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式转换: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新视点 被引量:6
1
作者 丁华东 李珍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7,共4页
本文对档案学学术分期的研究进行了评析,并从范式转换的视野对档案学学术分期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 范式转换 学术分期 档案学
下载PDF
试论壮族设计艺术史的学术分期
2
作者 黄建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84-86,共3页
壮族设计艺术史的学术分期是壮族设计艺术史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结合壮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壮族设计艺术自身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时期为壮族设计艺术的起源时期,秦汉至五代时期为壮族设计艺术的发展时期,两宋至清初时期为壮族设... 壮族设计艺术史的学术分期是壮族设计艺术史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结合壮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壮族设计艺术自身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时期为壮族设计艺术的起源时期,秦汉至五代时期为壮族设计艺术的发展时期,两宋至清初时期为壮族设计民族特色形成时期,清中叶至近现代时期为壮族设计革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设计艺术史 学术分期
下载PDF
关于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珍 丁华东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6,共3页
本文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从范式转变的角度对档案学学术分期予以探讨,从中揭示学科发展的规律,以期有益于我国档案学科的完善。
关键词 档案学 学术分期 学科范式
原文传递
我国档案学学术分期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吕颜冰 《档案》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我国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方法目前有时间分期法、范式分期法、学科制度分期法,这些分期方法为研究我国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各有特点的研究视角,但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文章认为,在学术分期中每一划分标准的平衡对于全面认识一门学科的... 我国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方法目前有时间分期法、范式分期法、学科制度分期法,这些分期方法为研究我国档案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各有特点的研究视角,但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文章认为,在学术分期中每一划分标准的平衡对于全面认识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运用不同标准对档案学学术分期进行划分时,还应当正确把握其理论假设与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学史 学术分期 时间 范式 学科制度
原文传递
张琪玉学术思想分期及其研究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崇良 余朝晖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4,共8页
纵观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历程和治学道路,其学术研究分期及其研究特点非常明显。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2年至1976年为张琪玉学术研究的第一个时期,即为知识储备积累期。这一时期,张琪玉因形势或需要调动工作单位,其学术研究表现出... 纵观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历程和治学道路,其学术研究分期及其研究特点非常明显。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2年至1976年为张琪玉学术研究的第一个时期,即为知识储备积累期。这一时期,张琪玉因形势或需要调动工作单位,其学术研究表现出研究重点随着工作单位变动而转移的特点;1977年至2017年为张琪玉学术研究的第二个时期,即为成果繁荣鼎盛期。这一时期,张琪玉学术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形成了一个从检索效率的角度来研究各种文献检索方法的学派。其学术研究风格和学术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即:注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阶段性、系统性、突破性、结论性和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琪玉 学术思想 学术分期 研究特点
下载PDF
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彤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0-62,共3页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并分析戴震各阶段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各阶段学术思想嬗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义理 考据 学术主体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多维视域下的清学分期考——从近代学者的论述谈起
7
作者 刘海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0,共5页
章太炎是近代学者中最早研究清代学术者,然而《清儒》篇重点是清代学术的分派而非清学分期。梁启超《近世之学术》紧随其后发表,该文虽然多采《清儒》,但是对清学分期有明确划分,这是近代首位关注该问题者。之后,刘师培、皮锡瑞、廖平... 章太炎是近代学者中最早研究清代学术者,然而《清儒》篇重点是清代学术的分派而非清学分期。梁启超《近世之学术》紧随其后发表,该文虽然多采《清儒》,但是对清学分期有明确划分,这是近代首位关注该问题者。之后,刘师培、皮锡瑞、廖平、钱穆等学者对清学的发展阶段也有着自己的分期,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清学发展方向的展望,不过,因学术取向、研究侧重点、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这批学者对清学的发展阶段划分呈现多样性,对清学的发展方向论述也截然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近代学者 学术分期
下载PDF
传统朱子学学术史分期及其理路
8
作者 徐公喜 《国际儒学论丛》 2023年第1期188-202,共15页
从1130年朱熹出生到1905年科举废除是传统朱子学最为重要的时期。以学术属性及其反映的学术理路特征作为分期标准,朱子学学术史可以划分为素王化时期、官学化时期、制度化时期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反映了朱子学发展迅猛后得到国家... 从1130年朱熹出生到1905年科举废除是传统朱子学最为重要的时期。以学术属性及其反映的学术理路特征作为分期标准,朱子学学术史可以划分为素王化时期、官学化时期、制度化时期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反映了朱子学发展迅猛后得到国家政权的认可与接受、官学化、制度化等不同阶段的学术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朱子学 学术 素王化时 官学化时 制度化时
下载PDF
分期的意识形态——兼论“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刚 倪波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51,56,共5页
从知识社会学视角探讨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分期问题,阐述“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的总体特征,展望图书馆学的发展新路向。
关键词 学术分期 意识形态 20世纪 中国 图书馆学 历史反思
原文传递
战国策派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继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通过整理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战国策派"的研究文献,文章对其进行了学术分期,同时就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特点进行评述;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归纳指出此类研究中的理论和现实尴尬;因此,该课题有必要在新角度和新理解的前提... 通过整理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战国策派"的研究文献,文章对其进行了学术分期,同时就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研究特点进行评述;并通过具体的分析归纳指出此类研究中的理论和现实尴尬;因此,该课题有必要在新角度和新理解的前提下重新予以认识,以便推动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派”研究 学术分期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从“疏离”到“回归”:日本沈从文研究的历史发展(1926—2004)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6,共6页
日本沈从文研究自1926年以来,在近80年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疏离”到“回归”的变迁。在这近80年当中,日本的沈从文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译介”阶段、“初论”阶段、“变革”阶段、“创新”阶段。同时,在这近80年当中,日本沈从... 日本沈从文研究自1926年以来,在近80年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疏离”到“回归”的变迁。在这近80年当中,日本的沈从文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译介”阶段、“初论”阶段、“变革”阶段、“创新”阶段。同时,在这近80年当中,日本沈从文研究思潮涌动,呈现出了认识逐步深入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沈从文研究 学术分期 学术思潮
下载PDF
外治法的历史渊源与创新方略 被引量:13
12
作者 章进 章震 景亚莉 《中医外治杂志》 2015年第6期3-5,共3页
外治法滥觞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战国,发展于汉唐,大成于明清,创新于当代;文章从中医外治法发展的角度提出创新方略,旨在促使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中医外治法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努力超越,实现跨越式的创新嬗变。
关键词 外治法 学术分期 创新方略
下载PDF
中国学术发展阶段的重新审视与划分
13
作者 梅新林 俞樟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123,共13页
关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阶段,从《庄子.天下篇》到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再到近代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都有不同的划分。现在应该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 关于中国学术史的发展阶段,从《庄子.天下篇》到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再到近代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都有不同的划分。现在应该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学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由此通观中国学术发展演变之历程,大体可以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中国学术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依次发生了变化,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 学术 传统学术 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印度佛塔研究的分期与转型
14
作者 汤移平 《云冈研究》 2021年第4期59-67,共9页
从学术史和方法论转型的角度考察印度佛塔研究的进展与变迁,把印度佛塔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一、古物收集阶段,以古物学家对佛塔的搜寻和发掘为主;二、考古调查阶段,在调查发掘、建筑测绘、碑铭钱币、雕刻艺术等与佛塔相关的领域取得重要进... 从学术史和方法论转型的角度考察印度佛塔研究的进展与变迁,把印度佛塔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一、古物收集阶段,以古物学家对佛塔的搜寻和发掘为主;二、考古调查阶段,在调查发掘、建筑测绘、碑铭钱币、雕刻艺术等与佛塔相关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三、学科形成阶段,马歇尔和惠勒以科学的考古方式对遗址进行发掘和保护,由于考古学的发展,佛塔开始融入新的研究领域。四、多元融合阶段,关注佛塔遗址更广泛的宗教和社会背景,并尝试从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角度去研究佛教文化史和社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塔 学术分期 古物 考古调查 多元融合
原文传递
张居正学术思想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明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6,共6页
对张居正的学术思想,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客观地说,张居正的改革与其学术思想是密切相关的,要完整、恰如其分地把握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分析其成与败,不能不对他的学术思想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就张居正学术思想的渊脉、... 对张居正的学术思想,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客观地说,张居正的改革与其学术思想是密切相关的,要完整、恰如其分地把握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分析其成与败,不能不对他的学术思想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就张居正学术思想的渊脉、基本特征和学术分期略作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学术思想 基本特征 学术分期 思想渊脉 考论 明代
原文传递
关于西方“马克思学”的当代中国省思
16
作者 张亮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4,127,128,共13页
源于西方的“马克思学”已已经更多地成为一个当代中国问题,只有在当代中国才能得到更彻底更充分的认识。西方“马克思学”的中国定义域这些年来已经在大多数中国学者的最大认识公约数中凝聚出来了。以新历史方位重新观测西方“马克思... 源于西方的“马克思学”已已经更多地成为一个当代中国问题,只有在当代中国才能得到更彻底更充分的认识。西方“马克思学”的中国定义域这些年来已经在大多数中国学者的最大认识公约数中凝聚出来了。以新历史方位重新观测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看到,学院与政治的双重身份使得西方“马克思学”的发生、发展始终处于世界历史潮流之中,呈现为跨越三个世纪、历经五个阶段的复杂学术面相。从中国立场重新审视西方“马克思学”,根本目的是希望以之为镜鉴,奋力开创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学” 历史演进 学术分期 中国省思
原文传递
是现象还是规律——对“周代学术发展论略”一文的质疑
17
作者 寿才 祥光 《学术月刊》 1963年第2期33-36,共4页
《学术月刊》一九六二年第十期发表蒙文通先生“周代学术发展论略”一文。蒙文企图解决周代学术发展的规律问题,并提出了学术分期。蒙先生说:“当时的《诗经》和《尚书》常被当作一书”。而《诗经》和早期的《尚书》均属于文学作品,因... 《学术月刊》一九六二年第十期发表蒙文通先生“周代学术发展论略”一文。蒙文企图解决周代学术发展的规律问题,并提出了学术分期。蒙先生说:“当时的《诗经》和《尚书》常被当作一书”。而《诗经》和早期的《尚书》均属于文学作品,因而在《诗经》以前应属于文学时代。在《诗经》结束的年代,《春秋》、《语》、《国语》等书相继而起,而《语》、《国语》均属编年的历史著作。“这正说明了《春秋》的记载是衔接着《诗》的。这不正符合孟子所提‘《诗》亡然后《春秋》作’、以《春秋》继《诗经》的说法吧!”由《国风》变为《国语》,从而由文学时代转入了史学时代。蒙文又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发展 春秋 史学 战国时代 周代 文学作品 哲学思想 规律 学术分期 诗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