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学理审视及其策略探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阳 夏成木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0,共4页
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形态,现代科技手段与先进营销理念将使其完成从一种文化"软实力"到"硬实力"的转变。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学理审... 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形态,现代科技手段与先进营销理念将使其完成从一种文化"软实力"到"硬实力"的转变。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行学理审视,认为:1)体育文化产业的析出发展是可行的,其发展的时代优势包括:文化产业已取得快速发展、具有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消费环境得到改善、体育消费观念发生积极性转变、体育基础产业已经形成规模;2)发展策略包括:转变观念、正视体育文化产业的实际价值和地位、积极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化体育消费结构、找准产业开发的切入点、积极培植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产业 学理审视 策略
下载PDF
语文教学中“教”的学理审视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华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4,共6页
没有高质量的"教",就没有高质量的"学"。从学理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话、谈话、演说,并不一定都具有"教"的价值。从"教"与"学"的根本关系来说,教师的"教"是为学... 没有高质量的"教",就没有高质量的"学"。从学理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讲话、谈话、演说,并不一定都具有"教"的价值。从"教"与"学"的根本关系来说,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不是代替、阻碍学生"学";"教"意味着使学生有方向、有条理、有方法、有习惯、有滋味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与学 教的价值 学理审视
下载PDF
《郭沫若全集》的学理审视 被引量:1
3
作者 税海模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42-145,共4页
《郭沫若全集》(38卷本)是迄今为止最齐全的郭沫若著作总汇,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研究原典文献引文大半出自于它,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郭沫若全集》是以作者上世纪50、60、70年代校阅订正的最后版本作为蓝本进行校勘的,对20、30、40年代... 《郭沫若全集》(38卷本)是迄今为止最齐全的郭沫若著作总汇,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研究原典文献引文大半出自于它,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郭沫若全集》是以作者上世纪50、60、70年代校阅订正的最后版本作为蓝本进行校勘的,对20、30、40年代原刊本、初版本中的异文,一般未予注明。这样,现行《郭沫若全集》便难以历史地反映郭沫若一生中思想、文学、学术的动态发展过程,难以呈现郭沫若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真实。为此,建议编辑出版包括郭沫若非文学、非学术著述在内的,以原刊本、初版本为蓝本的,并对其后所有修改都加说明的《郭沫若全集》编年本,以便研究者更好地走近郭沫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全集 38卷本 学理审视 初版本 原列本 编年本
下载PDF
语文教学思维的学理审视
4
作者 刘须锦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6年第3期17-19,共3页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关涉"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的学理关系。从专家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学生的角度看,"教什么"与"怎么教"原本就是一体的,甚至"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基于教学认知偏...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关涉"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的学理关系。从专家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学生的角度看,"教什么"与"怎么教"原本就是一体的,甚至"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基于教学认知偏颇及策略选择异化的窘状,从学科、学力、学生"三学"维度,建构学生素养提升框架,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应遵从"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语文思维,学会智慧地、有价值地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思维 学理审视 教学展望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思想理论突破问题的学理审视
5
作者 詹艾斌 《前沿》 CSSCI 2008年第8期172-175,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想提出的目的在于突破文学反映论尤其是机械反映论的理论重围,其现实针对性是明确的。在文学主体论的倡导者看来,它与文学反映论之间的根本对立表现在二者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与否上。主体论与反映论的文学现在2... 20世纪80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想提出的目的在于突破文学反映论尤其是机械反映论的理论重围,其现实针对性是明确的。在文学主体论的倡导者看来,它与文学反映论之间的根本对立表现在二者对个体主体性的强调与否上。主体论与反映论的文学现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存在着深层的冲突性关联。主体论者对文学反映论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偏颇。反映论文学观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近来学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问题的争论仍然体现出对于反映论文学观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体论 文学反映论 理论突破 文学本质问题 学理审视
原文传递
当前社会与文学性质问题的学理性审视
6
作者 詹艾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整体来看,后现代的消费社会并没有在当下中国形成,但当代中国都市却也已然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在未来的社会形态中,它依然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存在。当前,需要重视理性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学说对... 整体来看,后现代的消费社会并没有在当下中国形成,但当代中国都市却也已然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在未来的社会形态中,它依然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存在。当前,需要重视理性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学说对于文学的规约。强调规约,并非逼迫文学生产在意识形态上的同一,并不排斥文学价值形态的差异性,它主要是蕴含着一种介入和引导的作用。文学,在既存事实与规约的张力空间中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社会与文学性质 学理审视 消费社会 意识形态 规约
下载PDF
当前社会与文学性质问题的学理性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新艳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143-144,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革命的发展,从全局来看,后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虽然没有在当代中国蔚然成风,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俨然已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文学借助于语言文字表达作者情感或者隐喻社会现实,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革命的发展,从全局来看,后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虽然没有在当代中国蔚然成风,但是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俨然已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文学借助于语言文字表达作者情感或者隐喻社会现实,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学从古代发展而来,并将继续存在于当代社会,延续至未来社会。目前,由于各类文学作品价值观存在较多差异,因此必须对文学进行一定的规约。本文将从具体文章出发,理性审视当前社会存在的文学性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程 文体教学及其它 当前社会 文学性质 问题 学理审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