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石屏庙学碑考释 被引量:1
1
作者 苏佛涛 《云南史志》 2002年第1期49-49,共1页
石屏文庙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东庑年久倾圮,经州政府和州文管所批准重建,最近建筑工程队在清理地基时掘出一通明代天顺二年(1458)冬月16日镌刻的石碑,距今已543年。碑名为“石屏州庙学记”,砂石质地,高157厘米,宽89厘米... 石屏文庙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东庑年久倾圮,经州政府和州文管所批准重建,最近建筑工程队在清理地基时掘出一通明代天顺二年(1458)冬月16日镌刻的石碑,距今已543年。碑名为“石屏州庙学记”,砂石质地,高157厘米,宽89厘米,厚15厘米,全文26行,计853字,碑文字迹楷书阴刻。碑文为赐进士及第承务郎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经筵官蜀人周洪漠撰文、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临安府知府刘芳校正,奉议太夫临安府同知石首刘海篆书碑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石屏庙学碑 历史考释 中国 历史文献
下载PDF
寻访鲁公——费县颜真卿文化研学记
2
作者 刘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期166-169,共4页
费县是琅琊颜氏的族望地,是颜氏子孙世代回望的老家。孝悌里、颜林、鲁公庙等都和颜真卿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费县颜真卿文化的历史见证。新建的颜真卿纪念馆成了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厚重的颜氏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文章... 费县是琅琊颜氏的族望地,是颜氏子孙世代回望的老家。孝悌里、颜林、鲁公庙等都和颜真卿有着密切的关联,是费县颜真卿文化的历史见证。新建的颜真卿纪念馆成了市民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厚重的颜氏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文章立足实地研学,考察了鲁公庙、孝悌里、颜林等地的历史渊源,并对费县与颜真卿的文化关联予以详解,彰显了“族望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是研学活动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 费县 族望 颜真卿文化 传统教育
下载PDF
《安平县庙学记》碑考释
3
作者 田建平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535-555,共21页
本文主要依据明万历本《安平县志》及清吴汝纶《深州风土记》记录对元代"安平县庙学记"碑作了文字复原及碑文考释。明万历本《安平县志》及清吴汝纶《深州风土记》均录有碑阳正文,但是对于碑额及落款文字或者省去,或者所录不... 本文主要依据明万历本《安平县志》及清吴汝纶《深州风土记》记录对元代"安平县庙学记"碑作了文字复原及碑文考释。明万历本《安平县志》及清吴汝纶《深州风土记》均录有碑阳正文,但是对于碑额及落款文字或者省去,或者所录不全。至于碑阴文字,二文一概未录。比较而言,吴汝纶《深州风土记》所录较为完整,经与现有残碑对照,差错极少。《元安平庙学记》虽然只是元代真定路安平县庙学之记录,但是由于真定路直属中书省,地位显赫,安平县更是有"小燕京"之称,直接受到元朝中央的统治,政策所及,非常及时,所以此《记》堪称关于元代庙学的一篇典范。《记》文完整反映了安平县庙学的起始、兴建、建筑格局、规模、机构、学制、祭祀、学田等。特别是地方长官达鲁花赤(达鲁花赤四十九、达鲁花赤站木赤、达鲁花赤刺速鲁、达鲁花赤教化、达鲁花赤铁木荅尔),力主庙学之事,或则"买置木材四千余条",或则"率乡之士夫,鸠赀五百五十贯",或则"重修",尤为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安平庙学碑 考释 明万历《安平县志》 《深州风土记》
下载PDF
新见偰伯僚逊撰《大元重修单州庙学碑》的儒学解读
4
作者 李贝贝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156,160,共9页
《大元重修单州庙学碑》的发现,打破了偰伯僚逊仅有一篇散文存世的旧有论断,同时为我们考证偰伯僚逊的事迹、元代单州文庙的修缮,以及研究元末红巾军混战区的儒学生态提供了难得的资料。通过解读碑文,可知偰伯僚逊任单州达鲁花赤期间在... 《大元重修单州庙学碑》的发现,打破了偰伯僚逊仅有一篇散文存世的旧有论断,同时为我们考证偰伯僚逊的事迹、元代单州文庙的修缮,以及研究元末红巾军混战区的儒学生态提供了难得的资料。通过解读碑文,可知偰伯僚逊任单州达鲁花赤期间在积极组织防御红巾军的同时,重修单州文庙,发展儒学教育;元代单州文庙的修缮历史也因该碑的发现而更加清晰,填补了文献空白,匡正了相关记载之误。以偰伯僚逊重修单州文庙为基点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元末红巾军混战地区的儒学生态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秩序一同垮塌,展现了儒家文化对元末社会的深刻影响和多民族的儒家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偰伯僚逊 《大元重修单州庙学碑 文庙 生态
原文传递
明《绍兴府重修儒学记》碑考述
5
作者 任金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14期5-8,共4页
《绍兴府重修儒学记》碑是绍兴境内已发现有关明代地方教育设施建设的重要石刻。文章试图以碑记为依据,结合历史文献,对绍兴府学宫的历史沿革、碑记涉及的人物以及碑记所具有的文献价值进行梳理和考述,填补之前的研究空白。
关键词 学碑 沿革 人物 价值
下载PDF
异于他郡:元《东平学玺书碑》的生命史与政治内涵
6
作者 项泽仁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61-77,共17页
立于元代东平学宫的《东平学玺书碑》由碑阳《皇帝赐东平学玺书碑》与碑阴《玺书碑阴之记》构成。因金石志、地方志等文献仅存碑目,以致学界尚未注意到此碑的价值。碑阳上截为蒙古国书,刻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崇奉孔子诏。下截为正书... 立于元代东平学宫的《东平学玺书碑》由碑阳《皇帝赐东平学玺书碑》与碑阴《玺书碑阴之记》构成。因金石志、地方志等文献仅存碑目,以致学界尚未注意到此碑的价值。碑阳上截为蒙古国书,刻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崇奉孔子诏。下截为正书,刻同年中书省签发的榜文一道。碑阴记录了立石的背景、目的、过程及撰者徐琰对诏书的认识。碑阳为管窥元代诏书、榜文原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碑阴揭示出元廷对东平府学的特殊礼遇,此种礼遇得益于汉人世侯严实、严忠济父子的遗泽。立巨碑于大成殿前,除了将成宗兴学求才之心播告谕众,也是东平学士昭示本学享有“异于他郡”无上荣耀的宣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赐东平玺书 《玺书阴之记》 东平 崇奉孔子诏
下载PDF
三门峡北宋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相关问题讨论
7
作者 张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主要记载了北宋崇宁年间陕州府学兴建的经过。本文主要对其碑文及碑体上发现的“刘仲游题记”“陕府学图”“陕府学图序”等进行了释读与探讨,为研究陕州府学的兴建、建制规模、位置变迁及其发展演变等提供了新资料... 陕州奉诏新建府学记碑主要记载了北宋崇宁年间陕州府学兴建的经过。本文主要对其碑文及碑体上发现的“刘仲游题记”“陕府学图”“陕府学图序”等进行了释读与探讨,为研究陕州府学的兴建、建制规模、位置变迁及其发展演变等提供了新资料,提出了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陕州 学碑 陕州府 陕州文庙
原文传递
八闽古碑珍闻
8
作者 刘湘如 《福建史志》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古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福建,至今仍保存许多历代以来的古碑,成了重要文物。
关键词 文物 闽王 郑和 学碑 木棉庵
下载PDF
欲以拙胜——刘墉书法创作中的参用碑法与追求古意
9
作者 宋晓希 《书法教育》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近年来,学界已经注意到刘墉的书法受到北碑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则会发现,刘墉的学碑笔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邓石如的启发。他以《瘗鹤铭》等北碑的朴茂笔意参入小真书,又兼取《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隶书的巧拙之气以化用。不过,刘墉并非旨... 近年来,学界已经注意到刘墉的书法受到北碑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则会发现,刘墉的学碑笔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邓石如的启发。他以《瘗鹤铭》等北碑的朴茂笔意参入小真书,又兼取《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隶书的巧拙之气以化用。不过,刘墉并非旨在寻求碑帖结合,而是意在碑版中寻求古法、回归帖学,这也根源于时人对清代的帖学笔法所产生的怀疑,进而转向碑版求古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墉 学碑 欲以拙胜 寻求古法
下载PDF
《真定路学乐户记》补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春香 《文物春秋》 2007年第6期71-75,共5页
本文就《文学遗产》和《文物春秋》发表的两篇文章对《真定路学乐户记》碑文的释读、句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从真定路学的建制和规模所体现的元代当政皇帝的治政措施、真定路学礼乐生员的分布与真定的历史文化氛围等方面,指出了该... 本文就《文学遗产》和《文物春秋》发表的两篇文章对《真定路学乐户记》碑文的释读、句读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从真定路学的建制和规模所体现的元代当政皇帝的治政措施、真定路学礼乐生员的分布与真定的历史文化氛围等方面,指出了该碑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真定路乐户记》 礼乐户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正定发现的欧阳玄撰文碑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伟丽 郭玲娣 樊瑞平 《文物春秋》 2006年第4期53-5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出土于正定县中医院的《真定路学乐户记》碑,此碑由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玄撰文,介绍了元代真定府学的礼乐教育情况,是研究元代礼乐制度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正定 欧阳玄 《真定路乐户记》 元代礼乐教育
下载PDF
天一阁藏《隐学山复放生池碑》拓片研究
12
作者 李子怡 《西泠艺丛》 2023年第11期72-80,共9页
《隐学山复放生池碑》初立于宋熙宁七年(1074),碑文由钱塘士人沈辽撰写,前半段记叙栖真寺放生池建立、兴废和重修的过程,后半段述及放生池的功能和意义。历代金石文献中的宋代放生池碑,刻文尚晰、原石仍存且著录有续的,此碑为目前所见... 《隐学山复放生池碑》初立于宋熙宁七年(1074),碑文由钱塘士人沈辽撰写,前半段记叙栖真寺放生池建立、兴废和重修的过程,后半段述及放生池的功能和意义。历代金石文献中的宋代放生池碑,刻文尚晰、原石仍存且著录有续的,此碑为目前所见之唯一,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价值。此碑结合《全宋文》所收十五篇放生文,为我们管窥两宋时期士人阶层普遍流行的放生观念提供了具体视野。与中古时期流行的宗教叙事和明末以后的世俗化倾向不同,两宋时期的放生文依托的是古代圣贤故事,普遍具有淡化报应色彩、主张赓续道德传统和强调顺遂物性的特征。其主要目的是维系统治者在民间的仁德形象,内在逻辑是理学化的尊君主张和善业的转让,是一种具有儒家传统观念色彩的放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山复放生池 鄞县栖真寺 宋代放生文
原文传递
米芾晚年笔法的几种标志性呈现——以《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保锋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2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史称『崇宁兴学』时代背景下由米芾所书《太平卅芜湖县新学记碑》中标志性书法用笔的解读,提取了《学记碑》中几个较为突出的用笔方法加以书写过程中运动轨迹的技术分析,总结出了米芾在书写过程中几个典型笔法特征并溯其渊源... 本文通过对史称『崇宁兴学』时代背景下由米芾所书《太平卅芜湖县新学记碑》中标志性书法用笔的解读,提取了《学记碑》中几个较为突出的用笔方法加以书写过程中运动轨迹的技术分析,总结出了米芾在书写过程中几个典型笔法特征并溯其渊源,继而将其晚年书法中笔法的总体呈现特色通过历史典籍中的记载为引线加以具体分析,力求对米芾标志性笔法的形成及风格获得总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笔法 风格 呈现 《太平州t湖县新
原文传递
社会变迁下的书法“风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志超 《文史杂志》 2019年第2期78-80,共3页
"风骨"作为一种审美范畴的影响或感染力,自魏晋以来随国运与社会变迁而呈现出不同面貌。它贯穿于文学与书法的发展史中,彼此渗透而精神相通。书法领域的风骨的强弱,既是社会政治生态的反映,亦是其时文人心态的表现。
关键词 风骨 审美范畴 尚意 学碑
下载PDF
The Petrified Utopia: Monumental Propaganda, Architecture Parlante, and the Question about (De)Materialisation of Monuments
15
作者 Katarzyna Trzeciak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dea of monumentality (following Evgeny Dobrenko's concept of "petrified utopia") in Polish Socialist literature especially by analyzing Lenin's "monumental propaganda" and its influen...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dea of monumentality (following Evgeny Dobrenko's concept of "petrified utopia") in Polish Socialist literature especially by analyzing Lenin's "monumental propaganda" and its influence on literary thinking. Starting from some details about Lenin's vision and plan, the article will further present how the act of transposition of a monument into texts---the act of materialization monuments in literary signs--causes some kind of monumental spectrality or dematerialization and as a consequence, the disappearance of art in Rancieran sense in which the art disappears when it becomes transparent for itself. To prove this thesis,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wo main architectural examples: Tatlin's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as the great realization of Lenin's doctrine) and Polish Palace of Culture and Science which was the theme of many Polish Socialist poems.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will also present some broader perspective of modem architectural utopias and their spect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umental propaganda SCULPTURE 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pectrality ArchitectureParlan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