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目标导向“教学法—空间—技术”(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计及其案例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华子荀 马子淇 丁延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1,共6页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革新,学习空间再设计(Redesigning Learning Spaces)成为了各级教育组织适应时代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命题。该文在综合分析PST框架和学习空间再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导向O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革新,学习空间再设计(Redesigning Learning Spaces)成为了各级教育组织适应时代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命题。该文在综合分析PST框架和学习空间再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导向O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计方法,该框架包括了设计目的、教学法、空间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设计环节,并且基于该框架开展了案例研究,该研究选取俄亥俄州立大学T&L Classroom学习空间开展研究,在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OPST框架,在目的、教学法、空间和技术上提出了学习空间再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效果,基于扎根理论对8名受访者进行访谈,利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得到了基于OPST框架学习空间再设计方案的3个核心要素(参与者、空间和方案)和10个评价类属(空间气氛、学习活动、学习目的、参与者因素、空间设计、配套设施、技术支持、方案缺点、方案优点、改进措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参与者及其活动与目的对学习空间具有决定性作用,空间的设计、技术支持与配套设施对学习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后续研究将综合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方案选择、空间设计、效果研究方面进行有效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PST框架 学习空间再设计 案例研究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听障儿童PSST沉浸式学习空间设计
2
作者 胡晓玲 黄嘉歆 +1 位作者 吴鹏泽 汪依静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特殊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感知觉刺激作用,在听障儿童的认知智能教育早有广泛的实践应用,然而现有的学习... 特殊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感知觉刺激作用,在听障儿童的认知智能教育早有广泛的实践应用,然而现有的学习空间还不足以支持听障儿童技能有效发展,缺乏理论框架以支撑、引导相关的学习实践。基于此,文章以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SIT)为指导,强调统合外部环境与听障儿童内在感受,提出针对听障儿童特殊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学习空间PSST框架,以实现“教育”“社会”“空间”“技术”四要素的深度融合,并依据此框架面向聋校3~6年级学生设计了“购买商品”沉浸式学习案例,以期为听障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理论 听障儿童 沉浸式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再设计
下载PDF
师范院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1
3
作者 杜炫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86,共5页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培养的核心问题,探索师范生"互联网+"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师范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及实地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师范院...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培养的核心问题,探索师范生"互联网+"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师范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及实地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师范院校教育实践空间的演变过程,提出了"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O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计流程,形成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设计实例,提出师范院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设计的方法、空间功能及技术框架,以期为师范院校开展教育实践空间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互联网+ 教育实践空间 学习空间再设计 OPST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