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廿年学制变迁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历史脉络、主要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1
作者 刘鼎伟 黄爱峰 庞俊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至今整整一百二十年,百廿年学制变迁中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回眸百廿年学制变迁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历史脉络,审视学制变迁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变... 从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至今整整一百二十年,百廿年学制变迁中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回眸百廿年学制变迁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历史脉络,审视学制变迁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变化,进而提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百廿年学制变迁中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变化涉及课程名称、目标、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内容、组织形态以及评价等七个方面。面向新征程,应从宏观层面坚持“两个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体育课程体系;从中观层面做好“两个回归”,发挥本体功能,上下互动提升育人实效;从微观层面推进“两个导向”,以课程统整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制 体育与健康课程 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 百廿年
下载PDF
我国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历程与改革前瞻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洪宇 窦海元 赵婧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 学制作为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其改革事关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我国现代学制始创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随后经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探索实践,至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最终确定了我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框架,并延续使用百年。通过对现代学制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和审视,总结出学制改革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弹性化、渐进性、合法性和集中性六原则。具体建议为: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确定学制改革思路;要与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相适应;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要先试点先行,稳步推进;要完善学制的法律制度,于法有据、依法实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学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学制演进 未来学制改革 “六三三”学制 十二年基础教育学制
下载PDF
癸卯学制发生机制探析:以教育行政为中心
3
作者 施克灿 宋开承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8-28,共11页
关于癸卯学制取代壬寅学制之根源,学界有诸多探讨。制定、推行新学制不仅是一场教育活动,更是一项教育改革。改革举措能否在全国有效推进,要看各级行政单位的配合程度。学堂的行政体系继承自旧式书院。《山东大学堂章程》确定了督抚在... 关于癸卯学制取代壬寅学制之根源,学界有诸多探讨。制定、推行新学制不仅是一场教育活动,更是一项教育改革。改革举措能否在全国有效推进,要看各级行政单位的配合程度。学堂的行政体系继承自旧式书院。《山东大学堂章程》确定了督抚在省级学堂的办学权。张百熙欲以一纸章程重新分配教育权力格局,将兴学主体督抚、学政摒除在新式学制之外,无论学制中的教育理念如何先进,终将难以落实。癸卯学制的发生,直接缘起于壬寅学制落实效果不佳。张之洞重订学制,将围绕科举制的旧式教育行政体系纳入新式学制的考试奖励章程中,同时将事权下移,有效调动地方兴学积极性,使癸卯学制得以顺利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卯学制 《山东大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教育行政
下载PDF
壬戌学制对中等学校职业指导的推动及其时代启示
4
作者 金兵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强化了中等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推动了中等学校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兴起。受新学制变化的推动,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寰球中国学生会等团体,纷纷积极提倡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强化了中等教育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推动了中等学校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兴起。受新学制变化的推动,中华职业教育社、基督教青年会、寰球中国学生会等团体,纷纷积极提倡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活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浦东中学、大夏中学、中华职业学校等中等学校也相继发起各类职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升学就业。当今学制与壬戌学制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在“六三三”的学制结构下,中等学校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仍不容忽视,要重视职业指导在解决“普职分流”等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学制改革 中等教育 职业指导
下载PDF
近代中国学制演变与职业教育发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廖承琳 吴洪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9,共6页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每一次变革都将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加强,从而不断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考察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可为当前我国学制改革如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条件以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学制 “壬寅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壬戌学制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教育强国战略下基础教育学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陆一 李林蓓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19-28,49,共11页
基础教育学制是支撑教育强国的制度基础。学制不仅反映国家教育方针,决定教育系统内部的基本格局,更牵涉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其他方面。研究立足教育与国家社会关系之视角,建立了学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包括五项... 基础教育学制是支撑教育强国的制度基础。学制不仅反映国家教育方针,决定教育系统内部的基本格局,更牵涉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其他方面。研究立足教育与国家社会关系之视角,建立了学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包括五项可比要领:统一性与多样性、义务教育与免学费、教育分轨时期、学制分段与选拔性、学制规划与实际入学率。据此框架对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荷兰、芬兰、法国、德国、英国九个发达国家当前基础教育学制及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比较与解析。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强调在教育改革中,学制是本体问题而非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制改革 义务教育 普职分轨 超常选拔 选拔机制
下载PDF
我国近代学制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谷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学制改革 近代学制 改革的启示 学制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价值观 综合中学制 主要取向 教育年限
下载PDF
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研究:机制革新、创新实践与行动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8
作者 陈华政 范旭东 周红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1-48,共8页
实施职业教育长学制培养,既是健全多通道成长,促进多样化成才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更高素质劳动者,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广东省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到长学制培养的进程中,不仅有体制上的改革创新,更有操作层的务本实干。基于“... 实施职业教育长学制培养,既是健全多通道成长,促进多样化成才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更高素质劳动者,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广东省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到长学制培养的进程中,不仅有体制上的改革创新,更有操作层的务本实干。基于“十四五”建设以来广东省在中职、高职、本科之间开展的多形式贯通培养改革,通过实证分析与相关问题总结,建议从衔接通道层面适应区域重点新产业,构建效能型长学制人才培养主航道;从衔接载体层面探索跨学段专业组群新模式,建立垂直型长学制人才培养共同体;从衔接内涵层面统筹布局一体化品牌项目,打造共赢型“五金”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制培养 贯通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职教二十条背景下短学制医学整合课程改革——以中医学专业群为例
9
作者 梁枫 崔素华 +2 位作者 李爱剑 周逢仓 张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23-27,共5页
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中医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以“职教二十条”为基本遵循原则,对标执业助理中医师考核大纲,积极开展针对专科层次短学制医学人才培养的基于疾病的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与... 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中医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以“职教二十条”为基本遵循原则,对标执业助理中医师考核大纲,积极开展针对专科层次短学制医学人才培养的基于疾病的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医学整合课程改革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强化学科间知识的衔接和贯通,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业能力 学制医学教育 整合式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学制变迁与实业教育的发展-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与1922年“新学制”中实业教育之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肖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2年第6期87-89,共3页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对癸卯、壬子癸丑与1922年'新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部分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学制变迁 实业教育 癸卯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 “新学制 职业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体制
下载PDF
世界主要国家百年学制变革的历史逻辑、核心关切与主流趋势
11
作者 滕珺 龚凡舒 高晨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百余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经历了多次学制变革,通过对宏观统计数据的描绘比较及主要国家学制变革历程的具体分析不难发现,每一次变革都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技术、人口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呈现以下几点主流趋势:学制年限整体稳定,义... 百余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经历了多次学制变革,通过对宏观统计数据的描绘比较及主要国家学制变革历程的具体分析不难发现,每一次变革都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技术、人口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呈现以下几点主流趋势:学制年限整体稳定,义务教育两端延伸;横向结构多样发展,类型之间交叉融通;纵向衔接弹性贯通;学制管理与该国政治社会制度高度一致。基于以上历史逻辑和主流趋势,我国如要开展学制改革,应充分研判国家和个体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需要,注重渐进性与灵活度,协调提升融通性和贯通性,在充分思考和回应上述问题的前提下规划未来可能的学制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制改革 历史逻辑 国际趋势
下载PDF
癸卯学制中的“教员”称谓探微
12
作者 黄启兵 丁汶萍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癸卯学制里对于教育工作者多称为“教员”,这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师”,不同于壬寅学制中的“教习”,也不同于现在的称呼“教师”。这一称谓从晚清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经历整个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癸卯学制大多将教育工作... 癸卯学制里对于教育工作者多称为“教员”,这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师”,不同于壬寅学制中的“教习”,也不同于现在的称呼“教师”。这一称谓从晚清癸卯学制颁布之后,经历整个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癸卯学制大多将教育工作者称之为“教员”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当时社会对“师”角色定位固有观念的影响;二是日本学制的影响;三是张之洞等人希望以此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卯学制 教员 教习 教师称谓
下载PDF
癸卯学制颁行的三重逻辑与当代启示
13
作者 申国昌 郑腾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9-39,共11页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回顾癸卯学制从酝酿与制定、颁布与实施到修订与补充的演变历程,可见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性、系统完备的理论合理性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实践可行...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学制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回顾癸卯学制从酝酿与制定、颁布与实施到修订与补充的演变历程,可见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必然性、系统完备的理论合理性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实践可行性,在体现国家意志、革新教育观念、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为当代学制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卯学制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新学制教科书的百年省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鸥 刘予佳 《教育史研究》 2022年第4期26-39,共14页
1922年壬戌学制颁行,至今整一百年。学制百年,影响深远。值得纪念的不仅是“六三三”学制的确立,还有那异彩纷呈的课程与教材。新的课程体系、课程门类和课程实施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作为抓手的教科书就具有格外... 1922年壬戌学制颁行,至今整一百年。学制百年,影响深远。值得纪念的不仅是“六三三”学制的确立,还有那异彩纷呈的课程与教材。新的课程体系、课程门类和课程实施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作为抓手的教科书就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新学制落地的关键台阶。现实需求激活了众多学者和出版商,近现代教科书发展史上群星璀璨的时期到来了,一批意义深远的教科书出现了。这是多样化特色鲜明的教科书,具有突出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具有强烈的国际化色彩,且多出自名家之手。新学制教科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为新学新知的引介与本土化作出了贡献。它的局限性一是精英色彩浓,二是说教取向。新学制教科书给今人留下太多的思考,其中最有挑战性和最需要研究的,一是如何让更多的学术资源进入教科书建设,二是何种课程标准最有利于教科书编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戌学制 学制 学制课程 学制教科书 课程标准
下载PDF
基于“3+2”学制的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15
作者 周先飞 程鸿芳 杨会伟 《科技风》 2024年第4期91-93,共3页
“3+2”学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稳定生源的重要补充。它将3年的高职教育延长到5年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本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3+2”学制的中高职人才培养... “3+2”学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稳定生源的重要补充。它将3年的高职教育延长到5年的中高职衔接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本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3+2”学制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首先,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3+2”学制的特点,设计并实施了一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案;最后,评估了方案的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本研究有助于推动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学制 计算机应用 衔接教育 中高职
下载PDF
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解构与创新方案设计
16
作者 王小娟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1,79,共5页
在分析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式培养模式进展与应用的基础上,围绕职业教育核心素养目标,阐述了长学制贯通式人才培养各阶段专业衔接机制、课程衔接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核心要素,创新设计了校校贯通、校企合作、产教融... 在分析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式培养模式进展与应用的基础上,围绕职业教育核心素养目标,阐述了长学制贯通式人才培养各阶段专业衔接机制、课程衔接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核心要素,创新设计了校校贯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学制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式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制 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要素 方案
下载PDF
“历史地理”名称由日本学制传入中国说发覆
17
作者 李大海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02-113,156,共13页
“历史地理”一词由日本学制传入我国是学界共识。侯仁之关于“历史地理学名称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判断,不能作为该说成立的前提。比较清末癸卯学制与日本近代学制,历史地理一词不可能在1904年初从后者舶来,前者只是采纳了日... “历史地理”一词由日本学制传入我国是学界共识。侯仁之关于“历史地理学名称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判断,不能作为该说成立的前提。比较清末癸卯学制与日本近代学制,历史地理一词不可能在1904年初从后者舶来,前者只是采纳了日本使用汉语词“历史地理”对译“historical geography”。在西学东渐和中日交流的双重背景下,复原20世纪初西方历史地理学的概念范畴,有助于重构中国历史地理学近代知识转型叙述的前奏与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 癸卯学制 日本学制 中日交流
下载PDF
论陶行知先生对壬戌学制的思想贡献
18
作者 魏峰 胡泽慧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6,122,共8页
壬戌学制(1922年新学制)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里程碑。陶行知对壬戌学制的创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贡献。陶行知对教育改革的科学和理性精神以及因地制宜、不断试验的策略为壬戌学制的制定明确原则与路径,对不同学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 壬戌学制(1922年新学制)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里程碑。陶行知对壬戌学制的创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贡献。陶行知对教育改革的科学和理性精神以及因地制宜、不断试验的策略为壬戌学制的制定明确原则与路径,对不同学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影响至壬戌学制的具体内容。陶行知关于教育普及的思想促使壬戌学制注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男女教育平等发展和师范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陶行知重视教育调查,他组织开展的教育调查触发了壬戌学制的改革,也为壬戌学制的创立积累了基础性数据。陶行知注重教育开放,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及教育思想中学习,为壬戌学制注入了先进理论思想,并通过国际交流扩大了中国教育和壬戌学制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壬戌学制 学制思想
下载PDF
践行课程理念 落实《课标》要求——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五四学制)介绍
19
作者 朱臻 《中学物理》 2024年第24期2-4,共3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五四学制)》的编写和修订落实《课标》要求,借鉴已有的教学成果和国内外优秀教材,在基本框架、编排方式、编写体例、主要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了五四学制的特点和时代、地域特征,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修订愿景,促...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五四学制)》的编写和修订落实《课标》要求,借鉴已有的教学成果和国内外优秀教材,在基本框架、编排方式、编写体例、主要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了五四学制的特点和时代、地域特征,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修订愿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五四学制 物理教科书
下载PDF
基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视野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学制分段式“1+1+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
作者 冯勇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0期0024-0027,共4页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文件明确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内涵,要求...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文件明确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内涵,要求将“引领改革”作为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定位,“支持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的效益要求,“中国特色”作为专业群建设的根本属性,“世界水平”作为专业群建设的质量标准,同时要求这四个方面要求要做到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基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视角,结合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组群逻辑和学情分析,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群学制分段式“1+1+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是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基础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及条件,进行构建学制分段式实践体系,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专业群 烹饪工艺与营养 学制分段式 实践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