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参与影响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
1
作者 鞠伟 周小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9-69,共11页
经济转型背景下,学术人员如何整合角色冲突有效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制度理论,构建“学术参与—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研究模型,引入助力性制度环境,探究学术参与影响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 经济转型背景下,学术人员如何整合角色冲突有效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制度理论,构建“学术参与—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研究模型,引入助力性制度环境,探究学术参与影响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采取问卷调研法,选取368名学术人员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学术参与显著正向影响学术创业绩效;(2)角色认同在学术参与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3)助力性环境显著调节学术参与对学术创业绩效的影响,同时对角色认同在学术参与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发挥积极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学术创业绩效产生的中介心理机制和情境边界条件,对进一步拓展角色认同理论和制度理论、丰富学术参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为学术人员投身学术创业提供理论参考,又能为政府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带来一定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参与 角色认同 学术创业绩效 助力性制度环境
下载PDF
高校如何提升学术创业绩效——基于“资源-能力-环境”框架的组态分析
2
作者 苏洋 姚建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研究基于“资源条件-动态能力-外部环境”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我国41所双一流大学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提升学术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构成高校学术创业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学术创业绩效... 研究基于“资源条件-动态能力-外部环境”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我国41所双一流大学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提升学术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构成高校学术创业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学术创业绩效是多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实现高学术创业绩效有四种路径,分别是资源禀赋型、体制机制创新赋能型、优势学科依托下制度激励型、全面协同型;在特定条件下,不同前因变量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与有组织科研相适配的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动态能力,并根据自身特色选择差异化的学术创业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业绩效 双一流大学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分析
下载PDF
高校教师双元创业能力影响学术创业绩效的探讨——基于15所高校204名教师的相关数据分析
3
作者 王健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中国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对于高校教师的专利转化研究偏少。高校教师是高校专利发明人,高校教师参与专利转化不仅能提升学术创业绩效(专利转化量和专利转化率),还能提升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专利转化量和专利转化率是... 中国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对于高校教师的专利转化研究偏少。高校教师是高校专利发明人,高校教师参与专利转化不仅能提升学术创业绩效(专利转化量和专利转化率),还能提升高校的技术转移绩效。专利转化量和专利转化率是衡量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绩效的重要指标,而影响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绩效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文章基于机会视角的创业能力概念,探讨了高校教师的双元创业能力影响其学术创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和交互作用。通过对15所高校的204名教师的专利数据和论文引用信息查询,采用SPSS软件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检验提出的3组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机会识别能力对专利转化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专利转化率却是显著的负向作用;机会利用能力对专利转化量和专利转化率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双元创业能力的交互对专利转化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专利转化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最后,建议培育高校教师的机会利用能力,来提升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双元创业能力 机会识别能力 机会利用能力 学术创业绩效
下载PDF
学术创业绩效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4
作者 严方 《经济论坛》 2023年第4期58-69,共12页
文章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得出6种高学术创业绩效组态,进而归纳出3种驱动模式:“急流勇进型”“术业专攻型”以及“稳中求进型”。研究发现:各要素协同配合才能对学术创业绩效产生驱动作用;学术企业家的角色冲突通过... 文章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得出6种高学术创业绩效组态,进而归纳出3种驱动模式:“急流勇进型”“术业专攻型”以及“稳中求进型”。研究发现:各要素协同配合才能对学术创业绩效产生驱动作用;学术企业家的角色冲突通过采取相应处理策略,能够对学术创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整体而言,创业团队高科研人员比例是驱动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而高专业管理人员比例是驱动财务绩效的重要因素;在外部环境较为动荡复杂的情况下,创业团队中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合理搭配,对学术创业绩效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业绩效 组态视角 学术企业家 创业团队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驱动或抑制:哪些因素影响了高校的学术创业绩效——基于29个省域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永霞 窦亚飞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7,共10页
学术创业已成为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承载创新驱动发展使命的重要方式,其绩效水平是衡量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整合高校组织资源与区域环境资源影响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的组态分析框架,以我国29个省... 学术创业已成为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承载创新驱动发展使命的重要方式,其绩效水平是衡量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整合高校组织资源与区域环境资源影响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的组态分析框架,以我国29个省份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多维资源因素共同影响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科技服务人员投入是提升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的必要条件,驱动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的机制有4条路径,即内部驱动型、全面发展型、网络拓展型、内外耦合型;不同路径所涉及的网络资源要素与区域环境资源要素既发挥协同作用,也发挥互补作用。科研水平是抑制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的必要条件,抑制机制的路径表现为内外制约型。研究说明了影响机制适用不同区域的特点,为提升各地高校学术创业绩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术创业 学术创业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资源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