阵发孤立性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