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导向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1
作者 孙娜 张涛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1期176-176,共1页
教育的本质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好的教育更应落实到学生的生命成长中来。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导向来思考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其方法并以具体课程为例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
关键词 学生成长需要 教育思考 实践
下载PDF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重构
2
作者 杨慧文 《时代人物》 2020年第26期118-118,共1页
高校教师职业责任应在学生成长需要的视角之下重构。学生成长需要可以是学生当下呈现出的会影响学生成长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显现出的新的兴趣、爱好,能力的提升,才华的展现等需要。以此观之,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问题表现为未能关... 高校教师职业责任应在学生成长需要的视角之下重构。学生成长需要可以是学生当下呈现出的会影响学生成长的一系列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显现出的新的兴趣、爱好,能力的提升,才华的展现等需要。以此观之,高校教师的职业责任问题表现为未能关注、浅表化的关注和割裂性的关注学生成长需要。要重构高校教师职业责任,应进行相应的制度变革,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智力于培养学生的成长,教师个人应树立学生成长需要的观念和意识,尊重并引导学生的成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责任 学生成长需要
下载PDF
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中心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红艳 《中国德育》 2021年第24期48-52,共5页
2012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承担了教育部人文重大攻关项目“全面建设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纵观这几年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最有特色的研究就在于逐渐建构起了一种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中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对于德育,大家的共识是... 2012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承担了教育部人文重大攻关项目“全面建设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纵观这几年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最有特色的研究就在于逐渐建构起了一种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中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对于德育,大家的共识是,一切道德教育活动的共同特征是把人放在优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 重大攻关项目 优先地位 学生成长需要 德育 道德教育研究
原文传递
用好思政教学这把“盐”
4
作者 郭晓芳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4期21-21,共1页
2019年,在从教的第20个年头,我荣幸担任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怎样才能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的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启发,总书记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 2019年,在从教的第20个年头,我荣幸担任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怎样才能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的大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启发,总书记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我想我要做的,是聚焦“拔节孕穗期”学生成长需要,调制出他们喜爱的“食材+盐”新大餐。策划《劳动最光荣》,我特别想让孩子们亲眼见一见年近九十还在下田劳作的袁隆平爷爷。2020年,农历小年,我们飞到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思政教学 思政课 班主任 袁隆平 拔节孕穗期 学生成长需要 真心喜爱
下载PDF
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良好效果从哪里来
5
作者 喻学林 朱丽霞 《教师教育论坛》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形势与政策课时代性、政治性强,是引导青年学生政治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发挥,注重思想发展过程的迟效性原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其课程内容变动不居,学科基础薄弱以及其它制度性保障条件... 形势与政策课时代性、政治性强,是引导青年学生政治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发挥,注重思想发展过程的迟效性原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其课程内容变动不居,学科基础薄弱以及其它制度性保障条件不足成为课程发展的主要问题。必须充分尊重和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需要,采取探索式教学方式,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才能解决该课程的实效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属性 教学效果 学生成长需要 制度保障
下载PDF
也说初高中的衔接
6
作者 韩国存 《基础教育参考》 2010年第9期58-62,共5页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在这一段过渡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颇有艺术的工作,本文从初高中衔接的现...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在这一段过渡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颇有艺术的工作,本文从初高中衔接的现状、初高中衔接的意义、初高中衔接的要领三个方面。对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教育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初高中的衔接必须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高中 衔接教育 学生成长需要
下载PDF
教育要向生而行
7
作者 杨启锋 《山东教育》 2020年第27期1-1,共1页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多大的荣誉,而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学校办学应该坚持学生立场,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合理确定自己的办学目标,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服务学生成长。任何学校都应将学生发展目标、取...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多大的荣誉,而是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学校办学应该坚持学生立场,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合理确定自己的办学目标,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服务学生成长。任何学校都应将学生发展目标、取向和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成长需要作为学校发展的"指南针"和"方向盘",从自身立场的"顺时针"转向学生立场的"逆时针"方向办学。为了学生,"逆向"前行,建构"向生型"办学模式,打造新时代学生成长的最近学区,这样学校才能找到发展的正确航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成长 办学目标 办学模式 学校办学 指南针 学区 学生成长需要 教育的对象
下载PDF
卷首语
8
作者 隋桂凤 《中国教师》 2020年第11期1-1,共1页
"新劳动教育"是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核心的。学生作为生命体,其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既不能限制学生的成长,将其圈在画好的条条框框中,又不能放任自流。漫无目的的生长会延误成长时机,提高成本,降低效果。所以,从劳动育人... "新劳动教育"是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核心的。学生作为生命体,其成长是有规律的。我们既不能限制学生的成长,将其圈在画好的条条框框中,又不能放任自流。漫无目的的生长会延误成长时机,提高成本,降低效果。所以,从劳动育人到"新劳动教育"的变化也是一种基于生命的成长。教育观念—关注生命需要。人的生命总是呈现一种向上的、向外发展的成长趋势,是在不停地汲取外界信息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中向上、向外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就要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开放的、前瞻的信息,顺应学生生命成长趋势,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生命 生命成长 卷首语 关注生命 学生成长需要 学生成长 劳动育人 顺应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