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以致圣——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篇解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斯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7,共10页
程颐的《颜子所好何学论》旨在坚定士人成圣的信念并探索切实可行的成圣途径。为此,他基于自身的为学经历,破除了"圣人生而知之"的偏见,将为学与成圣关联起来。针对人们的善性被不受控制的情感所遮蔽的心性状态,他提出了"... 程颐的《颜子所好何学论》旨在坚定士人成圣的信念并探索切实可行的成圣途径。为此,他基于自身的为学经历,破除了"圣人生而知之"的偏见,将为学与成圣关联起来。针对人们的善性被不受控制的情感所遮蔽的心性状态,他提出了"性其情"的工夫原则,要求学者自觉善性,并以此来约束情感。在具体方法上,程颐坚持"自明而诚""先知后行"的工夫进路,认为工夫包括知道、信道和行道三个次第相连而又浑然一体的环节,并将颜子视为以此种工夫把握道体的典范。他进而指出,颜子与圣人相比只差一个熟化的阶段,因而前者最终成圣只是时间问题。这说明"学以致圣"是完全可能的,学者要做的就是端正为学动机,自觉拒斥俗学。程颐此论所针对的是北宋中期士人追求科举仕进,好为"巧文丽辞"的时代风潮,它确立了宋明理学的修养目标,并勾勒出理学工夫论的基本走向,在理学史上具有奠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颜子所好何 学以致圣 性其情 自明而诚
下载PDF
化性起伪:儒家荀学派的工夫论及其取向 被引量:2
2
作者 路德斌 《管子学刊》 2020年第2期87-94,共8页
因"人"观不同,在工夫论上,同为儒家的荀子与孟子分道扬镳,各成统系。孟学一派行的是一条唯理主义的路线,以"求放心"为指归,发明本心,反身而诚;而荀学一派走的是一条经验主义之路,以"合外内"为首务,知通统... 因"人"观不同,在工夫论上,同为儒家的荀子与孟子分道扬镳,各成统系。孟学一派行的是一条唯理主义的路线,以"求放心"为指归,发明本心,反身而诚;而荀学一派走的是一条经验主义之路,以"合外内"为首务,知通统类,积善全尽。就过程而言,荀学之"工夫"实乃是一个通过人心对道或理的认知和把握从而实现对情欲的统辖、引导以使其合于善而归于治的过程;而就方法来说,"虚壹而静"是其解蔽养心之术,"学而成积"则是成圣不二法门。而这之中,"心"是全部圣贤工夫的枢纽和核心,因为在荀子看来,或为君子或为小人,或成圣人或做凡夫,并不是由他人或外部因素决定的,而是个体在"心"的统领下自主选择和行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性起伪 唯理主义 经验主义 虚壹而静 学以致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