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的“学人之曲”及其形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晓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36,共8页
清代大量学人参与戏曲创作,使得清代戏曲的创作主体呈现了学人化倾向。清代戏曲与元明戏曲相比,具有比较浓厚的学术化特点,表现在戏曲的经学化和经学戏曲化,以考证为戏曲,以学问为戏曲,和戏曲形式的复古化、格律化。由学人创作的戏曲或...
清代大量学人参与戏曲创作,使得清代戏曲的创作主体呈现了学人化倾向。清代戏曲与元明戏曲相比,具有比较浓厚的学术化特点,表现在戏曲的经学化和经学戏曲化,以考证为戏曲,以学问为戏曲,和戏曲形式的复古化、格律化。由学人创作的戏曲或具有学术化倾向的戏曲,可以称之为"学人之曲"。"学人之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戏曲的学术品格和社会地位,推尊了曲体,但也造成戏曲生命力的衰落,导致清代中期"雅部衰落,花部兴起"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戏
曲
戏
曲
创作
学术化
学人之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人之曲的一个代表性文本——清董榕《芝龛记》解读
2
作者
杨惠玲
《南大戏剧论丛》
2019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董榕创作《芝龛记》,既出于劝世的用心,也是为了逞露才学。题材内容方面,该作不论正稗,广收博采,叙事、记人皆不厌其烦,展示了作者在史学、经学、宗教、民俗等领域富赡的学识;表现形式方面,该作遵循事必有据和想象虚构相结合的原则,采...
董榕创作《芝龛记》,既出于劝世的用心,也是为了逞露才学。题材内容方面,该作不论正稗,广收博采,叙事、记人皆不厌其烦,展示了作者在史学、经学、宗教、民俗等领域富赡的学识;表现形式方面,该作遵循事必有据和想象虚构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双生双旦的复线结构和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集句的大量使用尤为引人注目;又引入戏中戏、清唱小曲、魔术、杂技等表演伎艺,善于运用集曲、借宫、南北合套等编曲方法,并常常选择不常用的宫调和冷僻的曲牌,充分呈现了作者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才华。作者刻意自炫,主要是为了获得认可和成就感,以满足其心理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变化有关。乾嘉以降,学人之曲兴起,《芝龛记》的问世正好体现了这一风气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龛记》
董榕
学人之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代戏曲创作的三种模式: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晓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共5页
清代戏曲的创作模式,概而言之可分为三种,即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三者的界定依据主要表现在对戏曲创作主体的划分上,进而根据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和表现特征。曲人之曲在清代并不占主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才人之曲和...
清代戏曲的创作模式,概而言之可分为三种,即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三者的界定依据主要表现在对戏曲创作主体的划分上,进而根据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和表现特征。曲人之曲在清代并不占主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才人之曲和学人之曲,尤其是后者进一步推动了清代戏曲的典雅化、案头化、考据化与学术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戏曲"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局面,极大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
人
之曲
才人
之曲
文人剧
学人之曲
戏
曲
“尊体”观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的“学人之曲”及其形成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晓兰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代戏曲抄本研究"(批准号15BZW07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代戏曲抄本研究"(资助编号2015M5804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大量学人参与戏曲创作,使得清代戏曲的创作主体呈现了学人化倾向。清代戏曲与元明戏曲相比,具有比较浓厚的学术化特点,表现在戏曲的经学化和经学戏曲化,以考证为戏曲,以学问为戏曲,和戏曲形式的复古化、格律化。由学人创作的戏曲或具有学术化倾向的戏曲,可以称之为"学人之曲"。"学人之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戏曲的学术品格和社会地位,推尊了曲体,但也造成戏曲生命力的衰落,导致清代中期"雅部衰落,花部兴起"的局面。
关键词
清代戏
曲
戏
曲
创作
学术化
学人之曲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人之曲的一个代表性文本——清董榕《芝龛记》解读
2
作者
杨惠玲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大戏剧论丛》
2019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文摘
董榕创作《芝龛记》,既出于劝世的用心,也是为了逞露才学。题材内容方面,该作不论正稗,广收博采,叙事、记人皆不厌其烦,展示了作者在史学、经学、宗教、民俗等领域富赡的学识;表现形式方面,该作遵循事必有据和想象虚构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双生双旦的复线结构和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集句的大量使用尤为引人注目;又引入戏中戏、清唱小曲、魔术、杂技等表演伎艺,善于运用集曲、借宫、南北合套等编曲方法,并常常选择不常用的宫调和冷僻的曲牌,充分呈现了作者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才华。作者刻意自炫,主要是为了获得认可和成就感,以满足其心理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变化有关。乾嘉以降,学人之曲兴起,《芝龛记》的问世正好体现了这一风气的转变。
关键词
《芝龛记》
董榕
学人之曲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代戏曲创作的三种模式: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晓兰
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共5页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经学与戏曲
项目批准号:11XZW035
文摘
清代戏曲的创作模式,概而言之可分为三种,即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三者的界定依据主要表现在对戏曲创作主体的划分上,进而根据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审美品格和表现特征。曲人之曲在清代并不占主流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才人之曲和学人之曲,尤其是后者进一步推动了清代戏曲的典雅化、案头化、考据化与学术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戏曲"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局面,极大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审美品格。
关键词
曲
人
之曲
才人
之曲
文人剧
学人之曲
戏
曲
“尊体”观
分类号
I207.30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的“学人之曲”及其形成
张晓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人之曲的一个代表性文本——清董榕《芝龛记》解读
杨惠玲
《南大戏剧论丛》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清代戏曲创作的三种模式:曲人之曲、才人之曲与学人之曲
张晓兰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