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中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春阳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第4期77-79,共3页
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黄金实力和亮点。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提升到课程文化的高度,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重头戏。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结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学... 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黄金实力和亮点。学校学科课程文化的建设应该提升到课程文化的高度,应该是学校文化特色创建的重头戏。学科课程文化建设应该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相结合、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全员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科课程文化的国际视域发展与本土化文化的有机彰显相结合。认真研究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视域文化背景下的特色学校文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课程文化 二律相容 非物化 物化 多元文化 黄金亮点
下载PDF
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蒋世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9期265-266,共2页
随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建构必将成为核心的内容。文章作为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的系列探讨成果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课程文化就是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 随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建构必将成为核心的内容。文章作为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的系列探讨成果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课程文化就是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具有沉积性、包融性、延展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学科课程文化 内涵 特征
下载PDF
学科课程文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辨析——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系列研究之二
3
作者 蒋世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8期16-17,共2页
通过对学校课程文化与学科课程文化的具体比较分析,阐释了两者的不同内涵和不同地位,并通过蠡园中学的实践案例,具体说明了两者的研究内容和关系,为深入开展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提供认识依据。
关键词 学科课程文化 学校课程文化 内涵 体系 实践 辨析
下载PDF
浸润悲鸿精神 构建课程文化
4
作者 蒋全平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19年第1期34-36,共3页
一、'悲鸿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徐悲鸿,江苏宜兴屺亭桥人,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擅长素描、油画、中... 一、'悲鸿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徐悲鸿,江苏宜兴屺亭桥人,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文化 巧妙运用 环境课程 徐悲鸿 学科课程文化 学校课程文化 课程实践 互动对话
原文传递
Bridging Sociality and New Media Practice as a Lever to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5
作者 Maria Giovanna Onorati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5期321-333,共13页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on 120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s (ICIC), a three-year EU Lifelong Intensive Program project aimed at developing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a survey on 120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on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s (ICIC), a three-year EU Lifelong Intensive Program project aimed at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in the education, social work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s. The Program approache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as a culturally aware ability to cope with unfamiliar situations continuously arising in the current ever-changing society, in which learning has become an "endemic condition", and the new media have created symbolic resources for actively expressing and constructing identities as an in-progress and negotiated project.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is therefore rethought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as a part of an educational mission that particularly values one's communicative and social experiences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for facilitating learning processes and enhanc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The presented data show sociality as a clustering factor for intercultural learning and displays a factorial structure, from which a model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is inferred, in which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media practice and reflective attitude become crucial for gaining and valuing competency in terms of human capi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ultural competency lifelong learning experience CONVERGENCE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