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9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群体药动学分析工具建立真实世界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1
作者 万盼婷 王翠蓉 邱广富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4期17-20,共4页
目的:基于NONMEM和MONOLIX 2种不同群体药动学分析工具建立真实世界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PPK),探索可能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潜在协变量,为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 目的:基于NONMEM和MONOLIX 2种不同群体药动学分析工具建立真实世界丙戊酸群体药动学模型(PPK),探索可能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潜在协变量,为癫痫患者使用丙戊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7例癫痫患者239个丙戊酸稳态血药浓度数据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n=111)与验证组(n=56)。2种群体药动学分析工具同时建立适合真实世界的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拟合度优度诊断、可视化预测检验对所得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该群体药动学为一室模型,在使用NONMEM软件建立的最终模型中纳入了联合用药(DDI)-美罗培南和给药方式(ROUTE)作为协变量;而在使用MONOLIX软件建立的最终模型中纳入了联合用药(DDI)-美罗培南和体质量(BW)作为协变量。与此同时,与NONMEM相比较,MONOLIX软件所得到的最终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适用于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剂量指导的群体药动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血药浓度 丙戊酸 群体药动学模型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
作者 陈松 向秋林 +2 位作者 杨莹莹 李国兴 余娴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1期36-42,共7页
目的 了解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研究的现状、知识基础和学术影响力,为未来开展PBPK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的PBPK模型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软件、Incites分... 目的 了解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研究的现状、知识基础和学术影响力,为未来开展PBPK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的PBPK模型研究文献,使用Excel 2019软件、Incites分析平台、VOSviewer 1.6.19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对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引文和关键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2923篇文献,其中中国学者发表244篇。发文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48.82%),其次为英国(20.80%)和德国(10.50%),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分别为1.26,1.55,1.41;我国内地发文量排名第5(7.90%),CNCI为0.84。国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Roche Holding(198篇),CNCI为1.74;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药科大学(40篇),CNCI为0.93。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均来自发文量排名前10的国家,CNCI均大于1。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Drug Metabolism and Disposition(206篇)。研究的主题集中于应用PBPK模型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相互作用等内容,研究热点包括PBPK模型在特殊人群、药物相互作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中的应用等。结论 1999年至2023年,PBPK模型研究在药学领域快速发展,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机构、期刊、学者引领着国际PBPK模型研究的发展。我国PBPK模型研究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但学术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文献计量 术影响力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18)F-FDG PET图像联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3
作者 李晨阳 王晨涵 +5 位作者 王静 焦方阳 徐蒨 张慧玮 左传涛 蒋皆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据库3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IPD 21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9例、多系统萎缩(MSA)60例;包括2个队列(训练组270例和测试组6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及临床信息并进行比较。开发一种IDLR提取特征指标,在影像组学特征的监督下从神经网络提取器收集的特征中筛选IDLR特征,并在测试组中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计算构建的IDLR模型、传统影像组学模型、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IPD/PSP/MSA组间两两分类的模型性能指标与曲线下面积。采用100次10折交叉验证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与测试。通过特征映射展示大脑相关感兴趣区,使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突出大脑中最相关的信息并可视化,检查不同疾病组的模型输出热力图,并将其与临床诊断位置进行比较。结果IDLR模型在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分类效果最好,测试组中的曲线下面积(MSA与IPD 0.9357,MSA与PSP 0.9754,IPD与PSP 0.9825)优于其他模型(影像组学模型:Z=1.31~2.96,P均<0.05;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Z=1.22~3.23,P均<0.05)。筛选后的IDLR特征映射的影像组学感兴趣区与梯度加权类激活图切片热力图可视化高度一致。结论IDLR模型在^(18)F-FDG PET图像中具备对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可解释的深度习影像组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MRI和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小乳腺癌的诊断效果评价
4
作者 郭叶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15-0018,共4页
在小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给予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并对该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邢台市信都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共包含病灶89个。病例入组的最早... 在小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给予患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并对该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邢台市信都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共包含病灶89个。病例入组的最早时间为2022年7月,最晚则不晚于2023年6月。所有患者均实施DCE-MRI检查以及DWI检查,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DCE-MRI和DWI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于良性病灶,恶性病灶的Ve更高,而Kep、Ktrans、ADCmin、ADCmean更低(P<0.05);与DCE-MRI、DWI诊断相比,影像组学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显著,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模型 诊断
下载PDF
药动学模型生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杭 王选 王强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介绍药动学模型生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并从生理化的角度对药动学模型进行汇总、分析和综述。结果和结论在药动学模型中适当地增加生理描述可提高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药动学模型 传统房室药动学模型 循环药动学模型 生理药动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DNN-HMM的蒙古语声学模型结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晋益 马志强 +2 位作者 刘志强 朱方圆 王洪彬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65,共14页
DNN-HMM作为语音识别中的一种混合建模技术,由深度神经网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组成。在使用蒙古语语料库构建DNN-HMM声学模型的过程中,为了研究DNN-HMM结构对蒙古语声学建模的影响以及蒙古语语料库规模与DNN-HMM声学模型结构的关系,通过设... DNN-HMM作为语音识别中的一种混合建模技术,由深度神经网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组成。在使用蒙古语语料库构建DNN-HMM声学模型的过程中,为了研究DNN-HMM结构对蒙古语声学建模的影响以及蒙古语语料库规模与DNN-HMM声学模型结构的关系,通过设计DNN-HMM声学模型中DNN的结构,该文提出Rectangle DNN-HMM、Trapezoid DNN-HMM、Polygon DNN-HMM和Hourglass DNN-HMM四种结构的DNNHMM声学模型,并以Kaldi实验平台为基础进行实验,选取音素作为建模单元,使用三种规模的蒙古语语料库分别构建四种结构的DNN-HMM声学模型。深度结构和宽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深度为6层的Polygon DNNHMM结构适合蒙古语声学模型建模;随着语料库规模的增大,通过适当增加声学模型的宽度,可以使声学模型的每一层都能学习到更丰富的语音特征,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N-HMM 学模型 深度神经网络 蒙古语声学模型
下载PDF
结核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毛俊杰 鲁佳旺(综述) +1 位作者 庄勋 秦刚(审校)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4-868,共5页
结核病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结核病防控意义重大。近年来,新冠肺炎大流行严重破坏了全球结核病防治进程,再度引发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担忧。传播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结核病传播规律及流行动态,并评估不同干... 结核病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结核病防控意义重大。近年来,新冠肺炎大流行严重破坏了全球结核病防治进程,再度引发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担忧。传播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结核病传播规律及流行动态,并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防控效果,在结核病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五种结核病传播动力学模型:“仓室”模型、集合种群模型、智能体模型、网络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而为结核病的防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防控 传播动力学模型 流行病学模型 分子流行病
下载PDF
CT平扫的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华 胡苗苗 +1 位作者 金煜芳 丁远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733-2737,共5页
目的:分析CT平扫的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恶性组(n=30)和良性组(n=70),CT平扫图像上勾画2D、3D... 目的:分析CT平扫的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恶性组(n=30)和良性组(n=70),CT平扫图像上勾画2D、3D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图像特征,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层分为训练集(n=70)与验证集(n=30),提取CT影像组学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比较。结果:以肿块形态、肿瘤囊实性、腹水作为构建2D影像学特征模型,该模型训练集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为88.9%、77.0%、0.86;验证集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AUC为81.8%、78.9%、0.82。以肿块形态、肿瘤囊实性、边界、腹水作为构建3D影像学特征模型,该模型训练集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AUC为90.7%、76.7%、0.86;验证集诊断敏感度、特异度、AUC为81.8%、73.7%、0.86。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未见差异(P>0.05)。结论:基于CT平扫的2D与3D影像组学模型诊断卵巢良恶性病变价值相当且均较高,但考虑到影像组学特征计算成本,更推荐使用2D影像组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恶性病变 CT平扫 2D影像组学模型 3D影像组学模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新型肾结石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经皮肾镜结石清除率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吴宇 付永 +1 位作者 谷明利 刘建民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构建预测经皮肾镜手术的结石清除率(SFR)的新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113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病人的相关资料,根据术后复查的泌尿系CT或尿路平片,将其分为结石清除组和结石残留。收集病人临床和影像... 目的:构建预测经皮肾镜手术的结石清除率(SFR)的新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113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病人的相关资料,根据术后复查的泌尿系CT或尿路平片,将其分为结石清除组和结石残留。收集病人临床和影像组学资料,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工具,将病人的CT图像划取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出120个影像组学特征。对训练组进行变量选择,得到最佳的特征选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新型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使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113例病人术后1个月复查泌尿系影像,结石清除者68例,结石残留者45例,总体SFR为60.2%。2组病人性别、术后血白细胞(WBC)、住院时间、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及Guy′s分级(G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GSS、术后血WBC、结石长度、结石宽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GSS、术后血WBC为PCNL术后SFR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P<0.01)。将Lasso回归筛选出的有意义的14个影像组学特征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最大三维直径、球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将最大三维直径、球度纳入构建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曲线下面积为0.923,在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为0.876,均优于GSS。结论:构建的新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预测PCNL病人的SFR,可为泌尿科医生术前沟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临床-影像组学模型 经皮肾镜取石术 结石清除率
下载PDF
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10
作者 李乔希 管宴萍 +2 位作者 夏晨 吴莉莉 王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50-2255,共6页
目的建立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方法使用PK-SIM®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拟合和模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收集阿米卡星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药动学特性参数,结合软件内置人体模型建立成人PBPK模型并外推... 目的建立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方法使用PK-SIM®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拟合和模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收集阿米卡星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药动学特性参数,结合软件内置人体模型建立成人PBPK模型并外推至老年PBPK模型。使用临床药动学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化和验证,以拟合优度、相对残差和平均折叠误差为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性能。使用最终模型模拟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后的体内暴露情况,对临床常用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给出推荐的给药方案。结果建立的阿米卡星PBPK模型在成人和老年患者中均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相对残差绝对值均数为25%;各模拟场合下,峰浓度(c_(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的平均折叠误差均在>0.5~<2范围内。模拟结果显示,与健康成人相比,相同给药方案下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_(max)差异较小,因蓄积引起的谷浓度显著升高。与减少剂量相比,延长阿米卡星给药间隔更有助于保证疗效,减少肾毒性的发生。结论成功建立了阿米卡星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PBPK模型,且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卡星 药动 生理药动学模型 老年人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基于动脉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肠间质瘤组织中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
11
作者 刘芸 李传明 +2 位作者 曾平 何昌银 方维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肠间质瘤组织中的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5%者43例,Ki-67表达<5%者42例,...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期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小肠间质瘤组织中的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肿瘤组织中Ki-67表达≥5%者43例,Ki-67表达<5%者42例,以7∶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60例)及验证集(25例)。从肿瘤全部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中提取889个CT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筛选降维后选取14个特征,分布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u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放射组学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放射组学模型性能。结果RF模型ROC曲线显示总体样本AUC为0.91,准确度为0.89、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92;SVM模型ROC曲线显示,总体样本AUC为0.82,准确度为0.79、灵敏度为0.88、特异度为0.83。相比之下,RF模型在鉴别小肠间质瘤中Ki-67表达状态更有优势。结论基于动脉期增强CT影像组学分类模型对小肠间质瘤组织中Ki-67表达状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KI-67指数 CT 影像组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模型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超 马丽 +7 位作者 段顺美 叶灵 王庆华 王璐 张承明 郭丽娟 魏玉玲 范多青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1,共9页
以赋香香精及赋香卷烟纸共计55个样品为实验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柱后串联人工嗅辨仪(GC-QTOF-O)的方法对赋香卷烟纸的致香化合物进行定性嗅辨分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HS-GC-IMS)对赋香卷烟纸中痕量致香物质... 以赋香香精及赋香卷烟纸共计55个样品为实验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柱后串联人工嗅辨仪(GC-QTOF-O)的方法对赋香卷烟纸的致香化合物进行定性嗅辨分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HS-GC-IMS)对赋香卷烟纸中痕量致香物质进行快速分析,并通过GC-IMS指纹图谱,建立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模型,以可视化形式对不同类别赋香卷烟纸的一致性开展评价。结果表明,从赋香香精和赋香卷烟纸中共识别鉴定出醇、酚、酯、醚、酮等29种致香物质,依据所建立模型可对赋香卷烟纸、成品卷烟的赋香卷烟纸、燃烧后赋香卷烟纸进行有效鉴定及分类识别,为赋香卷烟纸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香卷烟纸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致香化合物 计量-感官组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适当集总法简化茶碱生理药动学模型
13
作者 梁露花 黄叶真 +3 位作者 普思静 郑浩东 刘欣然 项荣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适当集总法对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简化,并评估简化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已发表文献中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采用模拟退火适当集总算法搜索最优的集总矩阵,将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集总简... 目的利用模拟退火算法的适当集总法对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简化,并评估简化后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已发表文献中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采用模拟退火适当集总算法搜索最优的集总矩阵,将茶碱的全身生理药动学模型进行集总简化,并将集总简化后的模型与原模型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原模型13态集总为7态,经评估集总简化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相对差异的绝对值(ARD%)<0.002%,且原始模型与集总简化模型模拟浓度-时间分布图重合度较好,误差较小。结论经模拟退火算法简化的茶碱生理药动学模型稳健,有效,该方法可以考虑用于其他药物的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碱 模拟退火算法 生理药动学模型 适当集总法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预测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影响
14
作者 石笑弋 刘轶 +5 位作者 兰文 李昌亮 李琦 刘雁鸣 李帅 陈涛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733-1737,共5页
目的预测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国产... 目的预测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溶出特性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厂家产品的体外溶出结果拟合体内溶出释放曲线;采用Gastroplus软件建立生理药动学模型;虚拟群体模拟预测制剂体外溶出特性以及对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在40 min内溶出量(Q)达85%以上(T85%=40 min),达峰浓度(C_(max))、曲线下面积(AUC_(0→∞))等主要药动学参数在偏差范围内;不同厂家胶囊的体外溶出差异未影响体内药动学特征。结论国产左羟丙哌嗪胶囊体外呈快速溶出的特性,有利于其在体内迅速吸收,是发挥药效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左羟丙哌嗪胶囊 体外溶出 药动
下载PDF
智慧教育时代高职高专院校SPOC混合教学模型构建
15
作者 邱海英 李达铎 周珊 《广西教育》 2023年第18期97-102,共6页
本文阐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从办学主体、课程主体、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等多个视角对高职高专运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阐述“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重场域”“四方交互”“五大环节”五位一体的SPOC混... 本文阐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从办学主体、课程主体、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等多个视角对高职高专运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阐述“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重场域”“四方交互”“五大环节”五位一体的SPOC混合教学模型,以期为智慧教育时代的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实践与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高职高专 SPOC混合教 学模型
下载PDF
浅谈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兽药残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帆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0年第3期3-5,共3页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就是按照机体对药物的不同... 药动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过程的速度规律的一门科学。在药动学研究中,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速率过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就是按照机体对药物的不同处置速度,把机体分为抽象的“一室”、“二室”或“多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兽药残留 学模型 生理 房室模型 动力原理 生物转化 学模型
下载PDF
调合油生产与调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王勇 刘军海 《四川粮油科技》 1999年第2期2-4,共3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SFA∶MUFA∶FUFA=1∶1∶1的建议,完成玉米调合油的调制过程,并建立调合数学模型。经使用,调合模型合理。
关键词 食用油 学模型 调合油 调合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工程体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两体力学模型初探 被引量:54
18
作者 谢和平 陈忠辉 +2 位作者 周宏伟 易成 陈志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57-1464,共8页
针对大坝和坝基、坝肩和库岸相互作用传统的一体两介质模型,提出了两体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以及应用范围;阐述了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力学模型之间的差异,并用单轴压缩实验进行了验证;建立了重力坝和坝基相互作用的两体力... 针对大坝和坝基、坝肩和库岸相互作用传统的一体两介质模型,提出了两体力学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以及应用范围;阐述了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力学模型之间的差异,并用单轴压缩实验进行了验证;建立了重力坝和坝基相互作用的两体力学模型,为大坝与坝基的整体稳定性研究与评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 两体力学模型 相互作用 接触面效应
下载PDF
轴向受压两体力学模型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易成 张亮 +1 位作者 陈忠辉 谢和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1-576,共6页
在工程实际中对坝体与坝基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经常按照一体两介质进行分析,这种假设与实际存在出入。为了研究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和建立正确的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初步建立了一体两介质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并分别进行了轴... 在工程实际中对坝体与坝基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经常按照一体两介质进行分析,这种假设与实际存在出入。为了研究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和建立正确的分析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初步建立了一体两介质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并分别进行了轴向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强度介质强度与高强度介质的强度之比?是影响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的重要参量,且影响程度与影响机制在不同力学模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体力学模型 一体两介质 界面 相互作用 轴向受压
下载PDF
钢材磁通量与应力关系的磁力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熊二刚 王社良 +2 位作者 赵均海 高志华 李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297,共4页
针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难以实现对在役钢结构的应力检测这一问题,提出了钢材等铁磁材料基于磁力耦合效应的全磁通应力磁性无损检测法,即通过测试钢材的全磁通量来测试其应力状态.根据钢材(铁磁材料的一种)磁感应强度的应力敏感这一特性,... 针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难以实现对在役钢结构的应力检测这一问题,提出了钢材等铁磁材料基于磁力耦合效应的全磁通应力磁性无损检测法,即通过测试钢材的全磁通量来测试其应力状态.根据钢材(铁磁材料的一种)磁感应强度的应力敏感这一特性,基于微磁能量理论,推导了磁感应强度同应力的关系方程,建立了磁通量增量与应力关系的磁力学模型.采用Q235钢材制作了2种模型试件,对其进行了磁力耦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且2种模型试件磁通量的变化量均随着其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均随其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且与外加应力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材料 磁通量 磁力学模型 应力 磁性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