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合作完成英文版的国家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再到21世纪新一代学者每年更新《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且开始主导国际性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等3个主要时期。统计表明,超过3,000位中国学者参与过植物命名或植物名称处理等命名相关工作,近些年更是达到每年新增100人左右的新高。但这种繁荣局面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衰退状况彼此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结合对历史回顾的深入分析说明,真正能够反映分类学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应当是“活跃”分类学者数目。这个数目在21世纪停滞不前,表明当今的分类学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新分类群的发表与系统学研究脱节,对分子系统学证据的应用仍有不足,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影响因子等。本文因此提出了当今分类学者应该具备的6条技能标准:(1)具有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2)掌握学科内知识;(3)掌握学科外知识;(4)具备野外工作技能;(5)具备标本馆和实验室工作技能;(6)掌握文献和数据库检索技能。展开更多
文摘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合作完成英文版的国家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再到21世纪新一代学者每年更新《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且开始主导国际性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等3个主要时期。统计表明,超过3,000位中国学者参与过植物命名或植物名称处理等命名相关工作,近些年更是达到每年新增100人左右的新高。但这种繁荣局面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衰退状况彼此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结合对历史回顾的深入分析说明,真正能够反映分类学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应当是“活跃”分类学者数目。这个数目在21世纪停滞不前,表明当今的分类学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新分类群的发表与系统学研究脱节,对分子系统学证据的应用仍有不足,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影响因子等。本文因此提出了当今分类学者应该具备的6条技能标准:(1)具有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2)掌握学科内知识;(3)掌握学科外知识;(4)具备野外工作技能;(5)具备标本馆和实验室工作技能;(6)掌握文献和数据库检索技能。