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文化人”的乡村教师何为——一个文献对话中的学术反思与建构
1
作者 刘铖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5,共6页
作为“文化人”而存在的乡村教师对城乡文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乡村教师研究的热度持续高涨,但是以文化为切入点的乡村教师研究在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上似乎出现了“路径依赖”,需予以反思。借助“结构—主体—实践”的框架反思... 作为“文化人”而存在的乡村教师对城乡文化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乡村教师研究的热度持续高涨,但是以文化为切入点的乡村教师研究在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上似乎出现了“路径依赖”,需予以反思。借助“结构—主体—实践”的框架反思相关领域的知识生产逻辑,发现研究者对城乡文化结构与现代性问题、乡村教师的身份与资本特征、乡村教师的文化再生产与生产等方面的无意识立场是展开相关研究的起点性假设。在上述维度上,已有研究分别有着“冲突—回归”或“共生—发展”的结构假设、“问题主体”或“优势主体”的主体假设、文化传承或文化创新的实践假设等潜在假设。面向新型城乡关系的政策逻辑,相关领域的知识生产需突破“学术无意识”,并回到现实逻辑本身,把握城乡文化的差异与共生、主体的问题与优势、实践的继承与创新等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文化人 乡村教师文化 学术无意识 新型城乡关系
下载PDF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被引量:18
2
作者 顾明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23,159-160,共12页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的局限入手,提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汉学主义批评理论,对汉学主义的核心问题进行概念性的探讨,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意义,研究领域和范围,内在逻辑、工作原理、性质和定义,以及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的总体基础之上的智性无意识或学术无意识。但汉学主义的理论不应成为后殖民主义的政治批判理论,而应成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批评理论,把追求尽可能客观、公正、科学的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作为终结目标。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思想的二次解放,克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惰性,建立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后殖民理论 学术无意识 政治批判 学术批评 思想解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