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疗分析
1
作者 刘思江 唐晓平 +3 位作者 赵龙 李峥 肖尧 段宗锟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门诊或电话随...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80个月,平均2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SFT/HPC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颅外转移等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化疗,且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 手术 放疗
下载PDF
小脑半球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报告
2
作者 彭玉洋 严静 +1 位作者 黄丽媛 郭兴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通常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内,颅内少见,且发生于颅内的SFT/HPC多位于颅内脑外,原因是它们多起源于脑膜,通常作为颅内脑外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一。本文将报...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通常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内,颅内少见,且发生于颅内的SFT/HPC多位于颅内脑外,原因是它们多起源于脑膜,通常作为颅内脑外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一。本文将报道1例位于小脑半球内的SFT/HPC,发病部位不典型,缺乏特异的影像学征象,术前很难常规考虑SFT/HPC的诊断,因此误诊为其他常见的脑实质肿瘤。本文通过介绍此病例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手段等,为脑实质肿瘤诊断治疗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中STAT6、PAX8和CD3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3 位作者 岑红兵 袁晓露 夏丹萍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脑膜组织中STAT6(单/多克隆)、PAX8及CD34的表达。比较STAT6、PAX8和CD34在诊断M-HPC及其相似肿瘤中的价值。结果不论单/多克隆抗体,26例M-HPC中STAT6均呈弥漫核强阳性,阳性率为100%(26/26);57.7%(15/26)的SFT/脑膜HPC中PAX8呈核阳性;92.3%(24/26)的M-HPC中CD34呈膜阳性;而在其他类型肿瘤及脑膜组织中所有抗体均阴性。相比PAX8和CD34,STAT6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M-HPC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软组织肿瘤。特别是不典型病例,其形态学谱容易与其他间充质肿瘤混淆。相比PAX8和CD34,STAT6单/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更好地阐明M-HPC的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 单克隆/多克隆抗体 STAT6 PAX8 CD34
下载PDF
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袁媛 宋欣 桂秋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分类、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5—2016年间诊断为脑膜SFT/HP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讨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分类、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5—2016年间诊断为脑膜SFT/HP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4.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影像学检查均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与脑膜关系密切,并可出现"鼠尾征"。组织学均表现为富含分支血管的梭形细胞肿瘤,不同等级肿瘤分别有其相对应特征性的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示NAB2-STAT6基因融合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典型的STAT6核强(+),CD34、vimentin和bcl-2不同程度的(+),网织纤维染色阳性。结论脑膜SFT/HPC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改变、特殊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STAT6特异的细胞核强(+)等特点,并需与脑膜瘤等肿瘤相鉴别。对于Ⅱ、Ⅲ级的HPC外科手术切除辅以术后放疗为首选治疗方案。同时,由于该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脑外转移的风险,需密切随访以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 NAB2-STAT6基因融合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伴肾脏等多发转移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邵立伟 朱凤伟 +3 位作者 宋欣 曹晨 石怀银 刘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伴肾脏等多器官转移4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分级、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5—2017年诊断为颅内SFT/HPC伴肾脏等多发转移患者4例,观察其临床、影像...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伴肾脏等多器官转移4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分级、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5—2017年诊断为颅内SFT/HPC伴肾脏等多发转移患者4例,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2例,发生肾脏等多发转移的中位年龄45.5岁(29~53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体检发现肾脏占位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肾、肺、肝等血供丰富的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富含分支血管的短梭形细胞肿瘤,细胞形态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卵圆形,具有非典型性,核分裂象多少不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典型的STAT6胞核强(+)以及CD34、PR、vimentin、bcl-2不同程度(+),网织纤维染色可见丰富的网状纤维围绕单个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团。结论 1例患者脑膜SFT/HPC术后6年复发,1例患者脑膜SFT/HPC术后11年(在转移之后)复发,2例患者无复发。4例患者分别于脑膜SFT/HPC术后13、10、12、5年发生包括肾脏等多发脏器转移。颅内SFT/HPC具有高复发和颅外转移的风险。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辅以术后放疗为该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宏浩 黄庆玖 +5 位作者 陈永严 刘翔 杨坤 胡新华 张锐 张玉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9.5±13.9)岁,中位年龄50岁;病...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9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9.5±13.9)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数天至2年;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头颅CT或MRI复查显示,16例患者肿瘤全切除,3例患者肿瘤次全切除。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2个月,平均为(46.0±37.9)个月,其中6例患者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60~79个月,平均(72.0±7.1)个月;无患者发生颅外及颅内远隔部位转移。至最后随访时,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6.4%,次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100%,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复发率为20%,未放疗患者的复发率为33.3%,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SFT/HPC临床少见、病程较短;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近期效果良好,而远期复发率较高;肿瘤全切除可明显减少术后复发率;术后放疗对复发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临床表现 显微手术 放射治疗 复发
下载PDF
头部额叶间变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鸥 杜国波 谭榜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6期2943-2946,共4页
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2016)将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及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重新界定为一类疾病[1],为来源于脑膜间叶组织的颅内脑外肿瘤,属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 神经系统肿瘤分类(WHO-2016)将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及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重新界定为一类疾病[1],为来源于脑膜间叶组织的颅内脑外肿瘤,属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罕见。该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中<1%[2,3],多为良性,恶性及间变性极为罕见。现报道收治的1例脑间变SFT,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 诊断 STAT-6 放疗
下载PDF
126例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婉妮 王映梅 +1 位作者 李青 张丽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西京医院病理科2006-10-13—2020-06-10诊断的126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FT/HPC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西京医院病理科2006-10-13—2020-06-10诊断的126例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SFT/HPC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并获取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中位年龄44岁(范围2~71岁),平均年龄44.8岁,临床表现与发病部位有关,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性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MRI示:不规则或类圆形等或稍高或稍低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FLAIR呈稍高信号。根据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分级标准,Ⅰ级9例,Ⅱ级60例,Ⅲ级57例,其中Ⅱ级和Ⅲ级的病例细胞密度增加,异型性明显,多出现显著的间质玻璃样及黏液样变性、水肿、肿瘤性坏死、出血等,常见颅骨和脑组织侵犯等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STAT6(41/47,87.23%)表现为典型的核强(+),CD34(114/121,94.21%),19例为局灶(+),其余均为胞质强(+),CD99(75/86,87.21%)、Bcl-2(82/98,83.67%)、vimentin(70/75,93.33%)不同程度(+)。PR(19/56,33.93%)、EMA(18/112,16.07%)、S-100(4/87,4.60%)、SMA(6/52,11.54%)均为局灶(+),Ki-67增殖指数1%~90%,GFAP、desmin均(-)。94例获得随访信息,随访时间为术后0.5~228个月,其中39例无病生存;45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6例因病去世;10例出现转移,同时8例伴复发,其中2例因病去世。结论SFT/HPC为中枢神经系统较少见的肿瘤,多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标记STAT6为其诊断特异而敏感的指标。该肿瘤的临床预后除了与WHO的三级分级系统相关,同时组织形态出现显著的间质玻璃样及黏液样变性、水肿、肿瘤性坏死、出血以及侵犯颅骨和脑组织的病例,更易出现复发及转移。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有必要将该形态学特征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STAT6 预后分析
下载PDF
7例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祖平 郭庆喜 杨成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714-717,720,共5页
目的 讨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7例颅内SFT/HPC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2岁(38~59岁)。临床症状多为... 目的 讨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7例颅内SFT/HPC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2岁(38~59岁)。临床症状多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颅内高压等;MRI/CT示与脑膜关系密切,为富于血供肿瘤,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5例为WHOⅡ级,镜下见肿瘤细胞丰富,由梭形或多角形细胞构成,间质富含薄壁“鹿角状”血管及胶原纤维,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车幅状或同心圆样排列,核分裂象0~3个/10HPF;2例为WHOⅢ级,镜下见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8~10/10HPF。免疫组化结果示7例CD34、vimentin、STAT6(+)(7/7,100%),CD99(5/7,71.4%)及bcl-2(4/7,57.1%)部分(+),PR及EMA分别有1例(+),S-100、SMA均为(-),Ki-67(2%~10%)。随访13~87个月,2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1例术后72个月复发并发生肺转移死亡。结论SFT/HPC为颅内罕见肿瘤,与脑膜关系密切,组织学形态多变,STAT6阳性可为特异性指标。应结合免疫组化、融合基因检测与脑膜瘤等鉴别。术后可复发转移,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STAT6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病理学探讨
10
作者 杨玉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4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上细胞稀疏区与细胞密集区交织,瘤细胞之间有玻变的胶原沉积...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4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上细胞稀疏区与细胞密集区交织,瘤细胞之间有玻变的胶原沉积和丰富的分枝状血管分布,瘤细胞为梭形或椭圆形,形态温和良善至轻—中度异型,胞浆少,核空泡状,可见肿瘤性坏死或黏液样变,核分裂无、偶见至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恒定表达STAT6,选择性表达CD34、CD99、Bcl-2、EMA、S-100,Ki-673%~35%阳性,不表达PR、CKpan、HHF-35、SOX、DOG-1、CD117、STR2A。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是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部分为良性,当肿瘤出现细胞密度增高、明显异型、坏死及核分裂增多时,具有侵袭性行为,应视为恶性肿瘤,因此对此类肿瘤必须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免疫组化 病理学
下载PDF
隐匿性肿瘤细胞在pN0期胃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婵娟 吴仲平 陈仲华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8-123,134,共7页
目的探究隐匿性肿瘤细胞(OTC)在淋巴结转移阴性(pN0)胃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pN0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57枚术中分离淋巴结... 目的探究隐匿性肿瘤细胞(OTC)在淋巴结转移阴性(pN0)胃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收治的73例pN0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57枚术中分离淋巴结中OTC的检出率,分析OTC对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影响。结果73例患者中有30例(41%)检测出OTC阳性,其中20例检测出微转移(MM),10例仅检测出孤立肿瘤细胞(ITC)。术中共分离1257枚淋巴结,其中90枚淋巴结呈OTC阳性。在20例MM阳性患者中,受累淋巴结数目为70枚,每例患者平均3.5枚。在10例仅有ITC的患者中,受累淋巴结数目为20枚,每例患者平均2.0枚。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分化类型、淋巴管浸润、OTC、MM、ITC均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OTC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其中ITC阳性组为73个月,MM阳性组为63个月,而OTC阴性组为93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OTC阴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OTC阳性组。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TC阳性组及MM阳性组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OTC阴性组。结论在部分pN0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中OTC的检出率较高,且OTC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隐匿性肿瘤细胞 淋巴结微转移 孤立肿瘤细胞
下载PDF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误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殷敏敏 徐丽艳 余永强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MR)表现,提高术前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其中17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结果 17例血管外皮瘤中1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磁共振(MR)表现,提高术前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其中17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结果 17例血管外皮瘤中1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脑内多发病灶,病灶边界清晰,14例病灶呈分叶或浅分叶状。MR平扫T1WI:8例呈混杂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T2WI:10例呈混杂信号,4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FLAIR: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行DWI扫描6例病灶中5例实质部分呈低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16例呈不均质明显强化,8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7例瘤体内可见出血信号,15例肿瘤体内或边缘可见散在小囊状或多发迂曲的流空血管影。14例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信号。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雨 林兰 +3 位作者 汪庆余 郝华 苏晓燕 李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后。均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其中1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一致呈短梭形,可形成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多少不等(3~5/10 HPF)。间质富含薄壁裂隙状小血管,部分扩张形成"鹿角状"。其中2例(肿瘤直径均>5 cm)出现间变特征(WHOⅢ级):肿瘤细胞丰富、细胞伴中度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约10/10 HPF),可见局灶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STAT6呈强阳性,CD99中度阳性,部分病例CD34呈片、灶状阳性,CK、EMA及S-100阴性。结论M-HP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膜瘤等疾病鉴别,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尽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脑膜瘤 血管周细胞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培培 邹珏 +2 位作者 陈军 徐蓉蓉 颜红柱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20例SFT/HP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7例有脑膜瘤切除史6~19年。根据2016版最新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SFT/HPCⅠ级病例1例,Ⅱ级病例13例,Ⅲ级病例6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均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bcl-2、CD34和STAT6,其中CD34在Ⅰ级肿瘤组织中呈强阳性、弥漫表达,而在Ⅱ级及Ⅲ级肿瘤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斑片状分布,所有病例均不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AE1/AE3、S-100、CD31和Ⅷ因子,Ki-67增殖指数为3%~30%。20例患者中,1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19年,5例患者复发,13例行术后放疗,2例术后未进行治疗,截至2017年3月,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新版WHO将SFT和HPC归为一类,并作出新的组织学分级。本研究发现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助于SFT/HPC的组织学分级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颅内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肝转移的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向阳 李凡 +2 位作者 张树泽 邵全年 焦作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93-1598,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肝转移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03–2019年期间收治且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肝脏及... 目的探讨颅内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肝转移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03–2019年期间收治且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肝脏及其他器官转移的颅内间变性SFT/H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例颅内间变性SFT/HPC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且术后辅以常规放疗。初次干预治疗后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0年和7年复发,3例患者分别于初次干预治疗后11、7、6年出现肝脏转移,其中有1例同时伴子宫、肺及椎体转移。结论颅内间变性SFT/HPC具有高复发和极易颅外转移的风险,肝脏是其常见的转移靶器官,初始干预后肝转移具有延迟性,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 肝转移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预后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立军 唐蔚 +3 位作者 李智宇 张懿敏 孙圣荣 涂毅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孤立肿瘤细胞(ITC)和微小转移(N 1mi)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式选择,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10~2014年间6274例ITC及12158例N 1mi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孤立肿瘤细胞(ITC)和微小转移(N 1mi)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式选择,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10~2014年间6274例ITC及12158例N 1mi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选取同时期淋巴结阴性(N 0)和宏转移(N 1)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对4组间总体生存率(OS)、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BCSS)以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TC组与N 0组预后无差异,而N 1mi患者的OS和BCSS较N 0组差(P<0.05),ITC组与N 1mi组预后均好于N 1组(P<0.05)。在N 1mi组中,接受保乳手术联合放疗的患者OS和BCSS优于接受乳房全切术的患者(P均<0.05)。N 1mi组中当肿瘤直径≤20mm时,接受化疗与不化疗患者的OS和BCSS相似(P=0.535,P=0.433);当肿瘤直径>20mm时,化疗组OS、BCSS明显优于未化疗组(P均<0.05)。结论ITC和N 0患者预后相似,治疗方式选择相同。N 1mi较N 0患者预后差,治疗上需更加积极。对于N 1mi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优于乳房切除术,而术后是否辅助化疗与肿瘤直径有关,对于肿瘤直径>20mm患者,可通过化疗治疗来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微小转移 孤立肿瘤细胞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如琪 高晋南 田佳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随着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研究的深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能准确提供腋窝淋巴结病理分期,与ALND有相似的预测肿瘤转移作用。两者在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同时SLNB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SLNB的使... 随着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研究的深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能准确提供腋窝淋巴结病理分期,与ALND有相似的预测肿瘤转移作用。两者在局部复发率、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同时SLNB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SLNB的使用范围将更广范。本文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新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进展 宏转移 微转移 孤立肿瘤细胞
下载PDF
双肺转移性脑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18
作者 李倩倩 张安莉 吴海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占原发脑膜肿瘤的0.5%,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肺部作为全身肿瘤最易转移器官,对于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存在极大的难度。作者收集1例双肺转移性脑膜SFT/HP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FT/HPC)占原发脑膜肿瘤的0.5%,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和转移。肺部作为全身肿瘤最易转移器官,对于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存在极大的难度。作者收集1例双肺转移性脑膜SFT/HPC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肺部转移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肺转移 诊断及鉴别诊断 全身肿瘤 肺穿刺活检 临床病理学特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 脑膜肿瘤 肺部转移性肿瘤
原文传递
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兆祥 朱忠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6-419,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食管 孤立肿瘤细胞 微转移
下载PDF
Prognostic implication of isolated tumor cells and micrometastases in regional lymph nodes of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5
20
作者 Hye Seung Lee Min A Kim +2 位作者 Han-Kwang Yang Byung Lan Lee Woo Ho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8期5920-5925,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solated tumor cells (ITCs) 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in gastric cancer. METHODS: Hematoxylin and eosin-stained slides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s of 632 consecu... AIM: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isolated tumor cells (ITCs) and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in gastric cancer. METHODS: Hematoxylin and eosin-stained slides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s of 632 consecutive gastric cancers were reviewed. Cytokeratin immunostaining was performed in 280 node-negative cases and 5 cases indefinite for lymph node metastases.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divided into ITCs, micrometastases, or macrometastases, according to the sizes of tumor deposits in largest dimension. ITCs we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metastasis pattern. RESULTS: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staining in 58 of 280 node-negative cases (20.7%) an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survival (P = 0.3460). After cytokeratin immunostaining, 196 cases were classified as pN1, which consisted of 20 cases with micrometastases detected by immunostaining (pNlmi(i+)), 34 cases with only micrometastases (pNlmi), and 142 cases with pN1 with one or more macrometastases (pN1). Cases with pNlmi and pNlmi(i+)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prognosis than the cases with pN1 (P = 0.0037). ITCs were found in 38 of these 58 cases,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12 cases with only a single cell pattern, 7 cases with multiple individual cells, 5 cases with single small cluster, and 14 cases with multiple small clusters. Among these four groups, cases with ITCs of multiple individual cell pattern showed the worst survival (median survival: 28 mo, P〈0.0001).CONCLUSION: Both size and patter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can giv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on the survival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HISTOCHEMISTRY CYTOKERATIN Patientsurviv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