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4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
1
作者 李鹏程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4期175-179,共5页
该文聚焦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以济南市城区内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得出结论:家庭的体... 该文聚焦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以济南市城区内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得出结论:家庭的体育认知态度与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呈正相关;家庭的体育认知态度与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态度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这也说明了家庭体育教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样,社会与学校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培养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目前,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作用的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三方并未建立明确的培养机制,责、权不明的情况频频出现;三方没有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而是各自为营,不能很好地发挥出三方协同的优秀效果等。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在三方协同作用下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学 社会 青少年体质健康 协同作用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2
作者 齐小军 《现代教学》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教育领域应该如何完善这一机制,担当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任务呢?深刻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含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机制 时代新人 定位清晰 学校家庭社会 民族复兴 深刻认识 科学高效 使命任务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角色重构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郭钰鑫 王佳佳 《教育参考》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推动学生成长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存在着三主体教育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角色的越位、家庭教育角色的缺位以及社会教育角色的错位。为重构学校家庭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推动学生成长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存在着三主体教育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角色的越位、家庭教育角色的缺位以及社会教育角色的错位。为重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育角色,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政府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主体,在育人工作上协调合作,促进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全链条育人生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教育角色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小均 胡忠于 《今日教育》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近年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双减”背景下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本文基于重庆某主城区家校社... 近年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双减”背景下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本文基于重庆某主城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现状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困境与突破 家校 学校家庭社会 重要性和紧迫性 主城区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构建高质量育人共同体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勇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7期1-1,共1页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校家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家社协同育人需要破解四大问题:一是学校、家庭、社会在...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校家社协同育人已经成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家社协同育人需要破解四大问题:一是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职责定位不够清晰;二是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三是协同育人工作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不够;四是协同育人质量评价机制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高质量教育 工作标准化 职责定位 协同构建 育人共同体 规范化 学校家庭社会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孙晓娇 万锐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3-89,共7页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同配合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习型社会战略要求、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正面临育人目标功利化、育人主体职责错位、育人资源失衡、育人保...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同配合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习型社会战略要求、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正面临育人目标功利化、育人主体职责错位、育人资源失衡、育人保障机制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应从回归育人初心、理清育人主体职责、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强化政府领导统筹等方面进行实践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7
作者 崔玉利 《教育评论》 2024年第7期58-65,共8页
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不足,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劳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不尽如人意。破解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深不实... 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不足,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劳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不尽如人意。破解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深不实的难题,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学校要深化劳动课程改革,统筹用好校内外两种劳动教育资源;家庭要摒弃“重学习、轻劳动”的认知偏见,正确认知劳动的多元价值,为孩子创造更多劳动机会;社会要营造尊劳爱劳浓厚氛围,丰富校外劳动实践资源,强化培育具有中小学生德育资质的公益组织和志愿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 多元协同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逻辑内容与现实进路
8
作者 薛俊强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4期39-43,共5页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命题不断演进与深化。从逻辑理路上看,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南、构建育人新格局的必...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命题不断演进与深化。从逻辑理路上看,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南、构建育人新格局的必然,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内外因素;从内容指向上看,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和社会有效支持形成了一个文化育人、品德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育人体系;从现实进路上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构建育人共同体是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 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教育部:公布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名单
9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2期79-79,共1页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名单,经各地组织推荐、专家研究会商、网络集中公示等环节,认定97个县(区、市)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并就有关通知要求如下。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请各地切实加强对全国学校家...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名单,经各地组织推荐、专家研究会商、网络集中公示等环节,认定97个县(区、市)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并就有关通知要求如下。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请各地切实加强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实验区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条件保障,推动实验区工作顺利开展。二要扎实推进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实践探索 学校家庭社会 实验区 教育部 投入力度 健全体制 扎实推进
下载PDF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简析
10
作者 于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7期0110-0113,共4页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离不开优质教育的支撑。加强家校协作,是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互相扶持,从而形成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的教育力量...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离不开优质教育的支撑。加强家校协作,是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有效途径。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互相扶持,从而形成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综合性的教育力量。构建健全的家校合作机制,事关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效果明显。但也面临着责任不明,合作机制不完善,保障条件不够完善等严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社会 协同育人
下载PDF
系统观视域中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
11
作者 陈娟娟 李蕴慧 李建国 《科教文汇》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人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性所在、关键性所在、支撑性所在。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为党育人的基础性方略,特别是系统地、整体地、协同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 人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性所在、关键性所在、支撑性所在。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为党育人的基础性方略,特别是系统地、整体地、协同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命题、基础性工作、关键性途径。新时代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理念和机制,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系统思维,将协同育人共识融入学校家庭教育的系统工作中,有效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强大力量,进而切实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 学校 家庭 社会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学校与家庭合作模式对小学生学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析
12
作者 张靖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2期0017-0020,共4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性和稳定性。另外,家庭代表着培育,家庭的氛围和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带来影响。对此,有关教育单位应该引起重视,积极贯彻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性和稳定性。另外,家庭代表着培育,家庭的氛围和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带来影响。对此,有关教育单位应该引起重视,积极贯彻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鉴于此,本文首先叙述学校与家庭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随后简要说明小学生学业发展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接着简要分析家校合作模式对学生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阐释说明学校与家庭合作模式的落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合作模式 小学生 学业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论劳动教育视阈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机制
13
作者 张福娟 王义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8期0080-0083,共4页
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逐步增强,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高效推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形成合力,积极探索高效畅通的劳动教育路径,使劳动教育的育人... 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逐步增强,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高效推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形成合力,积极探索高效畅通的劳动教育路径,使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三方协同劳动育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并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劳动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 协同推进
下载PDF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构的调查与分析
14
作者 徐利 《四川教育》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2023年1月,教育部联合十三部门颁布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这是继《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关键词 协同育人机制 家庭教育 促进法 学校家庭社会 调查与分析 重大举措 教育部
下载PDF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红燕 《江苏教育》 2023年第10期1-1,共1页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时隔一年,教育部等13部门又于2023年1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时隔一年,教育部等13部门又于2023年1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可见国家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议题的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到底应该如何来构建呢?笔者将其归纳为“一个中心两种模式”。一个中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谁是建设的中心呢?这个中心应该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和基础,不仅教给儿童最基本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技能,掌握最基本的社会规范,而且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立德树人的起点。跟学校相比,我们对于家庭所肩负的教育使命及其效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 教育使命 家庭教育 个体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 道德情操 促进法
下载PDF
家庭—学校—社会联络计划:爱尔兰基础教育弱势群体补偿的实践及启示
16
作者 易朝红 曾云 《教育参考》 2023年第3期54-60,共7页
爱尔兰“家庭—学校—社会联络计划”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开展教育补偿服务来治理基础教育中突出的教育弱势群体问题。本研究梳理了该计划的形成背景,总结了建立协调员制度、推动家校合作、丰富治理主体、推动横向协作等四项实践举... 爱尔兰“家庭—学校—社会联络计划”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开展教育补偿服务来治理基础教育中突出的教育弱势群体问题。本研究梳理了该计划的形成背景,总结了建立协调员制度、推动家校合作、丰富治理主体、推动横向协作等四项实践举措;分析了该计划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包括政府监测与学校变革同步推进、大力赋能学生家长以及充分发挥协调员的效能。由此,我国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教育发展理念背景下,对基础教育弱势群体补偿的启示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家校合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学校社会联络计划 教育补偿 家校合作 爱尔兰
下载PDF
如何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宇阳 周洪宇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9-63,共5页
根据系统耦合理论的观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育人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 根据系统耦合理论的观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作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育人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存在系统间耦合度不高、耦合协调度欠佳、时间与空间耦合水平亟待提高、耦合效应不显著等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现耦合的关键在于增强子系统间的联系,进而形成新的主体联合系统。基于此,应明确育人目的,实现场力耦合;充分利用三大界面,促进系统间的贯通融合;强化时间和空间耦合,推动教育资源全时空覆盖;优化调控系统,确保耦合系统正向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系统耦合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边玉芳 张馨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6,54,共8页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新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11场面向协同育人不同领域人员的座谈会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先赋抑或后致:家庭背景与学校氛围何以形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昊 陈淑贞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84,共11页
随着高等教育转向“增质提效”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社会情感能力渐趋成为考查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浙江省4462名大学生调查数据,运用OLS多元回归、Shapley值分解、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先赋性的家庭背景和后致性的学校氛围形塑大... 随着高等教育转向“增质提效”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社会情感能力渐趋成为考查学生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浙江省4462名大学生调查数据,运用OLS多元回归、Shapley值分解、分位数回归模型,揭示先赋性的家庭背景和后致性的学校氛围形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学校氛围均会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学校氛围是影响社会情感能力的核心解释要素;农村籍大学生在学校氛围中的同伴信任和教师信任获得收益更高;家庭文化资本对社会情感能力具有“边际递增”作用,而学校氛围中的教师尊重和同伴支持则对社会情感能力处于弱势的学生效益更高。研究建议,家庭应采用温暖型教养方式,并优化文化资本要素;高校需将学校氛围作为“软指标”纳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增强对大学生社会情感学习的个性化支持;学生个体要积极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维系良性生师互动与同伴支持,以提升自身社会情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文化资本 学校氛围 社会情感能力
下载PDF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
作者 宋佳伦 钟志贤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借助OECD发布的社会情感能力项目数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间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学校归属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正向影响效应显著;亲子关... 借助OECD发布的社会情感能力项目数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间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学校归属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正向影响效应显著;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在惩罚型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情感能力影响过程中的并行中介效应大于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且无论是在何种家庭教养方式下,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均大于亲子关系;学校归属感在理解型和惩罚型家庭教养方式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学校归属感越高,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提示我们应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助力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维系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场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身作则,并形塑子女良好惯习;从管理、文化、课程三方面着力,发挥学校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健全社会支持网络,以丰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情感能力 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 学校归属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