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学的自省:从经验到理性的转折——略评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史学史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史学史是 2 0世纪上半叶我国历史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史学日趋自觉和自律的特点。本文拟在梳理这一过程基本线索的同时 ,对各时期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历史学 史学史 20世纪上半叶 现代学术 学科自省 学科建设 历史学科 史学流派 发展 《中国史学史》
下载PDF
大西洋浪蛤(Spisula solidissima)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志华 方军 +1 位作者 牟哲松 周朝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5页
1998年10至1999年8月对大西洋 浪蛤 的生态习性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 的生存温度为-1℃~30℃,以10℃ ~25℃范围较适,盐度范围为10.0~51.5,pH范围4~9。营埋栖生活,潜居砂质底,洞穴的 深度与贝类长度相当,依靠水... 1998年10至1999年8月对大西洋 浪蛤 的生态习性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大西洋浪蛤 的生存温度为-1℃~30℃,以10℃ ~25℃范围较适,盐度范围为10.0~51.5,pH范围4~9。营埋栖生活,潜居砂质底,洞穴的 深度与贝类长度相当,依靠水交换滤取食物,饵料以各种小型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为主,对 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浪蛤 生态习性 栖息 生长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黎星淼 江秀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EMs的一种特殊类型,与育龄期妇女相似,可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该病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学说认为与经血逆流、遗传、血源播散等因素相关。其中逆流经血中包含子宫内膜样干细...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EMs的一种特殊类型,与育龄期妇女相似,可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该病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学说认为与经血逆流、遗传、血源播散等因素相关。其中逆流经血中包含子宫内膜样干细胞的观点近年来引发热议,即子宫内膜样干细胞通过经血逆流入腹腔,发生异位种植、侵袭、生长,从而导致EMs。目前诊断EMs的金标准为腹腔镜手术及病理检查,但由于发病时间早,且易于复发,是妇科的一个棘手问题。综述青春期EMs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机制、相关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继续深入研究有助于加强对青春期EMs的预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日后EMs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 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