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初学术复兴论(上)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义俊 《史林》 1988年第4期1-8,共8页
六经异传百家殊语这是汉初学术复兴的基本面貌与总标志。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中垒校尉刘歆欲建立经古文学,《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皆主今文学反对立... 六经异传百家殊语这是汉初学术复兴的基本面貌与总标志。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中垒校尉刘歆欲建立经古文学,《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令歆与《五经》博士讲论其义,诸博士皆主今文学反对立古文学而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司马迁 学术复兴 中垒校尉 古文尚书 伏生 史记 董仲舒 叔孙通 汉书·艺文志
下载PDF
学术复兴与人才培养:近代大学国学研究机构考察
2
作者 李得菲 阴崔雪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近代大学创办国学研究机构,以实现学术复兴和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严格招生和遴选规则、延聘中外优秀学者组建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设置新旧杂陈与中西结合的学科体系、组织学术社团并发行期刊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培养了一批国学... 近代大学创办国学研究机构,以实现学术复兴和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严格招生和遴选规则、延聘中外优秀学者组建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设置新旧杂陈与中西结合的学科体系、组织学术社团并发行期刊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培养了一批国学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依旧从事国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近代国学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独特贡献。从学术复兴和人才培养角度,对国学研究机构进行系统的脉络梳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近代大学国学研究机构在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意义,对当代大学教育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怎样培养文化继承者也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复兴 人才培养 近代大学 国学研究机构
下载PDF
阿尔贝蒂画论中的“istoria”——“拟形态”方法在考察文艺复兴美学概念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列奥·巴蒂斯塔·阿尔贝蒂(1404—1472年)的《论绘画》是西方艺术理论史上公认的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其中,阿尔贝蒂建立起了一套能够有条理地描述绘画内容、清晰地传授绘画的技法、系统地理解和评价...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列奥·巴蒂斯塔·阿尔贝蒂(1404—1472年)的《论绘画》是西方艺术理论史上公认的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在其中,阿尔贝蒂建立起了一套能够有条理地描述绘画内容、清晰地传授绘画的技法、系统地理解和评价绘画的意义与价值的术语系统和规范准则。本论文运用拟形态的研究方法,分三个步骤对阿尔贝蒂美术语汇"istoria"的意义在思想史中所历经的变迁进行考察:回顾和追溯它的古典渊源,同时也试图呈现出中世纪思想学术对这一古典概念的保存和改造,最后回到阿尔贝蒂的画论,讨论阿尔贝蒂如何使用传统语汇来规定一门新生的造型艺术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蒂 美术理论 中世纪 文艺复兴思想学术 拟形态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被引量:23
4
作者 景天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33,307,共14页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对清末阶段的融通、担当两大传统均有继承和深化,并且推进到新的阶段。"中国化"不是"地域化",不是"国别化",而指的是一种文化基因、民族特性、一种历史逻辑。中西古今问题为什么不可回避?回避就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遵从,就是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默认;就是用生搬硬套代替消化、批判和融合,用照抄照搬代替自主创新。为什么是根本问题?如果回避了中西古今问题,那么所谓中国社会学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回答中国问题的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西古今问题 自主创新 学术复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