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理论、历史:翻译研究的目标与价值——谭载喜教授译学思想访谈录
1
作者 蓝红军 谭载喜 《英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聚焦谭载喜教授的译学建设思想,就中国的翻译学科建设、翻译理论建设、翻译历史研究三个方面对谭教授进行访谈。访谈中,谭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主要就翻译学科建设的本位与初心、翻译理论建设的国际视野、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目... 本文聚焦谭载喜教授的译学建设思想,就中国的翻译学科建设、翻译理论建设、翻译历史研究三个方面对谭教授进行访谈。访谈中,谭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验,主要就翻译学科建设的本位与初心、翻译理论建设的国际视野、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目的与价值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载喜教授 学思想 理论
下载PDF
翻译家李亚舒术语学思想及启示
2
作者 单宇 廖锐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3期18-23,I0001,共7页
李亚舒是我国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领军人物,其术语学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术语翻译新论:找译译法翻译理论与实务》一书为术语翻译、术语规范、术语政策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本文从术语政策视角,全面梳理李亚舒对术... 李亚舒是我国科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领军人物,其术语学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术语翻译新论:找译译法翻译理论与实务》一书为术语翻译、术语规范、术语政策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本文从术语政策视角,全面梳理李亚舒对术语的相关书写与论说,探析其术语学思想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研究发现,李亚舒始终心系我国术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他厘定术语规范标准,创新术语翻译方法,推进术语学科建设,为当下术语政策的规划与研究带来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亚舒 术语学思想 术语翻译 找译译法 术语政策
下载PDF
论李根源的谱牒学思想
3
作者 高国强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李根源是近代有贡献的谱牒学家,对谱牒的性质、体例、作用等皆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丰富的谱牒学思想:一是谱例“兼用欧苏之法”而有所损益,二是在编修态度上要“矜慎求实”,三是编修家谱是为了“敦本睦族”,四是家谱“有资于治... 李根源是近代有贡献的谱牒学家,对谱牒的性质、体例、作用等皆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丰富的谱牒学思想:一是谱例“兼用欧苏之法”而有所损益,二是在编修态度上要“矜慎求实”,三是编修家谱是为了“敦本睦族”,四是家谱“有资于治”,五是谱牒入志。这些思想都已涉及谱牒学的基本问题,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根源 谱牒 谱牒学思想
下载PDF
《礼记》卑己尊人的礼学思想初探
4
作者 闵军 刘梓林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义道德,中国也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华传统经典中有关“礼”的论述是社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论语·季氏》中讲:“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指出礼在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义道德,中国也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华传统经典中有关“礼”的论述是社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论语·季氏》中讲:“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指出礼在人的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礼是人与人交往中文明秩序的具体体现。《荀子·礼论》认为礼是一种能够“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的“度量分界”。如果没有礼的约束和限制,人的欲望就无法被满足,就会产生社会纷争、混乱和穷困现象。在古代中国,礼不只是体现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聘礼等各种具体形式,而且还体现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做人品格。《礼记·曲礼上》中讲:“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将礼界定为一种自我谦逊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是对礼在实践中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本文将从探究《礼记》中卑己尊人的礼学思想入手,挖掘中华礼文化的谦逊精神和内省品格,以期对我国今日的道德文明建设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格 中国式现代化 学思想 《礼记》 冠礼 道德文明建设 行为规范 尊人
下载PDF
庆祝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20周年暨2024年端午茶会在杭举行
5
作者 《茶叶》 2024年第2期123-123,共1页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粽叶飘香时。6月10日,为了弘扬传承吴觉农茶学思想,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庆祝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20周年暨2024年端午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交流馆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粽叶飘香时。6月10日,为了弘扬传承吴觉农茶学思想,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庆祝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成立20周年暨2024年端午茶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国际交流馆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省农业厅、浙茶集团等相关茶界团体、企业等退休老领导、老专家、老茶人等70余人参加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博物馆 学思想 全国供销总社 端午茶 茶叶研究所 吴觉农 茶会 国际交流
下载PDF
器以藏礼:《王子午鼎》彝铭与礼学思想刍议
6
作者 贺思谦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180-187,共8页
青铜鼎在春秋时代堪称是地位最高且鼎型最为丰富的礼器,铜鼎器铭亦尊称“彝铭”。以《王子午鼎》彝铭思想为主旨,从彝铭文辞性质、句式结构、写作手法与传世文献《三礼》思想结合,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礼义、礼仪、礼治”思想,深... 青铜鼎在春秋时代堪称是地位最高且鼎型最为丰富的礼器,铜鼎器铭亦尊称“彝铭”。以《王子午鼎》彝铭思想为主旨,从彝铭文辞性质、句式结构、写作手法与传世文献《三礼》思想结合,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礼义、礼仪、礼治”思想,深入探究《王子午鼎》彝铭礼学思想,通过彝铭礼学意义,进一步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礼制、社会功能,以及民族地域文化等相关问题。针对《王子午鼎》彝铭考释,以及彝铭的文本思想与礼学思想的剖析与研讨,通过审视《王子午鼎》的礼学意义与鼎礼文化,充分挖掘《王子午鼎》与楚国“礼制文明”的文艺思潮,再现《王子午鼎》的文学意义,以及《王子午鼎》铭文书法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彝 彝铭 学思想 鼎礼文化 鸟虫篆
下载PDF
夏仁虎《谈词》词学思想探赜
7
作者 何建 邱美琼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谈词》是国学家夏仁虎在20世纪40年代自编的大学词学讲义,集中体现了其词学思想。《谈词》上承晚清,也产生了诸多新变。在形式方面,《谈词》以大学讲义的方式呈现,重视例证,言说更为体系化;在声律方面,继承了清代“词为声学”的观点,... 《谈词》是国学家夏仁虎在20世纪40年代自编的大学词学讲义,集中体现了其词学思想。《谈词》上承晚清,也产生了诸多新变。在形式方面,《谈词》以大学讲义的方式呈现,重视例证,言说更为体系化;在声律方面,继承了清代“词为声学”的观点,又顺应时代变迁适度降低声律方面的要求;在创作取径与师法方面,主张“以小令始”,在扬弃的基础上博采诸家;在鉴赏批评方面,顺应晚清“浙常合流”的趋势,主张“意”重于“色”,以“清空”的美学风格,有所寄托。《谈词》体现出了这一时期词话的诸多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词话 《谈词》 承继与新变 学思想
下载PDF
徐渭大写意绘画风格及其画学思想探究
8
作者 施文钰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5期31-33,共3页
徐渭是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卓越的画家、美学思想家,徐渭推崇个体表达,倡导以“本真”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勇敢打破陈规,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他对后世文人艺术家的美学观念产生了... 徐渭是一位具有开创意义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卓越的画家、美学思想家,徐渭推崇个体表达,倡导以“本真”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勇敢打破陈规,其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他对后世文人艺术家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作者首先在大写意画风的脉络中对比分析徐渭的艺术特色,全面概述其绘画风格,其次从形态层面探讨塑造其画风的关键因素,探究其画学理念如何与艺术风格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大写意绘画 学思想
下载PDF
俞剑华的图案学思想
9
作者 董博超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俞剑华是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也是中国图案学的先行者之一。他拥有独特的图案敏感性和创造性,深知图案学和图案教育对实业的意义,秉承着对社会、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致力于图案教材的研究。俞剑华先后出版的《最新图案法... 俞剑华是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也是中国图案学的先行者之一。他拥有独特的图案敏感性和创造性,深知图案学和图案教育对实业的意义,秉承着对社会、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致力于图案教材的研究。俞剑华先后出版的《最新图案法》《最新立体图案法》借鉴日本和西方图案教材的编纂体例,剖析中国传统元素在图案中的应用途径,奠定了“对立统一”与“中庸”的图案学思想基调。民国时期图案学的诞生和图案的应用发展是民族工商业走出困境的途径之一,俞剑华提出的图案构成法则不仅为图案设计者“意匠”的发挥提供参考,还对中国图案教育与图案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剑华 《最新图案法》 《最新立体图案法》 图案学思想 启示
下载PDF
画无新旧论:金城画学思想浅析
10
作者 刘颀 《书画世界》 2024年第9期59-60,共2页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金城创办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客观上起到了保存国粹的作用。在“西风东渐”浪潮下,有着留学经历的金城视野开阔,早早接触西画,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转而提出“画无...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金城创办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客观上起到了保存国粹的作用。在“西风东渐”浪潮下,有着留学经历的金城视野开阔,早早接触西画,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转而提出“画无新旧”之说,强调古法生新奇,这一画学思想对此后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城 学思想 画无新旧 康有为
下载PDF
试论黄宾虹画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美术思想史的理论引领
11
作者 杨天才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17-21,共5页
黄宾虹画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美术理论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进行“处境分析”,借鉴传统与古今美术理论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将跨越历史过程的美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黄宾虹画学思想中“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 黄宾虹画学思想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美术理论问题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进行“处境分析”,借鉴传统与古今美术理论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将跨越历史过程的美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黄宾虹画学思想中“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现代性”的理论自觉,既坚守理论研究的学术品格,又积极介入美术创作,形成20世纪美术理论独有的文化精神和学术品格,在20世纪中国美术思想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画学思想 民族性 时代性 世界性 现代性 理论引领
下载PDF
关于翻译的实践品格——许钧教授译学思想访谈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蓝红军 许钧 《英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访谈围绕许钧教授关于翻译的实践品格的观点展开。许钧教授认为,讨论翻译的实践品格,是对何为翻译的回答,也是对人类历史上翻译活动所具有的基质和特点的分析。他概括并论述了翻译的三重实践品格:忠实于原文文本和原文作者,尊重差异... 本访谈围绕许钧教授关于翻译的实践品格的观点展开。许钧教授认为,讨论翻译的实践品格,是对何为翻译的回答,也是对人类历史上翻译活动所具有的基质和特点的分析。他概括并论述了翻译的三重实践品格:忠实于原文文本和原文作者,尊重差异、促成交流,创造新生命、新事物。许钧教授希望相关讨论能进一步加深认识,使翻译之责得以更好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钧教授 学思想 翻译 实践 品格
下载PDF
晏殊词学思想的内涵与意义
13
作者 何宇虹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23,32,共9页
晏殊是北宋初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以词著称于文坛,有“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存世有《珠玉词》,存词138首。晏殊虽然没有独立的词话,但是从他的词作及其与当时词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其词学观点。晏殊在词学实践中,表达了鲜明的... 晏殊是北宋初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以词著称于文坛,有“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存世有《珠玉词》,存词138首。晏殊虽然没有独立的词话,但是从他的词作及其与当时词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其词学观点。晏殊在词学实践中,表达了鲜明的词学思想:“尊体”的创作立场,“尚雅”的美学追求,“尚理”的情感基调。晏殊的词学思想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学思想 宋词
下载PDF
陈鑫太极拳学思想研究
14
作者 刘亚杰 陈沛林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14-21,44,共9页
研读陈鑫先生的《太极拳图画讲义》手稿和其后人在此手稿基础上整理出版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可知:陈鑫先生以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的易理体系为太极拳的基础理论,给出“理根太极”的太极拳定义,提出“气动”与否是区分传统太极理论中太... 研读陈鑫先生的《太极拳图画讲义》手稿和其后人在此手稿基础上整理出版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可知:陈鑫先生以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的易理体系为太极拳的基础理论,给出“理根太极”的太极拳定义,提出“气动”与否是区分传统太极理论中太极与无极蕴含不同的关键;将道家和医家的“身体”和“生命”运行理论,与太极拳的训练与养生实践有机结合,提出了太极拳实践的“体认”理论。此外还强调习练太极拳要重“拳情”、守“北辰”,实现“强国人,补军事,保国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鑫 《太极拳图画讲义》 《陈氏太极拳图说》 太极拳学思想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词学思想探析
15
作者 高明峰 魏蓝婷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思想主要涉及词之体格、音律、审美等。对词体的认识,《总目》将词体来源与文体演变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词体品格卑微。通过推崇合律之词和依照词律进行校勘,《总目》体现出合辙入律的词学思想。在对词家词作的...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学思想主要涉及词之体格、音律、审美等。对词体的认识,《总目》将词体来源与文体演变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词体品格卑微。通过推崇合律之词和依照词律进行校勘,《总目》体现出合辙入律的词学思想。在对词家词作的评价中,《总目》流露出清雅婉转的审美思想。三者统一于传统的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学思想 体格 音律 审美
下载PDF
论明末实学思想对理学家文学活动的影响——以东林学派陈龙正为例
16
作者 李琦 尹楚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36,256,共10页
东林学派学者陈龙正在明末实学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实学特点,并对其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均产生了深刻影响。陈龙正重视文学的实用价值,要求提高文学的地位,以便更好地发挥文学在学术、政治和个人修养方面的现实作用。在... 东林学派学者陈龙正在明末实学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实学特点,并对其文学思想与创作实践均产生了深刻影响。陈龙正重视文学的实用价值,要求提高文学的地位,以便更好地发挥文学在学术、政治和个人修养方面的现实作用。在实用原则的指导下,他通过删改等手段编纂了一系列“益世”文集。陈龙正还为“淡”赋予了超脱于审美之外的本体属性和实用价值,并主张诗歌的最大功用在于通过去除“嗜欲”的方式推动士人对“淡”的接受,以此实现学者的学术精进与社会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龙正 东林 学思想 学思想
下载PDF
李凤公的画学思想与中国画教学
17
作者 庄会秀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第8期92-96,共5页
李凤公在民国前期的广州画坛和艺术教育领域都是较为重要的一员。他早年跟随父亲学习传统中国画,到广州后又接触了西画,曾与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王育群一起创建水彩画函授学校,经历了短暂的西方美术教学与创作的尝试后,他又转回中国画的创... 李凤公在民国前期的广州画坛和艺术教育领域都是较为重要的一员。他早年跟随父亲学习传统中国画,到广州后又接触了西画,曾与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王育群一起创建水彩画函授学校,经历了短暂的西方美术教学与创作的尝试后,他又转回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成为广东国画研究会的成员之一,并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还曾开设丽泽国画院。他发表过多篇能够体现其画学思想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和现存丽泽国画院的部分课徒画稿,分析出其艺术教育思想受到了画学思想的影响,并且可能与广东画学研究会其他成员互有影响。他在中国画教学和画学思想上对“通”的重视,是他的个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凤公 学思想 中国画教
下载PDF
胡庚申译学思想生成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俊玲 黄忠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实践的时长与涉及面决定翻译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从口译评价“信任”模型、国际交流语用学到翻译适应选择论,再到生态译学,胡庚申译学思想始于实践、成于跨科,至今他仍在精进术语体系、优化学科结构,其思想愈加深邃醇厚。本文从其半生实... 实践的时长与涉及面决定翻译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从口译评价“信任”模型、国际交流语用学到翻译适应选择论,再到生态译学,胡庚申译学思想始于实践、成于跨科,至今他仍在精进术语体系、优化学科结构,其思想愈加深邃醇厚。本文从其半生实践入手,探其译思、译论、译学的生成路径,以期裨益中国学界原创理论的生产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 学思想
下载PDF
周密《效颦十解》与南宋两浙词学思想建构
19
作者 赵惠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效颦十解》是周密在宋亡之后创作的联章拟效词,被收入自编词选《绝妙好词》。该组词依次拟效了花间、辛弃疾、卢祖皋、史达祖、张辑、孙惟信、赵汝茪、吴文英、龟溪二隐及施岳,通过互有异同的拟效策略,留存并勾勒了以两浙江湖词人为... 《效颦十解》是周密在宋亡之后创作的联章拟效词,被收入自编词选《绝妙好词》。该组词依次拟效了花间、辛弃疾、卢祖皋、史达祖、张辑、孙惟信、赵汝茪、吴文英、龟溪二隐及施岳,通过互有异同的拟效策略,留存并勾勒了以两浙江湖词人为核心的南宋四代词人图景,有效保留了周密师友群体的词作、词法及个体生命。除此之外,周密还将南宋故实与个人闻见融于这组拟效词中,使其能够全面承载故国之思,展现了“词史”意识的萌芽。这些文本内蕴在《绝妙好词》中有着更为丰富细致的体现,与《效颦十解》构成了强烈的互文性。此外,《效颦十解》拟效对象的四个代际分布,还在结果上叙构出了一道南宋两浙江湖词人统绪,成为清代浙西词派词统建构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颦十解》 拟效词 周密 学思想 浙西词派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的实学思想
20
作者 魏之琳 褚大庆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84,共4页
生于清代的蒲松龄,因受清初顾炎武等人的“实学思想”的影响,基于儒家的社会担当,还有其本人科举屡战屡败之因,故在《聊斋志异》中对昏庸无能的统治者、科举考试中玩弄权势的官僚及为难考生的试官进行彻底揭露,反映科场黑暗、公道不彰... 生于清代的蒲松龄,因受清初顾炎武等人的“实学思想”的影响,基于儒家的社会担当,还有其本人科举屡战屡败之因,故在《聊斋志异》中对昏庸无能的统治者、科举考试中玩弄权势的官僚及为难考生的试官进行彻底揭露,反映科场黑暗、公道不彰。同时,对清王朝强权高压的新政与民不聊生的制度进行深刻批判,映射政治腐败、官吏如狼。其经世致用、实学实用的实学思想在《聊斋志异》中得以彰显,通过《聊斋志异》中对文士治生生态中的群体影像、“才命两相妨”惩恶扬善的道德宗旨、“疾病叙事”的隐喻与“科幻意识”的表征进行凸显,给予世人以启迪。从中可以看出蒲松龄所具有崇实、除弊、开放的实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学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