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法学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谭金可 热依汗古力.喀迪尔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9-104,共6页
法学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高水平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要从交叉学科的教学开始。由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思维和方法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学科壁垒",导致法学多学科交叉培养受多重因... 法学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高水平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要从交叉学科的教学开始。由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思维和方法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学科壁垒",导致法学多学科交叉培养受多重因素制约。为了实现"重基础、强交叉、拓视野、推创新"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需要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改革传统的招生机制、打破院系体制阻隔、改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等人事管理制度,营造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学科交叉培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媛艺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国家高职院校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校创新及竞争力的当务之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国家高职院校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校创新及竞争力的当务之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理念,已成为法学教学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国内外对法学教学的需求。本文从我国高职法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多学科交叉培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以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策略等三个方面来对我国法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方向等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建立多学科交叉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法学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学科交叉培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各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校培养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娟 《福建电脑》 2013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近年来,很多学科交叉培养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笼统概念当中,没有具体方案的提出。针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尝试提出一种各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并具可行性的高校培养模式。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与计算机学科的学生相融合、合作,达到知... 近年来,很多学科交叉培养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笼统概念当中,没有具体方案的提出。针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思想,尝试提出一种各学科与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并具可行性的高校培养模式。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与计算机学科的学生相融合、合作,达到知识的互补。通过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带动其他专业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也能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他学科中信息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学科交叉培养模式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改革探索
4
作者 邱业君 袁群惠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4期109-113,共5页
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对高校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起到纲领性指导作用。该文结合作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从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是落实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对高校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起到纲领性指导作用。该文结合作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确立、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人才培养的举措与创新、阶段性育人成效的评价与反馈及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几个方面,对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改革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该文旨在厘清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中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及如何结合这些因素开展具体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生 学科交叉培养 贯通式培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与电子工程专业结合教学探索
5
作者 邱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167-0170,共4页
本文探讨了C语言程序设计与电子工程专业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结合探索。首先,介绍了C语言和电子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分析了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编程等电子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教学方法与工... 本文探讨了C语言程序设计与电子工程专业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结合探索。首先,介绍了C语言和电子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随后,详细分析了C语言在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编程等电子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教学方法与工具方面,提出了项目驱动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法,并探讨了支持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工具和技术。为促进学科交叉培养,本文设计了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模式,并探讨了如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学习。评估与反馈机制方面,讨论了如何有效评估学生在C语言和电子工程方面的学习,并提供了及时的反馈机制。最后,本文对教学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 电子工程专业 学科融合 学科交叉培养
下载PDF
无人驾驶航空器警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6
作者 刘志辉 朱红伟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7期69-71,共3页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在警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警务部门对具备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目前许多警务部门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影响了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在警务中的推广和应用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在警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警务部门对具备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目前许多警务部门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影响了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在警务中的推广和应用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无人驾驶航空器在警务应用中的具体需求和当前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无人驾驶航空器警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本文探讨了课程设计、实训体系、资质认证、多学科交叉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警务部门培养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警务人员操作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能力,进而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备显著的实践意义,为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在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航空器 警务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交叉培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刘龙 刘品 +2 位作者 蔡洁 王洪刚 魏巍 《商情》 2014年第38期196-197,207,共3页
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的迫切性和已经具备交叉学科培养的条件。以“挑战杯”为契机,从选题、调研、组队、指导和取得成果等方面介绍了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亲历实践。深入研究了本院近三年的... 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转型工作的迫切性和已经具备交叉学科培养的条件。以“挑战杯”为契机,从选题、调研、组队、指导和取得成果等方面介绍了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亲历实践。深入研究了本院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以汽车类、工业类和交通运输类为案例论述了搭建毕业设计(论文)“共享平台”,设立学科交叉的相关鼓励政策和管理制度。通过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方式,形成的跨越单一学科性的一种新的学科体系和交叉学科培养创新性人才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本科 交叉学科 培养 创新性 人才
下载PDF
“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权 郭计云 王明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157-160,共4页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结合山西大同大学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理念创新、课程创新、培养创新、教育创新和专业创新使得新工科在特色凝练和工程认证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电气工程及...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结合山西大同大学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理念创新、课程创新、培养创新、教育创新和专业创新使得新工科在特色凝练和工程认证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工科转型升级。从未来工业界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出发,以学校专业特色为支点,树立与时俱进、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在顺应新工科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下,凭借工程教育认证的超前理念,综合学校、企业、社会的多方优势共同推进新工科特色专业的改革,培养具有动脑和动手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认证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交叉学科
下载PDF
法律职业人才复合化与人才培养方式交叉化
9
作者 李晓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1期89-90,共2页
基于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发展综合化和法律现象复合化,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复合型本就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交叉学科培养的态度上有所差异,但趋同趋势明显。交叉学科培养对于我国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学科知识整... 基于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发展综合化和法律现象复合化,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复合型本就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交叉学科培养的态度上有所差异,但趋同趋势明显。交叉学科培养对于我国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学科知识整合、思维方式复合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法律教育 交叉学科培养
下载PDF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探索——以6所未来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西西 《教育科学探索》 2023年第4期43-50,共8页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知识变革与社会革新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新建12所未来技术学院,基于中国国情、中国问题作出一些新探索。经考察发现,未来技术学院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改良招生方式的新试验、培养理念发生从“育之”到...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知识变革与社会革新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新建12所未来技术学院,基于中国国情、中国问题作出一些新探索。经考察发现,未来技术学院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改良招生方式的新试验、培养理念发生从“育之”到“用之”的新转向、培养模式转向本硕博大融通的新规模,培养内容引入“课程群”“STEP课程体系”等新模块,并尝试深度推进全员项目制与导师制。在积极探索的同时,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交叉学科特性、交叉组织定位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设置新型学部、进行学科重构、完善评价制度等针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应然建议,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未来技术学院 中国探索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基于企业家精神塑造的经管类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1
作者 湛泳 张勇杰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2期78-79,共2页
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的加剧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全职学习的最后一站,也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具有企业... 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的加剧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是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全职学习的最后一站,也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企业家精神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下载PDF
领军当少年:中科大“少年班”的超常人才培养之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兰荣 李震宇 陈旸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1,共4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对接国家改革战略,历经40年艰辛实践,探索出针对超常人才的破格选拔机制和特色培养体系。一是精心选才,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力;二是匠心施教,实行"两段式、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对接国家改革战略,历经40年艰辛实践,探索出针对超常人才的破格选拔机制和特色培养体系。一是精心选才,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力;二是匠心施教,实行"两段式、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拔尖创新能力;三是倾力保障,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基地配套等多方面提供充分供给,有力推动了英才教育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才教育 超常教育 少年班 超常人才 早慧学生 书院制教育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下载PDF
学分制下交叉学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评估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静 杨中华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89,共2页
针对交叉学科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用来培养及评估交叉学科专业能力的体系结构。该结构用两条线来体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一是基于专业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设置,二是基于学生自身能力评估的课程选择和培养过程。
关键词 学分制 交叉学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 问题 评估体系
原文传递
A系列课程《智能农机装备与现代农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志艳 臧英 +1 位作者 李继宇 胡炼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6-340,共5页
A系列课程《智能农机装备与现代农业》作为农业院校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农业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创新能力。针对课程的特点,本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按... A系列课程《智能农机装备与现代农业》作为农业院校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农业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创新能力。针对课程的特点,本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按照高校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了3S技术、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虚拟农业技术、农机装备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农业航空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设计,并从教学案例的融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师生互动积累、智能农机装备作业现场观摩、分组团队协作完成课程教学和考核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把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现代教学模式,将对农业院校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相关教学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学科交叉培养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智能农业装备 现代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