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和作为“现实”的学术景观——2012年国内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2012年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国内学界主要呈现为一种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而在国外学界则主要作为一种"现实"的学术景观而存在。前者表现为:思想史"断代"研究中的"后马"趋势(即从传统... 2012年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国内学界主要呈现为一种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而在国外学界则主要作为一种"现实"的学术景观而存在。前者表现为:思想史"断代"研究中的"后马"趋势(即从传统西马研究逐渐转向当代后马研究);流派研究中的"国别化"倾向(即转向各国,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后现代主义的"地方性"小叙事主张相一致);现实研究中的"问题式"切入(即从传统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研究转向以生态、文化、科技、消费和精神分析等主题式研究);文本文献研究范式方兴未艾。而后者则主要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内含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西马"研究;以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为旨趣的"西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实 学术景观 研究现状
下载PDF
21世纪高校学报的三大学术景观
2
作者 邵京起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作者预示了21世纪高校文科学报必将出现三大学术景观:学科化与学者化,电子化与科学化,国际化与规范化。这是高校学报创造新世纪辉煌的推动力。
关键词 21世纪 高校学报 学术景观
下载PDF
国内环境传播研究的学术景观——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娜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7-105,共9页
国内环境传播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迄今为止已有近30年发展历程。文章通过对CNKI相关文献的研读,再结合关键词分析的方法来描绘目前研究所呈现的学术景观。研究发现:环境媒介研究、环境建构研究和环境社会研究共同构筑了国内环境... 国内环境传播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迄今为止已有近30年发展历程。文章通过对CNKI相关文献的研读,再结合关键词分析的方法来描绘目前研究所呈现的学术景观。研究发现:环境媒介研究、环境建构研究和环境社会研究共同构筑了国内环境传播研究学术景观的三维面貌,并从中体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征:包括梭形结构的整体面貌、突出政治社会功能的鲜明旨趣,以及对多元合作机制的路径期许。但是,也存在理论建构乏力、内容两极分化、区域相对单一、方法倚重思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上述缺憾之处正是未来学术景观建构的指向所在,并初步对环境传播研究民族学、人类学转向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传播 学术景观 CNKI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专栏导语:基层治理中的政策执行及其影响
4
作者 肖滨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M0003,共4页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败。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作为学术研究的“富矿”,吸引众多研究者投身其中,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道繁荣发展的学术景观。...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败。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作为学术研究的“富矿”,吸引众多研究者投身其中,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道繁荣发展的学术景观。然而,综观现阶段的基层治理研究,仍存在不少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投身其中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术研究 学术景观 隐忧 专栏
下载PDF
优绩主义的吸引力与黑暗面——评桑德尔的《精英的傲慢》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慧玲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近年来,优绩主义(Meritocracy)成为当代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围绕优绩主义的内涵、功能与局限的诸多讨论,构成了相关领域的一道重要的学术景观。所谓“优绩主义”,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根据人们的成就和功绩来分配收... 近年来,优绩主义(Meritocracy)成为当代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围绕优绩主义的内涵、功能与局限的诸多讨论,构成了相关领域的一道重要的学术景观。所谓“优绩主义”,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根据人们的成就和功绩来分配收入、财富与机会。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主张或立场,以及围绕它而形成的分配观念或思想并不鲜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诸如“论功行赏”的理念及其制度设计,都可以被追溯至文明社会及思想进程的开端。然而,优绩主义之所以在近年来得到更多关注,引发大量争议并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却跟当代分配正义理论和社会现实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进程 桑德尔 当代伦理学 分配观念 学术景观 研究热点 黑暗面 吸引力
下载PDF
思想传媒与文化走势
6
作者 丁东 《理论与当代》 1996年第4期47-48,43,共3页
近两三年,中国新出现了一些期刊和丛刊,比如《东方》、《战略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二十一世纪》、《散文与人》、《寻根》、《今日先锋》、《学人》、《原道》、《诗探索》、《中国文化研究》、《东方文化》、《书与人》... 近两三年,中国新出现了一些期刊和丛刊,比如《东方》、《战略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二十一世纪》、《散文与人》、《寻根》、《今日先锋》、《学人》、《原道》、《诗探索》、《中国文化研究》、《东方文化》、《书与人》、《书斋》、《中国书评》等。有人称之为“民间的学术景观”。这些媒体,在一般公众中影响不大,但在知识界中已经逐渐引起关注。这个现象有什么意义?它可能对中国文化的走势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考察。 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学院和研究机关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党的宣传理论报刊曾经共同担负着解放思想的传媒功能。这和当时知识分子热衷于投身体制内的改革相适应。进入90年代,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党的理论报刊理所当然地要承担现阶段党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功能。而曾经一度活跃着知识界思想的由国有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主办的各类社会科学学报学刊,则逐渐演变为本单位人员发表论文的载体。这类刊物,虽然有一部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学术水准,但就其中的多数而言,思想活力大为减弱。尤其是某些地方研究院所和院校的刊物,因系本单位出资补贴,所以强调本单位人员的论文要占多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知识界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传媒 价值取向 社会科学季刊 市场经济 新出现 思想活力 学术景观
下载PDF
如何绘制罗马
7
作者 胡恒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5期220-220,共1页
诺利与皮拉内西的两幅罗马平面地图是罗马地图史上的转折之作。它们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上分别做出自己的诠释。这使得两者成为18世纪罗马地图在科学性与观念性两种后继发展方向上的标志。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成为时代特... 诺利与皮拉内西的两幅罗马平面地图是罗马地图史上的转折之作。它们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上分别做出自己的诠释。这使得两者成为18世纪罗马地图在科学性与观念性两种后继发展方向上的标志。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成为时代特有的学术景观。实际上,在世俗层面,对于这次挑战,皮拉内西是一败涂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地图 地图史 观念性 现实与历史 学术景观 罗马 后继发展
原文传递
王阳明与戏曲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山林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7年第2期12-14,共3页
讲到理学家, 人们眼前浮现的, 或是正襟危坐、传道授业的肃穆场面, 或是谈理论心、辨析驳难的学术景观。这些, 与鼓乐悠扬、笙歌耻耳的戏曲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不然, 不少理学家与戏曲有着或多或少的缘分, 而王阳明便是其中较为... 讲到理学家, 人们眼前浮现的, 或是正襟危坐、传道授业的肃穆场面, 或是谈理论心、辨析驳难的学术景观。这些, 与鼓乐悠扬、笙歌耻耳的戏曲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其实不然, 不少理学家与戏曲有着或多或少的缘分, 而王阳明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中国戏曲 《笠翁十种曲》 戏曲表演 教化作用 李渔 道学 学术景观 优人 戏曲选本
原文传递
Ethnography and the Internet: Taking Account of Emerging Technological Landscapes
9
作者 Christine Hine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315-329,共15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engths of ethnography as a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the complex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contemporary Intemet.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met, from Web 1.0 ...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engths of ethnography as a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the complex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contemporary Intemet.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met, from Web 1.0 to a participatory Web 2.0 embedded within everyday life and ultimately to the prospect of an autonomous Internet of Things. The benefits of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such developments in depth and examining taken-for-granted assumptions are outlined alongside an account of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digital technologies pose for an ethnographic methodology. Amongst these challenges are the difficulties inherent in mapping out a field site that effectively captures the complexity of online/offline connections and of developing a sufficient degree of immersion and co-presence for a rich understanding to be attained. Finally, the challenges offered by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Internet, algorithmic filtering of information and unpredictable flows of data are explor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thnographer of the Internet can usefully position their task as being to explore a socially constructed yet technologically mediated landscape, immersing themselves in it, interrogating how others experience it and mapping the ways in which it becomes meaningful to those who navigate its complex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ETHNOGRAPHY Social media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ology Community Internet of Things Field site LANDSCAPE Algorith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