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会聚、多级递进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维东 庞丽东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1期78-81,共4页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梦想、推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多学科会聚融合的“四级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开拓“四模块+四项目+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三阶递进”项目式教学方法,... 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梦想、推动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多学科会聚融合的“四级递进”模块化课程体系,开拓“四模块+四项目+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三阶递进”项目式教学方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校内外协同培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相关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学科会聚 项目式教学 产教融合
下载PDF
学科会聚:知识生产的新趋势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晓强 张平 邹晓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随着以NBIC为核心的会聚技术的崛起与众多非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涌现,学科会聚作为在整体论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知识生产的新趋势。要在遵循学科会聚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生产的新趋势,不断凝炼会聚目标、打破学科界限、... 随着以NBIC为核心的会聚技术的崛起与众多非传统知识生产模式的涌现,学科会聚作为在整体论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知识生产的新趋势。要在遵循学科会聚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生产的新趋势,不断凝炼会聚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开展通力合作、整合全球资源,以应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浪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学科会聚 知识生产
下载PDF
重视学科会聚 增强创新能力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菊 张平 +4 位作者 吴丹青 伍蓓 张朗峰 陈劲 胡建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构筑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议题,其中跨学科综合乃至聚集,是构筑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由国际NBIC会聚技术理念出发,在回顾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会聚... 构筑优良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战略议题,其中跨学科综合乃至聚集,是构筑创新平台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本文由国际NBIC会聚技术理念出发,在回顾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会聚的客观需求及构建的紧迫性,从平台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人才培养、选择突破口、重视基础研究等方面,探索了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平台的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聚技术 创新平台 学科会聚
下载PDF
基于学科会聚的转化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被引量:6
4
作者 关苑君 李世阳 +3 位作者 陈省平 吴珏珩 蓝秀健 李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6-10,共5页
从学科会聚角度出发,从内部汇聚障碍、外部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多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基于学科会聚的转化医学创新平台构建原则以及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实施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山大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 从学科会聚角度出发,从内部汇聚障碍、外部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分析多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基于学科会聚的转化医学创新平台构建原则以及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实施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山大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会聚 转化医学 学科研究 科技创新平台
下载PDF
从学科会聚机制看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被引量:29
5
作者 柳洲 陈士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学科会聚的本质是以人为载体的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思维模式、价值观的会聚。基于学科会聚的机制,认为在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既有团队内部的知识、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交叉障碍,也存在外部环境的体制、机制、激励和评价... 学科会聚的本质是以人为载体的不同学科的知识、组织、思维模式、价值观的会聚。基于学科会聚的机制,认为在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中,既有团队内部的知识、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交叉障碍,也存在外部环境的体制、机制、激励和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为此,从团队自身和外部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会聚 学科科技创新团队 机制 对策
下载PDF
学科会聚、交叉与科研平台建设 被引量:15
6
作者 左金风 温新民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1-15,共5页
本文首先以活动着的知识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组织系统,这一实践形态的学科含义,区别于知识形态的学科界定,得出实践形态的学科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学科会聚和交叉的结论,接着阐释了会聚交叉情况下的三种学科发展模式、相应的科研平台,... 本文首先以活动着的知识创造、传递、融合与应用组织系统,这一实践形态的学科含义,区别于知识形态的学科界定,得出实践形态的学科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学科会聚和交叉的结论,接着阐释了会聚交叉情况下的三种学科发展模式、相应的科研平台,最后对协作组织科研平台、科研群体管理机制平台、实践导向平台建设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会聚 学科交叉 科研平台建设
下载PDF
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覃雪 单承伟 +1 位作者 栾春娟 黄福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7-50,共4页
探索新兴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与指标,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新兴学科形成与演进的机理,对国家前沿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技术会聚发展的理论,提出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 探索新兴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与指标,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新兴学科形成与演进的机理,对国家前沿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技术会聚发展的理论,提出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指标与方法,并对纳米科技的学科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科技学科会聚指数远远高于SCI-E数据库中整体学科会聚指数,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发散与收敛等特征。测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对纳米科技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领域 学科会聚指数 测度方法 纳米科技 科技会聚 学科分类
下载PDF
“NBIC会聚技术”对学科会聚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向渝梅 章波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NB IC会聚技术”对学科会聚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融合、科技进步实现效益最大化、构建创新型国家基础等方面。
关键词 NBIC 会聚技术 学科会聚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的学科会聚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村富 刘玉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11-17,共7页
学科的交叉和会聚需要理论的支撑。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中心项(Central Item),学科会聚与交叉必有一个主要的领域、学科或学说,这是确定首席专家的依据;(2)关联域(Context),即构成该学科会聚的以中心项为主的相关领域,这是确定准... 学科的交叉和会聚需要理论的支撑。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中心项(Central Item),学科会聚与交叉必有一个主要的领域、学科或学说,这是确定首席专家的依据;(2)关联域(Context),即构成该学科会聚的以中心项为主的相关领域,这是确定准入人员、准入项目的依据;(3)学科间性(Inter-disciplinity),这是学科交叉会聚所产生的新的质素,即新的前沿性领域、新的关节点,也是学科会聚所要探索的新知识。一个新的科研群体是否有前景、有地位,主要取决于对“学科间性”这一新的知识宝库的把握程度。学科会聚背后是人才的会聚,而人才会聚时所释放出的凝聚力或离心力都远远大于一般素质的人员,因而除了科研群体的共同信念外,上述三个理论可以说也是处理科研群体人事关系的依据。此外,还必须有共同的跨文化的视野。因为学科的分化是在希腊及近代的西方文化语境下发生的,而学科的交叉与会聚已超出单一的语境。凝聚于一个群体的学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有的涉及不同文化的价值认同(例如生命科学、环境问题)。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有无跨文化的视野可以说是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会聚 中心项 关联域 学科间性 跨文化视野
下载PDF
转化医学的学科会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海 崔银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7,55,共4页
从跨学科的视角对转化医学与学科会聚进行关联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和对SCI-E数据库的文献分析方法对转化医学的学科会聚特征进行研究,论证了两者在哲学思维、行为导向、关注焦点等方面存在着理论交融。
关键词 转化医学 学科会聚 学科 科研管理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学科会聚过程中的决策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湘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8-470,共3页
学科会聚过程中决策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排斥式、共存式、拓展式三种典型类型,具体思维方式的选择受到参与会聚的学科规模与学科间异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科会聚的不同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依次呈现出基于随机偶然的决策模式、基于传... 学科会聚过程中决策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排斥式、共存式、拓展式三种典型类型,具体思维方式的选择受到参与会聚的学科规模与学科间异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科会聚的不同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依次呈现出基于随机偶然的决策模式、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决策模式、基于学科前沿的决策模式、基于共同愿景的决策模式。要以"整体论"为指导、以"问题导向"为准绳、以非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为平台来优化学科会聚决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会聚 思维方式 决策模式 价值选择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积极推进学科会聚,努力提升高水平研究基地的创新能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毅 潘海天 +1 位作者 钱晓峰 曹耀艳 《高教与经济》 2009年第3期9-13,共5页
高层次科研基地是高校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深入探讨这些科研基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学术会聚等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研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工业大学的科研基地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旨... 高层次科研基地是高校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深入探讨这些科研基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学术会聚等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研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工业大学的科研基地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考,旨在积极推进学科会聚,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高科研基地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基地 学科会聚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学科会聚过程中学科结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秀兰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学科会聚的成效与水平取决于学科结构关系的状态与性质。学科会聚过程中学科结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支撑结构与回报结构为框架的静态构成,以学科邦联、学科联邦和超学科共同体为表征的动态变迁,以同化与顺应为运行机制的实际运作。
关键词 学科会聚 学科结构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学科会聚对高校跨文化交际的学科结构和团队建设的研究
14
作者 谭焱 《科教文汇》 2021年第31期1-4,共4页
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已经发展了40多年,在这期间,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丰富了跨文化交际学者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视野,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科领域仍需要拓宽、学术研究水平仍有待提升。该文引用会聚观,试图拓宽跨文化交际的... 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已经发展了40多年,在这期间,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丰富了跨文化交际学者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视野,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科领域仍需要拓宽、学术研究水平仍有待提升。该文引用会聚观,试图拓宽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发展理念,探索跨文化交际学科资源会聚的趋势,构建高校跨文化交际学科会聚的结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科会聚的团队建设,以期为我国高校跨文化交际学者在学科会聚过程中汲取学科资源的灵感,为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成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学科会聚 资源会聚 学科结构 团队建设
下载PDF
促成学科会聚 打造创新平台 被引量:2
15
《国际学术动态》 2006年第4期25-26,共2页
高新技术高峰论坛——学科会聚与科研平台于2005年10月20-22日在杭州召开,由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主办。论坛名誉顾问为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主席为浙... 高新技术高峰论坛——学科会聚与科研平台于2005年10月20-22日在杭州召开,由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主办。论坛名誉顾问为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主席为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副主席为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倪明江,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陈玉树;顾问为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胡建雄,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香港聚大行董事唐大威;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浙江大学副校长朱军,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钱大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学科会聚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浙江大学 创新 副校长
下载PDF
立足亚洲命运共同体大格局打造亚洲文明研究领域新高地——记浙江大学“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启动会
16
作者 周妍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3期123-125,共3页
2020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召开“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启动会,为学校启动的首个人文社科学科牵头的“创新2030计划”。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为首席专家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副校长何莲珍主持会议并介绍立项情况,文科... 2020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在紫金港校区召开“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启动会,为学校启动的首个人文社科学科牵头的“创新2030计划”。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为首席专家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副校长何莲珍主持会议并介绍立项情况,文科资深教授、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许钧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介绍未来愿景和工作计划。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通过视频参会,学校相关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内外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内外专家 紫金港校区 外国语言 亚洲文明 学科会聚 副校长 浙江大学 资深教授
下载PDF
学科会聚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路径探讨
17
《教育探究》 2020年第6期62-62,共1页
吴伟,徐贤春,樊晓杰,陈艾华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大科学时代的知识大融通必然带来变革世界的会聚技术,而社会重大需求的拉动将加速多学科聚合的进程。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 吴伟,徐贤春,樊晓杰,陈艾华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中撰文指出:大科学时代的知识大融通必然带来变革世界的会聚技术,而社会重大需求的拉动将加速多学科聚合的进程。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以服务需求为目标,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协同交叉融合,构建协同共生的学科体系”。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强调以新的理念和范式,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应对重大需求的学科生态系统,这为新时代顶尖学科和顶尖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大科学时代 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会聚 会聚技术 顶尖大学 协同共生 路径探讨
下载PDF
学科会聚引领创新:浙江大学的探索性案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贤春 夏文莉 《大学与学科》 2023年第2期82-90,共9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教育革新的交织演变,推动知识创新的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催生了学科会聚的新理念、新范式。浙江大学是国内较早引入学科会聚理念并率先推进学科会聚实践的高校,集中表现在“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教育革新的交织演变,推动知识创新的组织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催生了学科会聚的新理念、新范式。浙江大学是国内较早引入学科会聚理念并率先推进学科会聚实践的高校,集中表现在“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本文回溯了浙江大学学科会聚的实践探索,阐释其战略目标、领域布局、实施体系和评价机制。通过案例溯源发现,学科会聚的战略性推进路径包括:一是以范式变革推进知识创新;二是以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创新;三是以协同联动推进组织创新;四是以专业融通推进教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会聚 学科交叉融合 浙江大学 路径创新
原文传递
交叉学科:概念比较中的内涵阐释与价值取向
19
作者 汪福俊 陆苏华 洪林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学科是大学实现其功能的核心载体。知识的运动形成了很多的学科词汇,丰富着学科谱系,也孕育着新的学科。交叉学科作为传统学科间交互作用的出现,代表着学科的张力,与其他学科概念之间存在着混用现象。本文以概念为契机,通过不同学科概... 学科是大学实现其功能的核心载体。知识的运动形成了很多的学科词汇,丰富着学科谱系,也孕育着新的学科。交叉学科作为传统学科间交互作用的出现,代表着学科的张力,与其他学科概念之间存在着混用现象。本文以概念为契机,通过不同学科概念的比较,厘清交叉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以此上升为学科范式,并为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清晰的概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学科 学科会聚 概念比较
下载PDF
学科交叉、会聚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被引量:7
20
作者 汪国林 杨友文 范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8-12,共5页
随着科学前沿的不断突破,重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大多产生在学科交叉、会聚的过程中。学科交叉、会聚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我国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科交叉研究还存在制度和环境等制约因素。要化解这些... 随着科学前沿的不断突破,重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大多产生在学科交叉、会聚的过程中。学科交叉、会聚的跨学科研究已成为我国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科交叉研究还存在制度和环境等制约因素。要化解这些制约因素,需要高校不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改革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机构,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汇聚创新人才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学科交叉 学科会聚 学科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