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式知识注入的任务型对话理解模型
1
作者 李帅鹏 王平辉 +4 位作者 孙望淳 杨阳 杜友田 马小科 杜永杰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8-677,共10页
传统对话理解模型依赖对话历史识别用户意图,由于缺乏丰富的知识信息,对生僻或特有内容的理解能力欠佳。通过隐式编码将知识加入模型的方法将知识注入与模型训练高度绑定,难以适应知识库的更新迭代,也会导致知识噪声,引入无关知识破坏... 传统对话理解模型依赖对话历史识别用户意图,由于缺乏丰富的知识信息,对生僻或特有内容的理解能力欠佳。通过隐式编码将知识加入模型的方法将知识注入与模型训练高度绑定,难以适应知识库的更新迭代,也会导致知识噪声,引入无关知识破坏原有语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显式知识注入的多任务学习对话理解模型。将知识以自然语言形式插入到对话文本中,即插即用,满足知识源动态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话理解的主任务,关联知识识别的辅助任务,进行多任务学习,减少知识噪声。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在意图识别和语义槽填充任务上的宏F_(1)值分别提升了4.87%和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对话理解 知识库 多任务学习
下载PDF
学习日志:一种解释学视角下的对话教学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光陆 《现代教育论丛》 2009年第11期30-33,17,共5页
以学习日志为媒介的对话教学是理解型对话教学和言语型对话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的课堂中的言语型对话教学模式的突破,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和社会文化原因造成的不利于对话教学的状况。学习日志和教师回应的写... 以学习日志为媒介的对话教学是理解型对话教学和言语型对话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的课堂中的言语型对话教学模式的突破,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和社会文化原因造成的不利于对话教学的状况。学习日志和教师回应的写作是以学习日志为媒介的对话教学的核心问题,我们应该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日志:理解对话 教师回应
下载PDF
学习日志:一种解释学视角下的对话教学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光陆 《教育科学论坛》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以学习日志为媒介的对话教学是理解型对话教学和言语型对话教学的有机结合,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和社会文化原因造成的不利于对话教学的问题,是对传统课堂中言语型对话教学模式的突破。学习日志和教师回应的写作是... 以学习日志为媒介的对话教学是理解型对话教学和言语型对话教学的有机结合,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和社会文化原因造成的不利于对话教学的问题,是对传统课堂中言语型对话教学模式的突破。学习日志和教师回应的写作是以学习日志为媒介的对话教学的核心问题,应该予以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日志 理解对话 教师回应
下载PDF
从中考卷谈提高初中英语听力理解策略
4
作者 钟谊 《现代教学》 2009年第12期44-45,共2页
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中考题型始终在发生变化:2006年的中考听力题取消了原第二大题(给出适当的应答),扩充了听对话回答问题的题量。2009年第四大题的题 型由“完成表格”变成了“完成句子”。从表面上... 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中考题型始终在发生变化:2006年的中考听力题取消了原第二大题(给出适当的应答),扩充了听对话回答问题的题量。2009年第四大题的题 型由“完成表格”变成了“完成句子”。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改动。但仔细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首先,对语段(对话、语篇)的综合理解显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理解策略 初中英语 考卷 中考题 英语学习 回答问题 听力题 对话
下载PDF
幸福素养课程:让学生成为幸福的学习者
5
作者 陈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第11期5-7,共3页
一所学校如果重视书法教育,那么学生就有机会多练字,慢慢地就会写出一笔好字;一所学校如果重视劳动教育,那么学生就有机会多参与劳动,慢慢地就会成为一个善于动手的人。……这可能就是课程对人的塑造。我常想,五一小学要为学生开设什么... 一所学校如果重视书法教育,那么学生就有机会多练字,慢慢地就会写出一笔好字;一所学校如果重视劳动教育,那么学生就有机会多参与劳动,慢慢地就会成为一个善于动手的人。……这可能就是课程对人的塑造。我常想,五一小学要为学生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呢?当然这种课程的开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这又不是随意的,有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思考:我们的课程基于什么开设?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书法教育 劳动教育 学习水平 主导价值 学习能力 学科整合 文化理解 对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