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教育融合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基于交际人种志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光陆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8-84,共7页
真正的学校教育融合需要超越"物理性"的融合,走向心理与文化的融合,需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具有复杂的层级体系,既包括对自己社会角色及其归属的认识,又包括对他人的交... 真正的学校教育融合需要超越"物理性"的融合,走向心理与文化的融合,需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具有复杂的层级体系,既包括对自己社会角色及其归属的认识,又包括对他人的交际方式、生活与学习方式、价值观以及语言等的认识。随迁子女的身份认同需要构建平等的交际环境、发挥"关键他人"的作用和实现城乡文化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融合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身份认同 交际人种志
原文传递
解释学视角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内涵与价值
2
作者 张光陆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3,共8页
目前由于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的本体研究,导致诸多学校教育融合的方法相互矛盾,甚至阻碍了真正的融合;解释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融合是一种对话,其目的在于共同发展,前提在于批判反思,过程需要情感投入;解释学视角... 目前由于缺乏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的本体研究,导致诸多学校教育融合的方法相互矛盾,甚至阻碍了真正的融合;解释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融合是一种对话,其目的在于共同发展,前提在于批判反思,过程需要情感投入;解释学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融合可有效促进融合参与者认知的共同发展、身份与社会关系的重建以及教化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融合 解释学视角 对话 教化
原文传递
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合教育的目标与限度
3
作者 位涛 周兴国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当今人们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融合教育,力图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来使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乃至于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我们承认这种学校融合教育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学校融合教育对... 当今人们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融合教育,力图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来使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中,乃至于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我们承认这种学校融合教育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学校融合教育对于社会融合所能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确实值得我们冷静地深思。我们不能把太多的责任完全归结于学校,学校的融合教育并不能够解决一切的融合问题,它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只有在实际中重视了这一点,我们的融合教育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随迁子女 学校融合教育 目标 限度
下载PDF
融合教育学校中美育的缺位与重构
4
作者 张晴 向友余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4,共4页
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学生的心灵成长,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学校作为承接普通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在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同时,更应该以美育... 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学生的心灵成长,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学校作为承接普通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在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同时,更应该以美育教育美化其行为、心灵、提高其道德修养,以实现普特两类儿童的共融。然而,当前融合教育学校中美育教育的建设却处于缺位状态。因此,要加快构建融合教育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加强融合学校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创建大美校园文化环境,实现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学校 美育教育 缺位与重构
下载PDF
融合教育教师对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职能期望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红霞 王秀琴 +1 位作者 王艳杰 牛爽爽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4,共5页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中国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土化产物,是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区域内融合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本研究对北京市融合教育中小学共计155名行政领导、资源...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中国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土化产物,是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区域内融合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本研究对北京市融合教育中小学共计155名行政领导、资源教师与任课教师开展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职能期望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融合教育教师对区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专业指导"、"师资培训"、"管理与统筹",以及"研究与推广"的职能期望值较高,且四个维度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2)资源教师对特教中心的职能期望要显著高于融合教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3)接受培训时间长的教师对特教中心的职能期望显著高于从未接受过培训以及培训时间较短的教师;(4)城市教师对特教中心的职能期望高于农村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职能期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