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季保举、学堂奖励实官纠葛与铨选变迁
- 1
-
-
作者
林浩彬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0,共8页
-
基金
2018年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保举制度与晚清铨选变迁"(11200-31610156)
-
文摘
清季科举停废尤其是官制改革之后,面对朝野上下对学堂奖励实官的质疑,文官考试、任用制度提上议程,清朝有意取消学堂奖励实官。在此过程中,旧的保举途径与新的学堂奖励实官关系纠葛,学部与其他各部、各省之间权力关系错综复杂。保举、学堂奖励实官的新旧仕途关系变动的实质,是清朝从新旧杂糅、多途并进、取士与选官混同,转化为建立以学堂与文官考试衔接、培才与选官分离的新的铨选制度的过程。由于保举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取消学堂奖励实官过程一波三折,并直接制约清季铨选转型的进程,体现了清季新旧铨选制度转型的曲折性。
-
关键词
学堂奖励实官
保举
新旧仕途
文官考试
铨选转型
-
Keywords
school rewards real officials
recommendation
the new and old official career
civilservice examin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lection
-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学堂奖励与晚清的“国民”论述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沈洁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8-146,共9页
-
文摘
"国民"问题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持续争议的话题。清廷在废除科举以后,为了减轻因废科举而导致的社会震荡,采取了一系列"学堂奖励"措施,赋予新学生以科举时代相应的进士举贡等"名分"。这本是一种带有权宜性质的制度安排,结果却引发了趋新人士的强烈反对和旷日持久的论争,他们通过由"士"到"国民"的语义转换,从根本上否定了知识与价值、士人与政治之间的传统关系。对此种争论的重新审视,意在剔除一种后设的自明性,重返历史现场,以当年的言论环境中有关学途与仕进、名器与奔竞、专制臣民与立宪国民等绵延不绝的论争为中心,认清功名意识与近代知识转型、制度变迁的关系,以及晚清中国在嬗变之际所面临的历史困境。
-
关键词
学堂奖励
功名意识
“国民”论述革政与革命
-
Keywords
school' s awarding policies, "Gongming" concept, discourse on national, reform and revolution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取士选官辨异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关晓红
-
机构
中山大学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121,共11页
-
基金
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清代科举取士、铨选举官,两者虽同属选举,职司却明显分别。由于清代铨选多途并进,科举取士只是其中一途,取士与选官标准既相互联系,又有诸多差异。而且科甲出身者得缺,并不似既往人们以为的那样容易。终清一代,因满汉复职的设置以及保举与捐纳相伴而行,使得科甲出身者对官场的实际影响受限。此外,晚清因应变局,铨选标准新旧杂糅,朝野力促科举改革乃至停废,加之光宣之际实施"奖励学堂出身",导致后世诸多误解。科举与铨选两种制度的相互制约与影响,及其随社会变动而不断进行调整的事实,彰显出制度变革的复杂效应。
-
关键词
铨选取士
选官
满汉复职
保举与捐纳
奖励学堂出身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