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大学学科-专业-产业螺旋体的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郭雷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学科-专业-产业螺旋体是应用型大学围绕区域产业集群打造学科专业集群,依托学科专业产业链而形成的以创新伙伴协作体、创新价值融合体、创新生态综合体为核心特征的学科、专业与产业间的一种集群式嵌入的共同发展状态。在动力机制上,提... 学科-专业-产业螺旋体是应用型大学围绕区域产业集群打造学科专业集群,依托学科专业产业链而形成的以创新伙伴协作体、创新价值融合体、创新生态综合体为核心特征的学科、专业与产业间的一种集群式嵌入的共同发展状态。在动力机制上,提升应用型办学质量是螺旋体建设的教育创新动力,适应知识生产模式的演变是螺旋体建设的知识创新动力,促进区域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是螺旋体建设的经济创新动力。学科专业产业螺旋体构建的基本策略有:从结构层面打造对接产业集群的学科专业集群格局,从平台层面推动产教融合主体的利益固化,从管理层面深化产教融合主体的沟通理解,从政策层面强化产教融合的激励引导,从文化层面厚植产教融合的社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学科专业集群 产业集群 产教融合 学科-专业-产业螺旋体
下载PDF
高校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协同治理及其发展趋势——基于知识创新与转化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文武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3年第6期21-31,共11页
高校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发展并与政府、企业形成以知识及知识共享与转化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的联合体,形成多元组织间知识生产、流动、共享、转化及应用的完整链条,学科-专业-产业链由此产生。大学、政府、企业... 高校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发展并与政府、企业形成以知识及知识共享与转化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的联合体,形成多元组织间知识生产、流动、共享、转化及应用的完整链条,学科-专业-产业链由此产生。大学、政府、企业是学科-专业-产业链中的责任主体,通过三者的协同治理形成基于知识生产与转化利用的合作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以“启动场”“对话场”“系统场”“练习场”为知识流转、开发利用的特定情境。以学科-专业-产业链作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必要载体,形成面向全体师生、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高校-产业区域创新创业空间,最终推动高校形成完整开放的学术-产业链以更好地践行知识应用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高校协同治理 知识创新与转化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学科-专业-产业链视野中的高职院校定位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培艳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84,共5页
由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所推动的学科—专业—产业链的联合体,对于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视野下,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模式应进行重新的定位,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产业需求,调整学科... 由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所推动的学科—专业—产业链的联合体,对于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视野下,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模式应进行重新的定位,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设特色学科—专业链,培育复合型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发展平台等新的发展战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高职院校 定位 战略
下载PDF
东北大学与东软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疏礼兵 刘艳彬 《中国商论》 2016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东软集团是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华丽转身的典型,是产学研合作的优秀产物。在医学影像领域,东北大学与东软的产学研合作是典型的"学科-专业-产业链"形态,并以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 东软集团是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华丽转身的典型,是产学研合作的优秀产物。在医学影像领域,东北大学与东软的产学研合作是典型的"学科-专业-产业链"形态,并以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实现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的工程化应用与员工素质提升之间的良好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基于平台型“学科-专业-产业链”运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彦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第18期151-153,共3页
协同创新的知识逻辑,政府、企业、高校的紧密融合使得学科-专业-产业链代替产学研合作成为新的范式,一般具有知识生产场域、类型的多样性,基于市场的快速灵活反应,动态边界的自我创新等特点。宁波经理学院作为此类范式下的组织突出表现... 协同创新的知识逻辑,政府、企业、高校的紧密融合使得学科-专业-产业链代替产学研合作成为新的范式,一般具有知识生产场域、类型的多样性,基于市场的快速灵活反应,动态边界的自我创新等特点。宁波经理学院作为此类范式下的组织突出表现为平台型的科研服务组织,具体呈现为类科技中介组织特性、重视产业链协同、弱关系的社会资本体系、着力于核心创新相关者、基于区域需求的快速反应等特征,以此为启示,政府应放松规制,企业应该深度融入创新网络,高校应加强学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平台型 宁波经理学院
下载PDF
“专业-课程-学科”的“双非”高校专业共生体系探索与实践——以航空“双非”高校的产业知识融合为例
6
作者 黄蕾 吴红梅 +1 位作者 冯春华 吴鹏宇 《凯里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双一流”建设明确了学科、专业与课程的融合发展要求,“双非”高校要想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改变和打破影响力不足、学科竞争力缺乏的魔咒,其路径必须依托专业共生体系,以专业为共生单元,通过学科、课程特色建设支撑共生体系,构建... “双一流”建设明确了学科、专业与课程的融合发展要求,“双非”高校要想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改变和打破影响力不足、学科竞争力缺乏的魔咒,其路径必须依托专业共生体系,以专业为共生单元,通过学科、课程特色建设支撑共生体系,构建纵向、横向与交叉“三向”共生的运行模式。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近10年的实践,构建了“专业-课程-学科”的共生环境与共生机制。具体措施是打造平台课程、编写航空经济类管理教材,培育跨专业教师团队,依托有特色的航空产业科学研究成果、专业管理经验为共生基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共生界面,最终形成了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成果互鉴且充满共生能量的共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共生体系 “双非”高校 专业-课程-学科
下载PDF
基于“产业-专业-创业”产教融合的高职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7
作者 刘芳 向宇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7期68-71,共4页
“产业-专业-创业”产教融合模式在职业院校中的渗透,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效增速,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基于这种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基于“产业... “产业-专业-创业”产教融合模式在职业院校中的渗透,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效增速,职业教育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基于这种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基于“产业-专业-创业”产教融合的高职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做出积极探索与具体剖析,从而为该专业应用型、综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专业-创业 产教融合 高职国贸专业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区域产业集群视角下地方普通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建军 张微 董婧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8期11-14,共4页
强化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集群的融合,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更快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学科竞争力,实现学科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对促进大学学科专... 强化地方高校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集群的融合,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协同创新发展体系,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更快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学科竞争力,实现学科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对促进大学学科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普通高校 学科-专业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基于“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理念的产教融合培养高职中药制药应用型特色人才的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夏苗芬 周双林 崔明超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7期121-125,共5页
以"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理念,以专业实践平台与产业服务对接、专业师资与产业人才的融通共享、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为3条重要突破途径,促进优质产教资源双向转化,探索构建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培养高职中... 以"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理念,以专业实践平台与产业服务对接、专业师资与产业人才的融通共享、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对接融合为3条重要突破途径,促进优质产教资源双向转化,探索构建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培养高职中药制药应用型特色人才,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促进专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 中药制药 应用型特色人才 高职教育
下载PDF
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辉 王振军 +1 位作者 陈华鑫 俞鹏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0期121-122,124,共3页
该文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紧扣学科交叉,通过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学院系所调整、研究所设置、实验中心设置等一系列可见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对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研究... 该文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紧扣学科交叉,通过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学院系所调整、研究所设置、实验中心设置等一系列可见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对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对该院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其它高校材料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类 学科-专业”一体化 学科交叉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德 范廷玉 盛鹏飞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互融合,两者在目标上“同心”、在资源上“同享”、在路径上“同行”。透视“形势与政策”教学,深度供给缺位、主体性让渡以及成见的雾障造成学科专业融合缺“地气”、人员队伍参与缺“人气”、体... “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互融合,两者在目标上“同心”、在资源上“同享”、在路径上“同行”。透视“形势与政策”教学,深度供给缺位、主体性让渡以及成见的雾障造成学科专业融合缺“地气”、人员队伍参与缺“人气”、体系与方案融合缺“生气”的实然图景。从“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出发,“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路径需要理顺关系,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加强学科引领,构建基于时空二维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专职+兼职+特色”复合型师资队伍;需要持续改进,创新课程组织形式与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学科-专业-课程” 课程创新
下载PDF
域外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的实践进展与借鉴——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实践为例
12
作者 何文凤 鲜国炜 +3 位作者 马勇 张晓林 张晶 马春晓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为我国构建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提供借鉴。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为研究对象,检索有关文献,总结域外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 目的探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为我国构建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提供借鉴。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为研究对象,检索有关文献,总结域外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的运行模式及效果,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我国构建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的建议。结果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将护理服务和法律服务整合起来,在降低医疗成本、健康促进、提升护理职业的政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我国在建立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实践模式时,需从建立护理-法律职业共同体、设置跨专业协作指南等方面入手,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法律跨专业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整合 专业整合 护理-法律伙伴关系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下载PDF
推进学科-专业二元治理体系改革:理性辨析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琨 江宇辉 +2 位作者 吴菡 张雨颀 侯煜欣 《高等教育评论》 2022年第2期242-256,共15页
学科与专业并存于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抓手,共同作用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本文在辨析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以及阐释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基础上,从学科和专业内在逻辑视阈出发,探讨高校在培养层次和培养... 学科与专业并存于大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抓手,共同作用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本文在辨析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以及阐释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基础上,从学科和专业内在逻辑视阈出发,探讨高校在培养层次和培养方式上的现存问题,进而对推进学科-专业双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治理体系 学科 专业
下载PDF
“学科-产业”融合机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绩效——来自经验取样法的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1 位作者 阙明坤 张振铎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2,共8页
“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供给质量与效率”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目标。基于技术转移理论,通过连续5个学期的经验取样调查,检视了“学科-产业”融合机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绩效的深层影响机制“。学科-产业”融合机制会提... “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供给质量与效率”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目标。基于技术转移理论,通过连续5个学期的经验取样调查,检视了“学科-产业”融合机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绩效的深层影响机制“。学科-产业”融合机制会提升高校的知识吸收能力,进而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绩效,而企业参与可以显著调节这一间接提升作用。研究认为相关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坚持推动“学科-产业”融合创新,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促进学生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进而为我国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供给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产业”融合机制 创新型人才培养绩效 高校资源转化能力 企业参与
下载PDF
“两山论”指导下非金属矿特色的地-矿-环学科人才培养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发勤 孙红娟 +3 位作者 彭同江 李虎杰 王彬 徐龙华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4期27-31,共5页
本文以“两山论”生态价值观为指引,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具非金属矿特色的地(质)-矿(业)-环(境)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与时代要求。对于构建节约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专... 本文以“两山论”生态价值观为指引,结合西南科技大学具非金属矿特色的地(质)-矿(业)-环(境)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与时代要求。对于构建节约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进一步培养非金属矿特色的地-矿-环学科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论 --学科 非金属矿 专业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转移的学科—专业—产业链实证分析
16
作者 胡赤弟 董芙蓉 蔡简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6-102,共7页
在探讨学科—专业—产业链与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学科—专业—产业链三层结构模型,认为学科—专业—产业链内部资源、制度和互动等都是为了使知识转移顺利进行并提高它的绩效而存在的。因此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三大... 在探讨学科—专业—产业链与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学科—专业—产业链三层结构模型,认为学科—专业—产业链内部资源、制度和互动等都是为了使知识转移顺利进行并提高它的绩效而存在的。因此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三大特点着手,分析学科—专业—产业链内部影响知识转移的关键因子,并得出相应的假设与模型。最后对宁波大学部分学科性公司、宁波市国家高新产业园区及鄞州区潘火投资创业中心部分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假设,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提升学科—专业—产业链知识转移绩效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知识转移 技术创新 绩效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妍伶 郑荣跃 俞金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0-63,共4页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同时解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学科—专业—产业链作为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深入融合,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整合更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优化高...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同时解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学科—专业—产业链作为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深入融合,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整合更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从高校、产业、政府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健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学科、专业、产业链与企业创新能力培养
18
作者 陈杰 费昭媛 《商场现代化》 2012年第20期20-21,共2页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一种更加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介绍了学科-专业-产业链,并提出了企业如何利用其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学科-专业-产业 企业创新能力
下载PDF
遥感-岩石力学学科体系及其应用前景探讨
19
作者 杨福深 高朋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13年第11期44-45,共2页
通过参加地质工程专业(2013年)高级班遥感一岩石力学课件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下面拟就遥感一岩石力学学科体系及其应用前景作粗浅的探讨如下。
关键词 遥感-岩石力学 学科体系 应用 地质工程专业
下载PDF
专业—产业链——基于可雇佣性的专业建设制度创新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简建 胡赤弟 陈珊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5-48,共4页
从提升大学生就业可雇佣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雇佣性的专业建设的制度创新,即专业—产业链。当前存在专业培育产业型和产业培育专业型两种类型的专业—产业链。以浙江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和网新恒天软件以及东软集团和东软信息学院为例... 从提升大学生就业可雇佣性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雇佣性的专业建设的制度创新,即专业—产业链。当前存在专业培育产业型和产业培育专业型两种类型的专业—产业链。以浙江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和网新恒天软件以及东软集团和东软信息学院为例对专业—产业链两种类型进行分析,认为专业—产业链实现了资源要素、关系要素和组织要素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产业 可雇佣性 专业建设 制度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